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Web2.0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Web2.0的出现及流行为背景,叙述了Web2.0的概念,对其在国内的主要应用情况及基础理论进行了概括,并对其特征、优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鑫 《中国电子商务》2012,(20):137-137
论述了Web2.0对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影响,提出了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构建原则,并对其进行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探讨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和Web2.0世界的融合的好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IMS2.0业务体系的概念。IMS2.0的业务体系的目标是将IMS和Web2.0结合起来.也就是对Web2.0开放IMS特性,同时在IMS中采用Web2.0的一些规则.给用户提供一个有利于融合应用业务开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EC2.0: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的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技术与服务,EC2.0是电子商务在Web2.0环境下的发展新阶段。本文通过对Web2.0和EC2.0的调研,通过比较EC1.0与EC2.0,分析EC2.0的基本理念和EC2.0的应用、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Web2.0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一系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应用的门槛逐步降低、技术与需求得以方便地结合、从而产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应用普及,Marketing2.0是市场营销在Web2.0时代的新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Web2.0和Marketing2.0的调研,根据Marketingl.0到Marketing2.0的发展过程,分析了Marketing2.0的本质、模式创新,以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子商务》2006,(10):91-95
丁磊对于Web2.0的公开观点毫无疑问,自互联网从2000-2002年的低谷中逐渐回潮以来,Web2.0正在成为全世界互联网从业者的一把火炬,重新激发了人们投身于互联网的创业热情。关于Web2.0的鼓吹与评选已经非常多,媒体对Web2.0的理论、意义、模式和代表人物已经进行了漫天遍野的讨论和详实的记录。然而,对于对Web2.0的批判性评论,特别是“Web2.0泡沫论”迄今仍缺乏完整记录。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当我们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回顾现在这段历史的时候,如果仅仅保留着鼓吹者记录,历史将是不完整和残缺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另外一种声音记录在案,给历史一种完整的可能,同时也可以让今天的人们能够以更为完整、客观的角度看待互联网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7.
吴清华 《广告大观》2007,(3S):128-129
记者:“Web2.0”这一概念众说纷纭,每个人眼中的Web2.0都有不同的表述,您对Web2.0的理解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子商务》2006,(7):111-113
企业的基因决定了门户不会放弃作为互联网的“守门人”身份,从理念上真正实现2.0 是玩具还是重塑现实的力量? 凡是对Web2.0持怀疑批评的人,其实都暗自隐藏着一种先人为主的价值判断,即Web2.0 互联网经营形态与Web1.0比较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进而,他们会将Web2.0新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实施的难点是隐性知识的显化及其管理问题,研究证明基于Web2.0的KMS可以解决隐性知识的显化问题。但其无法解决其管理问题,知识无法被有效利用。文章在归纳现有KMS所存在不足的基础上,认为组织流程应统一于知识流,通过基于知识流的流程再造,探讨了Web2.0与KMS的集成模式;最后设计并实现了Web2.0环境下基于知识流的KMS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Web2.0蓬勃发展的今天,针对Web2.0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体系。随着网络社交软件的不断涌现与群体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网络用户的社会化、群体化特性被激发出来,这引起了人们关于网络群体用户的信息服务的深入思考。在深入研究Web2.0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有信息服务体系对用户群体交互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志远 《广告大观》2007,(3S):126-127
何谓Web2.0?传统Web1.0时代是由极少数精英生产内容给大众看,而Web2.0的本质是由精英主导的话语权正在流失,新技术令内容制作的门槛降低并且传播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受众开始参与内容的生产,个人做音乐,做DJ、做电子杂志、甚至做电视台.Web1.0时代,是媒体信息向大众的单向传播,以Blog.RSS和SNS等为代表的Web2.0.是去中心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诠释Web2.0、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概念,分析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探讨了Web2.0技术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商务》2006,(7):109-110
在看似狂热的密集投资背后,是投资人审慎的考量,和对 Web2.0新价值理性乐观的预期 Web2.0新兴网站无疑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粘着力, 获得了生存的核心力量。然而,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将注意力转化为现金。有了注意力经济的资本之后,如何将这种巨大的粘着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现金,这是对每一个Web2.0探索者的考验。只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09,85(4):25-25
Web2.0,Bye Bye了。 自2008年11月以来,曾经在国内Web2.0领域风光无限的博客网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大规模变相裁员,拖欠员工工资80万元,最近又有媒体报道,博客网已关闭其北京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新财富》2006,(6):94-94
在美国市场,迄今还没有出现Web2.0概念公司的IPO案例,但围绕Web2.0领域的并购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如2003年谷歌收购blogger.com,2004年looksmart收购furl.com。而到了2005年各大网站巨头对wleb2.0公司的收购更加频繁起来,涉及的Web2.0应用领域有博客、电子杂志、社会化网络、图片博客、分类信息、RSS、社会书签以及垂直搜索等。其中谷歌、雅虎、微软等更是频繁出手。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11月12日,中国“IT两会”——中国互联网投资与创业论坛在北京举行。这再次将人们的眼球聚焦到Web2.0上。 对于Web2.0,顶礼膜拜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 反对者坚定地认为,Web2.0只不过是人们进行炒作捞钱的由头,只不过是在重复当年王志东、张朝阳们依靠免费互联网集 聚人气、找钱然后再收费的商业道路。更有人认为,谢文的辞职就是给Web2.0泼下的一盆冷水。 那么Web2.0有没有价值?这首先就需要我们清晰地知道它是一个什么东西。当前,人们最关心的是Web2.0究竟是一种产 业升级抑或概念炒作?还是能给互联网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或者仅是说给风险投资商听的“美妙噱头”?  相似文献   

17.
Lib2.0是在Web2.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对Library2.0各种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Library2.0应用的主要服务模式,提出了Library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06,(6):100-100
2005年40亿美元的新募资金,以及众多国际主流创投的进入,将中国创投业推进到新的发展时代,我们称之为VC2.0时代。随之而来的Web2.0热潮又不断刺激着创投机构的投资冲动。目前创投对Web2.0网站的追逐和迷恋几乎可媲美于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那场投资狂热。2006年前5个月,已有十几个web2.0概念的公司获得了上亿美元的创投资金。新一轮Web2.0的投资热潮是否会演化为又一个“泡沫2.0”(Bubble2.0)?  相似文献   

19.
蔡健生 《广告大观》2008,(9):133-134
自从我们开始使用网络,Web经历了多次变革,今天的Web2.0是为今后Web的发展做基础。作为商家,我们适应了环境,并且已经开始在Web2.0环境中开展营销。但Web的未来是什么样,将如何影响商家呢?我们如何从商家角度来充分利用Web的最新升级?在思考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Web2.0带给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20.
豆瓣的价值与Web2.0的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电子商务》2006,(7):105-108
在价值2.0时代,流量、排名、用户数等,已经不能作为衡量互联网站价值的必要性指标其实我们如果放弃宣泄般歇斯底里的鼓吹,与恶意谋划的攻讦,Web2.0既不是立地飞仙的灵符,也不是随意泼洒的脏水。我们既不必有“八百年必有王者兴,舍我其谁”的自恋与虚狂,也不必如“骂人就说你很 Web2.0”这样的褊狭与恶毒。 Web2.0只是一种对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