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攀升。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发展不协调。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城乡在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方式、主体、内容以及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城市较之农村有明显优势。应从加大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和政府照护资金投入、缩小城乡照护服务内容差距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RALS)"的数据,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13.02%的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表现为失能状态,需要他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的可能性加大;农村照料需求高于城镇,女性的照料需求比男性高出2.33%。大多数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料为主;机构照料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照料更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失能老人自身特征及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建立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和机构照料相融合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及其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卧床老人洗浴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目前卧床老人的洗浴方式、痛点、竞品缺陷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服务设计的方法探究失能老人居家洗浴服务平台设计的策略.以期提升居家卧床老人的沐浴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为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劢  蒋远胜 《西南金融》2014,(12):23-26
中国目前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以雅安市医养结合机构为例,通过对201 3年305位入住老人的医养成本作统计分析,发现护理费用高昂、医保种类不同自付比例差距大,老人医养成本负担重等问题。笔者建议规范发展和重点扶持医养结合型机构以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困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缓解护理费用压力;实行医疗制度并轨,实现异地报销;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失能老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传统的养老、医疗资源相互分离的局面给失能老年群体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满足城镇失能老人的需要,解决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的养老困境,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在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四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对城镇失能老人实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挖掘该模式在筹资渠道、人力资源、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落实、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能老人是一个特殊且迅速增加的弱势老年群体,关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对解决我国复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的长期护理服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专业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通过建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三维一体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白天托管式长期护理服务模式(以下简称"白托模式"),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也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恩施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多,其次为精神慰藉服务,最后为生活照顾服务,且与非空巢老人的需求强度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证实了健康状况和空巢原因显著影响了空巢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凸显了由子女外出务工形成的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由此,社区居家养老要首先满足空巢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并切实提升农村社区提供精神慰藉的能力,从而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8.
马绍东 《金融与经济》2012,(6):83-85,88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失能收入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是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国的法定失能收入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也仅处于起步阶段,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本文通过对法国三支柱失能收入保障制度模式的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支柱失能收入保障制度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规制所引致的健康不平等使得不同性别老人罹患失能的概率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医疗资源匮乏、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所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失能状况严重,失能概率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无论是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还是认知能力,农村女性老人的失能状况较农村男性老人都更加严重;家庭经济地位、自主决策权、患慢性病数量、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是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并构成了农村女性老人失能状况较男性老人更加严重的关键致因。基于此,应将性别意识纳入与健康相关的各项政策议程中,以增强健康资源在性别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家庭"照顾赤字"问题突显,如何处理我国失能老人照顾服务体系中非正式照顾与正式照顾的内在关系,是失能老人照顾服务政策设计的关键。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 2005—2014年的数据,分析失能老人非正式照顾和正式照顾利用情况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特征,运用多层混合Logit模型考察正式照顾对非正式照顾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失能老人非正式照顾利用率居高不下,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正式照顾利用率水平维持在低位,对非正式照顾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经济收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低的"资源匮乏型"失能老人更加依赖非正式照顾,因而需要通过提升正式照顾服务的可获得性,全面整合照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