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数据,从FDI溢出及出口拉动效应两方面度量了FDI对该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以及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不同影响机制,认为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外资的进入及其出口导向的特征客观上促进了该行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溢出效应主要局限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内资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所作的投入对其吸收FDI及其出口正向溢出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对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而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发生及其方向依赖于双方的相对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的大小则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本文使用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内外资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设想,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存在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在给定外资企业研发量的情况下,内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吸收能力,而中国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方向的技术溢出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将水平和垂直(前向和后向)溢出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内,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进入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了上游内资企业出口,促进了下游内资企业出口,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上游内资企业出口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低端锁定效应,表现为缩短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和使上游内资企业更依赖进口中间品;而对下游内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则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促进了其创新;外资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并未表现出竞争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下游内资企业出口的正向溢出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及中部地区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R&D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由此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相对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而言,FDI渠道的知识溢出对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于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部门FDI技术溢出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磊 《生产力研究》2008,(8):106-108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行业1999年~2003年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和固定效应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工业部门中FDI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技术水平差别不大的竞争性行业中,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有助于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这种竞争对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内资企业的示范模仿行业中,FDI产生了显著的技术溢出正效应,不过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欠缺却削弱了技术溢出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2004—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FDI对同行业和上下游行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增长的贡献。通过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Heckman样本选择纠正模型,我们发现了FDI具有正向的行业内和行业间出口溢出效应。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考察了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外资是否出口对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外资进入与内资企业生产率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企业生产率与效率前沿距离缩小定义为生产率收敛,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探讨内资企业是否具有收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外资进入分别对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企业与效率前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一差距逐渐缩小,即存在生产率收敛趋势;外资进入短期内对内资企业具有显著正向溢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外资对行业内其他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9.
姜瑾  朱桂龙 《财经研究》2007,33(1):112-1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FDI的出口溢出效应:机理分析与典型产业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陈文芝 《技术经济》2008,27(3):22-27
在系统梳理FDI出口溢出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该效应的三种具体形式,即出口信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示范效应,并将这三种效应模型化;将企业层面的模型扩展到行业层面,提出理论假说,并结合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内资企业而言,FDI出口溢出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都显著为正,且内资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影响这两个效应的发挥效果,而出口信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与理论假说显著相反,这可能跟中国高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补贴作为经济发展的"有形之手",在我国出口技术结构升级中扮演何种角色呢?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呢?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考察了政府补贴和行业竞争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渠道.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抑制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行业竞争促进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不同竞争程度的企业样本中,政府对低竞争行业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中高竞争行业,这说明行业竞争度的提高有利于纠正政府补贴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贴促进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渠道为研发激励效应,且这种激励效应只在中高竞争行业样本中是显著存在的;从成本渠道考察发现,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出口价格指数的降低,从而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成本扭曲效应.文章的结论意味着,不能一味地对企业进行补贴,而应该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成本倒逼机制,让企业通过内生动力而非价格竞争形成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知识管理能力及技术创新绩效的衡量标准,构建了知识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模型,并建立基本假设。对98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有效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最后,对研究结论作了解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文献综述及概念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国内外对如何测量技术创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技术创新评价是企业技术创新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因此,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平衡记分卡,进而建立一个以平衡记分卡为评价工具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唐建荣  石文 《财经科学》2015,(11):67-77
创新是提升技术效率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驱动.本文基于创新效率视角,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BM A),使用2007-2013年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对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行了识别检验.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费用、资本密集程度、企业规模、资本结构、高管年龄、董事会规模、税费返还、高管薪酬八顷指标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识别关键因素并厘清关键影响因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备受重视,但对这种影响的讨论,大多数文献都只停留在定性方面。文章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形式为分析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检验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方向与强度,最后提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创新     
胡蛟捋 《经济师》2001,(6):99-100
创新是在有意义的时空范围率先提出并实践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构想,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演进时,政治经济中心正从“生产”转向“发现,发明和创新”。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知识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促进和管理知识的流动将是竞争的关键,国外有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了知识创新与过去的创新:(1)创新系统不是创新链,过去强调创新链,创新链是纡性的和静止的,在线性模型(创新链)中,知识的流动被描绘得很简单,从上游-中游-下游,创新的起因和思想来源是科学,是基础研究,从上游那这端增加到对科学的投入就将其接增加下游那端新技术,新创新的产出,然而在实际中,创新有许多起因和知识来源,也可以在研究,开发,市场化和扩散等阶段发生,创新也有许多种形式,包括产吕改进,工艺改良等等,创新是许多参与者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创新系统是动态的,且表现了成功创新所需要的各种内在联系。(2)网络(系统)化(不是权力集中的行政)组织结构,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传统行政等级制度在充分一切一个组织的智力潜能方面暴露出不适应和不灵活的缺陷,今天,有效的决策需要更少限制的,流动的和网络(系统)化的组织形式,战略事业单位正计位于强调多元化,相互依赖和双向交流的战略事业网络(系统)。战略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容易造成孤立的知识岛,战略事业网络则劢创新过程中知识在合伙商(不是信息网络)十分重要,(3)合作性(不是竞争性)优势,过去的创新着重竞争性战备,竞争性战略经常是为了争夺同一块蛋糕,导致赢一输局面,知识创新注重合作性战略,全作性战略通过共生关系促进双赢,知识增长了,蛋糕也变变得更大了,更多了,合作能促使知识的流动,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信息来源。(4)用成功(不是满意)原则,用户原则是为了满足用当前的需求,用肩民功原则重视用户的未来需求,增长源和未来成功,用户创新或联合用户共同创新是经济财富的一个新来源,企业企业从过去对用满意的关注转向对用户成功的关注,未来业务的增长依赖于这方面潜在的需求和未开发的市场,(5)知识创新不同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现已被广泛实践,但是,人们的知识管理只是基于“知识共享”,许多具有关瞻性的正在它创新过程中另强知识的地位,这是未来成功所在,知识共享或许可以带来每年5%-10%的增长,而知识创新可以获得10倍甚至100倍的收益,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必要的前提,知识创新是管理发展的更进一步,它将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一体化了。  相似文献   

17.
对中小企业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以大企业、大集团为基础的韩国经济受到重创, 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却安度危机。本文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两点启示: 一是宏观调控不能片面集中在大型企业的发展上; 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更具适应性、更具活力。同时指出, 应对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资金结构的论述 ,阐明了企业资金结构与经济效益、企业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以及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技术和资金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要素,采用2014-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数据,对技术信息获取、政府科技资助是否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信息获取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积极影响;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活动有明显“抑制效应”;技术信息获取与政府科技资助协同作用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对厘清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能力是“扶持效应”抑或“抑制效应”,及如何建设技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制定政府科技资助政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柏良 《财经研究》2007,33(7):124-133
企业并购是一种十分活跃的经济活动,由于存在着并购效应,结果应驱使企业通过企业并购以谋求不同的并购效应。西方学者普遍采用股票价格波动衡量并购效应的方法不适宜于我国企业。文章采取因子分析法,借助财务指标构建横向并购效应、纵向并购效应、混合并购效应的财务指标综合得分模型,选择相应的样本和时间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是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的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但并购后第二年、第三年的效应就不够明显。这充分说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