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环境问题的产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扰乱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环境污染法制存在弊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不健全;农村环境执法存在缺陷;农村环境纠纷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环保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必须完善当前的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具体措施如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健全农村环境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农村相关主体的环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红 《水利经济》2017,35(3):48-52
从公共物品理论角度,对农村地区在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源水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城乡二元化的环境治理政策、农村水环境治理主体缺失、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是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水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水环境治理主体建设、保障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的重大课题,是维护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环境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立法内容不完善、执法力度较弱以及农村土地资源产区关系不明晰等问题。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做好几项重点工作:重视法制宣传,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明确农村资源产权权属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多元性生态环境问题,加之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又漠视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拟在分析农村生态风险表现类型的基础上,从完善立法体系、加强环境执法、重视环保投入及提升法律意识等四个角度,讨论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电商经济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模式也得到持续创新,但逐利这一本质属性驱使商家采用多种方式增加产品销量,以期获得最大利益。鉴于目前落后的绝对化评价机制、单一的广告营销方式、消费者怠于行使评价权这一现状,好评返现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是竞争的产物,但存在着缺乏明确法律规制、实务中举证困难与执法效果差的规制困境,应当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有效规制,在三个层面交互作用下推动电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成立 《农村经济》2007,(3):108-110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落后.国家应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阈下农民环境权保护的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爽 《农村经济》2014,(3):116-120
环境权是农民的一项基础性权利,其实现程度关乎着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在现实层面上,农民环境权的实现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现有的环境立法偏重于城市,缺乏对农民环境权的直接保护,农村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环境执法存在缺陷,农民的环境维权能力弱。为此,我们需要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民环境权保护立法,加强农村环境执法管理,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保的资金支持,建立专门的农村环境法律援助机构,落实农民的环境知情权与平等的环境参与权,提高农民的环境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法治化进程中仍存在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力、诉讼救济难、法治意识淡薄等障碍,需要从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司法体制、培育环境法治观念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水环境保护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海  韩雪 《水利经济》2013,31(3):44-48
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美国水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立法目的和政策、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以及主要的管理制度,剖析美国水环境保护立法的实施机制,评析美国水环境保护立法的成功经验,并且探讨其对我国水环境保护立法及其运行的启示。借鉴美国水环境保护立法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科学的水环境管理体制,并通过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引导与鼓励企业自觉守法;建立公民诉讼制度,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团体和司法机关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同时,还须高度重视水环境法律制度运行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村法制建设亟需转变若干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法制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已制定和颁布了 1 0多部农业法律、40多部农业行政法规、340多部部门规章 (农业部制定 )、地方人大和政府还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初步形成了以农业法为核心的农业法律体系框架。农村的执法工作和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 ,也得到明显加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农村法制建设尚不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 ,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⑴在农业立法上看 ,农业立法滞后、薄弱、层次低、威慑力差、质量不高 ,农业法律分布不均匀、带…  相似文献   

12.
城乡融合进程中,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通的速度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地区延伸。从城乡融合视野出发,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应更加关注农村地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薄弱,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法律规制层面面临立法滞后、立法层次不强、缺乏强制性以及与他法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3.
杨春黎 《农业经济》2018,(5):127-129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物流活动始终处于行业发展边缘,在法律规制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法律规制缺失,很多物流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和矛盾一时难以化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和宣传教育层面,对农村地区物流活动予以规范,通过专门立法的出台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法律意识和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重新规范农村地区物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起步晚,具有污染来源复杂性和污染成因普遍性等特点,缺乏必要的法律防治手段。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难执法不严以及农民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这给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带来了困难。为此,本文从我国农村污染防治法律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营造可操作的环境司法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协调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村水环境之间的矛盾,本文重点探讨了农村产业发展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机理。在质性分析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东莞水乡片为实证区域,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重点考察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生产技术三个变量对水环境污染的动态冲击反应。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水环境有双刃剑作用,但从长期趋势来看依然会导致水环境的劣化,生产技术改善对水环境有持续的正向效应。政策含义的要点包括:拉长产业链条,适度发展农村产业集群;合理开发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农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对农村全面发展的影响逐渐凸显。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环境保护部门在改善农村环境、约束环境污染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环保执法存在很多问题,削弱了环保工作的执行效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制度与法律层面给予分析,并探讨完善农村环保执法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苏省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水污染、环境规制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熵权法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其次采用SYS-GMM法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接着以水污染为门槛变量,研究水污染不同程度下,水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最后,从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出发研究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效应。江苏省的水环境规制总体上看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制约作用。随着水污染程度的加重,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抑制作用将逐渐减弱。江苏省三大区域的水污染、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村环境在城镇化进程中甚至呈现出恶化趋势。面对此种情境,应进一步反思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依赖路径之不足,进而建构适应城镇化需要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看,其立法体系、执法机制、司法保障等尚不能有效回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故应进行针对性完善,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旅游通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互带动和融合,共同实现了农业经济与旅游业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实现农村自然景观资源的可持续,二是要实现农村民俗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因此,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文环境的改变。以法律促进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立法部门应重视立法解释工作;司法部门应做到能动司法,确立司法保障机制;行政部门应坚持科学执法,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农业旅游的相关主体都应切实守法,共同维护农业旅游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国有森林资源的法律管理是依法治林的重中之重,但林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些领域还存着空白、执法程序规定不够完备,新法与旧法存在冲突。通过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三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国有林区林业法律实施效果的17个指标,应用德尔菲法组织15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打分取得的数据,利用模糊聚类原理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影响国有林区法律实施效果的因素依据其影响程度分为5类比较合理;在分析分类依据的基础上,评价了国有林区林业法律实施效果,找出了法律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完善国有林业立法、健全林业执法、加强国有林业法律监督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