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勋 《经济导刊》1996,(6):56-60
德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与财政平衡体制安徽省国有资产管理局邵勋一、卓有成效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德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在40多年的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体现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成为联邦政府保证国民...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财政本身出发,应着手解决财政支出政策安排与财政支出体制建设的衔接问题,完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架构转换,将转轨收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保障等形式作用于市场,保证市场机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体制王荣山1我国的财政体制基本理论历来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国家财政的方针、政策应由中央统一制订,地方贯彻执行。一切财政收支应纳入国家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保证预算计划完成。地方财政收支要经中央核定或分级包干后,在保证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各部门纷纷致力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力求通过完善的财政经济政策,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完善与成熟,进而,为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公债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与作用。本文从合理运用公债政策,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出发,在指出两种体制下公债类型政策差异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分析了我国经济转轨期公债政策与制度的市场化变革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合理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尽快实现公债类型的市场化转型,调整公债管理政策,加强公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提出转轨期合理运用公债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实行财政支农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以及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加大财政支农总量、调整支农结构和创新财政支农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1.坚持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改革方向。总体而言,20年的改革探索和运行实践表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摒弃了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传统办法,以税种为基础来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将企业置于不分大小、不论行政级别、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的地位;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财政收入稳定增  相似文献   

8.
政府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直接决定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初期 ,“均衡布局”政策和“重工业优先”战略 ,促使资源型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积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有矛盾。经济转轨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又大大减弱。对资源型城市的市场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同时缺位 ,导致这些区域陷入了严重衰退。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德、法、日、美等国在资源型地区复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正确发挥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整顿预算外资金政策的原因、内容及区域实施效应,指出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实施整顿预算外资金政策的根本原因,也是确定预算外资金分化政策内容的主要依据。这一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其原因还在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不同及对财政体制变革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综合财政预算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也能够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收益效果,并且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水平提高。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财政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能够对国民经济起到支持作用,才能够对于政府财政的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我国尽快构建财政支农的政策框架.当前,财政支农政策框架构建的主要任务是现有政策的完善与整合.现有的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农业投入政策、农业补贴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农业税收政策、财政扶贫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在现有政策完善的基础上还应整合这些政策,协调其关系,对其作连续动态安排,发挥其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所具有的关键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无可置疑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证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财政政策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影响和促进因素,而且也是国民经济能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包括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面对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我国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却呈现出弱化、乏力的趋势,甚至出现反常的逆调节现象。其应有的调控层面也变得日渐狭小。这种态势,无论是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都是很不适应、很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极为复杂,要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须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只有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才能健康发展。审计监督既是宏观调控体制的重要环节,更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政策选择成为企业的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经济纵横》1994,(2):11-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财政部科研所《财政职能》课题组一、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责范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社会资源的第二配置者,起着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并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作用,应...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务院、省政府对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多次提出明确要求,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市已对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改变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级次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实践已经证明,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更好地为企业公平竞争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国际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转变,其中,经济变革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征:中国正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各个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果体现在了经济的各个层面,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制定,到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选择,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18.
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制定和落实激励县乡发展的财政体制政策。首先要做的是积极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充分考虑当前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县乡财政状况,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认真选择试点县,制定试点方案,扎实推进,为今后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同时,认真落实中央财政“三奖一补”政策。例如结合辽宁省基层财政的实际情况,制定全省对县乡的“三奖一补”办法,一方面将所有县和郊区纳入补助范围,另一方面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奖补力度,支持县乡加快发展、推进改革,真正取得“激励先进、鞭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宏观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前进。宏观经济在发展中通过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不断作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济政策,文章结合宏观调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当下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宏观调控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实现新时期视域下宏观经济发展新形式的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项怀诚 《经济师》1993,(10):36-37
<正>分税制作为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改革方向,这一点是明确无疑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需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分税制的成功做法,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把分税制的一般要求同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