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北省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为例,首次提出"有效人力资本"的概念,诠释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模式与"有效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有效人力资本不仅在劳动力转移中起到了门槛的作用,而且还是度量三次产业"理论结构"的重要依据.运用有效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均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对湖北省三次产业劳动力学历水平、受教育年数的集中趋势和离散差异等进行剖析;阐述了用"有效人力资本"的观点分析劳动力产业变动与职业变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主动、安全地迎接即将出现的第三次劳动力产业性转移和职业性变更,必须加大"低级次"产业劳动力的教育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加劳动力转变职业能力的有效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无就业经济复苏"理论、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式"、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理论和教育培训的反周期性来分析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阐述了我国应该吸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向非祆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本文通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对矛盾引出论题,总结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建设关系面临的困境.从而做出了统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金融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在成长,从事金融业的劳动者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金融业可以细分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大产业以及以信托业、基金业.租赁业等新兴的其他金融行业.业内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受到了各分产业工资水平变动以及金融业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年来,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空间分布不稳定,变化幅度大;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价格整体水平快速上涨、不同区域和行业间劳动力价格不平衡、不同群体间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不一、教育培训费与社会保险费所占比重严重偏低等变化趋势,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日益缩小.导致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劳动力成本优势缩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以及劳动者生产、生活成本与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应持续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描绘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外流之后新出现的隔代家庭现象,剖析了生活在隔代家庭中"留守老人"的生活感受、经济状况、与子女代际关系,以及"留守孩子"的抚育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描绘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外流之后新出现的隔代家庭现象,剖析了生活在隔代家庭中"留守老人"的生活感受、经济状况、与子女代际关系,以及"留守孩子"的抚育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城市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在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诱惑下,日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互补机制的作用下,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生产.从分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而分析未来日本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互补机制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渠敬华 《价格月刊》2001,(12):35-35
一、发展区域特色、开发优势产品,实现农产品优质化的新突破.发展"三高"农业,优质应是第一位的.推进农产品优质化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迎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二是化解农产品卖难;三是实现优质优价.近几年来,各地虽然引进了一批农业新品种,但这些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往往比较小,尚没有成批量进入市场.下一阶段,应与当地的区域布局相结合,把着力点放在培育特色产业上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品种更新、改良,改造传统农业.同时,积极发展用于绿化美化的花木草坪业,及迎合大众健埭和休闲消费需求的奶业、观光农业,加快培育新的产业和结构调整亮点.  相似文献   

12.
无为而治的乡-城迁移策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从制度视角看,即无须变革现阶段将乡-城迁移限制在城乡两个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户籍制,也不能允许城市政府任意制定"禁、限"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其二,从流向上看,在我国目前大中城市工资水平和工作机会创造率都大大高于小城镇的情况下,企图引导更多的农民工流向工资水平较低、工作相对难找的小城镇的策略,似乎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无视市场力量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蓉 《价格月刊》2001,(10):29-2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进入调整阶段,相应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摩擦--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劳动就业结构随之进行适应性变化,如果劳动力市场僵化,不能及时灵活做出反应,结构摩擦会加剧失业.由于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劳动力的流动性差、缺乏灵活性,已经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出现了结构性失业.据国家信息中心运用人口一就业一经济增长模型预测,1997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分别为18.6%、50.5%和30.9%,同期从业人员构成分别为50.8%、23.5%和25.7%.可看出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产业分布严重脱离其产值分布,这暴露出我国劳动力在产业构成上存在着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矛盾.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无为而治的中国乡—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的乡-城迁移策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从制度视角看,即无须变革现阶段将乡-城迁移限制在城乡两个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户籍制,也不能允许城市政府任意制定"禁、限"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其二,从流向上看,在我国目前大中城市工资水平和工作机会创造率都大大高于小城镇的情况下,企图引导更多的农民工流向工资水平较低、工作相对难找的小城镇的策略,似乎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无视市场力量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通产业有如巨大的"就业吸收器",可容纳中国几亿的劳动力。毫无疑问,发展流通产业,不仅将改变中国劳动力转移的方式,还可以提升中国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商》2015,(6)
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发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人数庞大,构成了我国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农村劳动力往往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地域上产生流动,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国家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制度改革,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保障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但地方政府借助户籍制度实行的隐性、间接管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外来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构建省级层面的出口技术水平指数,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各省级区域2002-2012年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各省级区域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在不断地升级,但没有Rodrik测度的那么高;2.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均显著地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以及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了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3.外商直接投资也能显著地扩大其相对工资差距,而区域开放程度则显著减少了我国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贸易"作为中文语境下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以"保税"为特征的一种贸易方式,它是在国际产业链"碎片化"产业条件下的一种国际间的产品内贸易。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区别,在于加工贸易不是一种全要素贸易,而是一种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要素贸易,其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务输出"。加工贸易的广泛存在,使中国对外贸易在结构上呈现出"虚幻性"。通过辨析加工贸易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的贸易现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5个劳动力集中输出乡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在事实上使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陷入了人力资源贫乏、建设资金稀缺,基础设施破败滞后的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实施"村企互动"战略、鼓励"企业下乡"的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