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8年"山寨"现象泛滥。舆论界对"山寨"现象,尤其是"山寨手机"微词颇多,国家政策也偏向予以打击。通过对深圳市"山寨手机"市场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山寨手机"是一个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创新产业,对解决就业、繁荣地方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对"山寨手机"和"黑手机"区别对待,对于"黑手机"要予以坚决打击与取缔,对于"山寨手机"应积极鼓励和扶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山寨一词渐渐为公众所熟悉,山寨文化现象屡见不鲜,山寨产品遍布市场,可以说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山寨行为的存在自有其法律学的意义,然而,形形色色的"山寨行为"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法律上的纠纷和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出发,第一部分从法律学的视野解析了"山寨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其产生、特点和基本性质;第二部分从法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山寨行为"的法律规制现状;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我国"山寨行为"法律规制的几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山寨手机如何异军突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观察市场上流行和网络上崛起的新事物——山寨现象进行分析,从山寨手机入手、从社会学的角度,分别从网络、权利、认知和制度这四种机制着手,分析山寨手机的合法性问题,解释其在07年红遍国内,甚至东南亚、非洲和中东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最后,通过山寨的案例,论证这些机制在塑造经济现象或者经济行为中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观察市场上流行和网络上崛起的新事物——山寨现象进行分析,从山寨手机入手、从社会学的角度,分别从网络、权利、认知和制度这四种机制着手,分析山寨手机的合法性问题,解释其在07年红遍国内,甚至东南亚、非洲和中东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最后,通过山寨的案例,论证这些机制在塑造经济现象或者经济行为中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从山寨食品、山寨手机再到山寨电器,山寨产品在市面上比比皆是。从暗处走到明处,从边缘走向主流,山寨盛行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现象。之所以山寨产品能够行销于世,很大程度上,除了价格低廉,表面上功能齐全,更多地是凭借其对知名品牌的高仿真度,但往往抄袭了表面,却没有吸纳内在精髓,最终被侵害的只能是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直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里的“山寨”,指的是涉嫌仿冒或伪造电子产品的行为。2008年二季度,广州海印市场惊现山寨平板液晶,其中不少甚至已经打开了海外销售的渠道。如今,山寨相机又开始大规模的登陆网上销售平台和卖场,更加见证了山寨文化的“进取”精神。山寨机“粉丝”团体正越来越庞大,“山寨机已成为DIY文化”的说法也正越传越庀有人说,山寨文化就是“低俗文化”;有人认为山寨文化也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百度“山寨”,会发现真的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连央视也不免俗。从反应来看,有任山寨产品大行其道的。有认为山寨文化应任其发展的,有认为山寨反映了公众追求时尚和低价的心理需求的等等,似乎对于山寨现象的同情和支持之声已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8.
1.“山寨文化”源起于广东或者说沿海的南方一带,是广东文化、南方文化“北伐”的一个最新现象。我最早见到“山寨”字眼,是在南方一家纸媒上。最早听人谈论“山寨手机”,是在饭桌上。“山寨”开始只限于手机,山寨手机。但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山寨文化”这样的概念了。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文化”,其转化完成得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9.
再说山寨——细数“山寨”产品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电子市场上许多五花八门的手机几乎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在叫卖,拼装这些手机的厂商既不是地下加工厂,又算不上正规军,所以它们得了个外号,叫"山寨机",虽然名头不好听,但极便宜的价格,让它在市场上极具杀伤力。2008年6月,当中央电视台以其独特而深入的视角直面深圳"山寨手机"乱象时,也从一个侧面让"山寨"文化为世人所了解。此后一时,"山寨手机"几乎也就成为了"山寨货"的象征与代名词。但显然,"山寨"产品早已如同任何产业链条一般绵延开去,手机不过是其冰山一角。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说出了它的存在,但并未道尽它的全部。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但"山寨"的影响范围之大、发展之快、内容之复杂,仍在不断超出预期。面对如此迅疾的脚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山寨     
在2008年的风雨中,有一个原本最朴素的词汇突然四处“开花”,那就是“山寨”。从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网游、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到南京的山寨一条街……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山头林立”,市场上沸沸扬扬,呐喊之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王飞鹏 《价值工程》2010,29(26):157-158
"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课堂内与课堂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专家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系统融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本文以作者近8年来从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经历,以"开放性"教学模式为研究主题,从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6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林 《价值工程》2011,30(18):269-270
本文根据《公司法》的规范和公司治理完善理论,针对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存在的产权界定不清、股权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决策机制不科学、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阐述了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要路径,提出了修改《公司法》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健康发展和公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国政府采购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公共采购示范法》更好发挥作用,近年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政府采购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逐步完善《公共采购示范法》修订草案。文章以《公共采购示范法》的修订为切人点,以我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国际化竞争为背景,深入分析了《公共采购示范法》(修订草案稿)的关键性技术要求,并提出了我国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不仅损害着消费者的健康和财产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旨在打假的"知假买假"现象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可谓屡见不鲜,我们称之为"王海现象"。然而"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受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要整治假冒伪劣行为,仅靠几个职能部门来打假治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更多的群众和职业打假者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者。应该本着对知假买假者打假行为认可和鼓励的态度使之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专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对2008年12月第三次修改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新专利法)部分内容进行解读,重点分析新专利法对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4,(7):316-321
确立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因其多义而得以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艺术性地宽松解释,从而拓展我国公益保障的空间。宽松解释该条以扩展受案的范围和适格原告的范围,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利益,这在当前的我国可欲且应当。在剖析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践后,认为后《民事诉讼法》时代的司法者在该领域似乎反倒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自我设限,失去了前《民事诉讼法》时代勇于探索的激情。因此,建议对该条进行宽松解释,实现立法和司法的巧妙配合,以求"如法所能"。  相似文献   

17.
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第14条是该法颁布实施前后引起社会争议最大的条款,该条规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在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比《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更宽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众多企业对该条法律规定有所抵触。文章通过阐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意义,比较《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不同之处,并解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以期修正企业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失偏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标准化法》修订工作中的一些学术、技术问题和草案条文规定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和完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广达 《价值工程》2010,29(12):244-244
钻井行业面临着钻井市场日趋全球化及各国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同时,伴随着《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实施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的清洁生产已是大势所趋,它的实施是ISO14000国际先进标准的要求,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然由于清洁生产技术是一门新课题,还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完善。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油钻井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填补了公司的空白,其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仪省  陈寿元 《价值工程》2010,29(22):102-103
辩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采用牛顿综合万有引力的科学方法,由行星长期运动公共特征,综合运动物体的"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