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知识作为一项创造性知识活动,它的产生同样依赖于高效的沟通。文章针对隐性知识两类载体的划分,提出了隐性知识直接交流的五种传播方式;对隐性知识的传播障碍和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在一个企业以职能关系为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上,构建了其隐性知识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2.
刘忠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12):47-49
文章认为,战略定位分为顾客导向和公司企业家精神导向,不同的战略定位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吸收会产生不同影响,获取知识、开发新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外包合作中,顾客导向的中国企业获取的主要是显性知识,而过强的顾客导向会抑制隐性知识吸收。与顾客导向不同,具备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通过外包合作努力获取未来需要的所有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国家与组织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源。而技术创新常常是建立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技术的学习与内化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后发组织实现技术赶超的重点与难点。但技术性知识具有明显的隐性知识特征,难以获取与转移。个体学习理论通过阐释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与隐性知识的传播路径,为组织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获取与转移提供了有益的指引。本文在结合技术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个体学习模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隐性知识获取和转移路径,对提高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内化效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有关企业家隐性知识的三个方面关键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即隐性知识的来源,企业家隐性知识的识别方式,企业家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研究作了简短述评,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师徒模式下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的转移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显示,"师徒模式"是组织内传播隐性知识最为直接与有效的途径。但在实践中,组织中"师徒"模式的运行并不一定顺畅,这是因为组织、师傅与徒弟三方主体存在着博弈。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师徒制"下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三方参与主体的博弈均衡,并对组织实施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的转移策略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从商业银行知识资本的理论、管理、结构分解、业务流程、SECT模型及其带来的价值分析,可以清晰地将商业银行知识资本的逻辑结构整合到一起。为获取竞争优势及企业的增值,文章分解银行组织结构,利用SECT模型实现显隐性知识的转化与交互作用,使银行知识资本不断促进银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伴随着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促进并购双方隐性知识整合是并购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企业并购中隐性知识整合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企业并购中隐性知识整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正确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以及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建立在知识背景上的知识服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文章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知识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软件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探讨了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问题。文章构建了主从博弈模型,研究一个工程师与一个程序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情况,通过对博弈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软件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障碍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推动不同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是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有效实现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定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的科学内涵,分析隐性知识耦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微分动力学方法构建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模型,研究模型解析解的渐进性;最后,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营造隐性知识耦合创新环境和建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促进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倪静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34-238
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隐性知识传播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隐性知识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尤为重要.针对以往隐性知识传播考虑因素不全面以及遗忘率设置为常数的问题,首先阐述团队录取率、流出率、再学习率和Ebbinghaus遗忘函数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接着构建包含隐性知识未持有者、隐性知识持有者以及隐性知识免疫者在内的SIRS传播模型,列出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低录取率和高流出率不利于团队内部隐性知识持有者人数的稳定,而过高的录取率会使团队内的隐性知识持有者的人数达到最大值;随时间变化的Ebbinghaus遗忘函数会影响隐性知识持有者的人数,一般在4~5d后隐性知识持有者遗忘知识;再学习率的改变对隐性知识免疫者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知识管理对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知识难以管理,探讨了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机制、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属性、显性知识的隐性根源、隐性知识的重要性、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与管理机制等.图书馆管理实践表明,强化激励机制对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君  陈荔 《科技和产业》2021,21(8):33-40
针对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结合演化博弈相关理论,运用复制动态方程的方法对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均衡情况以及双方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隐性知识拥有量、知识传授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意愿、知识接受意愿、知识可转移程度越大,技术转移双方选择隐性知识转移可能性越大;转移成本、吸收成本、风险成本、投机收益越高,技术转移双方选择不转移隐性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考虑到以上影响因素,为促进技术转移双方完成隐性知识的转移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秀荣 《特区经济》2013,(11):229-230
要实现技术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必须解决技术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隐性知识共享的价值观还未形成,缺乏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制约隐性知识共享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平台资源的不完善,使隐性知识共享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知识激励机制,制约着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员工对技术创新成果缺乏安全感,制约着员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针对这五个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金花  杨陈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04-108
IT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隐性知识转化效率视角来探讨IT能力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IT能力、隐性知识转化效率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结果发现:IT能力对隐性知识吸收转化效率的影响接近于S型增长趋势,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时,隐性知识转化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即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7.
许洁莹 《魅力中国》2013,(20):224-225
摘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引入,以河南省地方性本科院校的150名青年教师科研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心理资本、团队信任氛围对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爵队隐性知识共事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心理资本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圆队隐性知识共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目队信任氛围在心理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事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在其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基本形式.其中隐性知识对于管理咨询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