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7年起,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采用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政府收支新分类体系。对此项改革,笔者谈些认识和体会。一、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从简单粗略到全面、细化建国后直至1997年之前,财政部统一制定的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都划分为预算收入科目和预算支出科目两大部分,并依次划分为类、款、项、目、节“五级”。1997~1998年,预算收支科目修订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前一讲——《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后新旧科目设置情况介绍》,我们结合改革前后收支科目范围、设置思路、具体方法,主要介绍改革前后新旧科目设置总体情况、收支分类及具体设置方法,本讲拟介绍旧科目与新科目的有关具体衔接问题。一、收入分类的对应衔接2006年收入科目按“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分别设置。2007年收入科目划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等科目。与原收入分类设类、款、项三级相比较,新的收入分类设类、款、项、  相似文献   

3.
总预算会计如何设置收入明细账? 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收入分类科目”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各项财政收入。因此.在设置改革后总预算会计“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等明细账时,不能完全照搬“收入分类科目”,应根据总预算会计各科目实际核算内容从“收入分类科目”中抽取有关科目进行设置。对于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地区,还应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明细科目合规性检查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收支分类改革及其目标政府收支分类,是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从而全面、准确和清晰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动,是编制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通过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可以对财政资金进行多维定位,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办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谭浩 《投资与合作》2011,(10):271-271
政府收支分类是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的重要管理工作。政府预算通常由各级政府和各级预算单位层层编制汇总和据以执行。只有对政府收支项目进行统一分类,才能规范组织政府预算的执行。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现了我国财政管理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政府收支分类是时财政收支结构的系统划分即把名目繁多的财政收屯按各自的性质和相互联系,进行系统的归并排列。政府收入来自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政府支出用于政府开支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繁杂。政府收支分类有利明确反映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有利于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确保政府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与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适应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入和支出两类账户的设置及其账务处理,推演结余类及有关基金类会计科目,其他会计科目(资产类和负债类)从略。  相似文献   

7.
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的表现形式是政府的收支分类科目.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与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相适应的收支分类体系,2007年开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我国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8.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更加直观地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支出,对预算会计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深入,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由传统的按经费性质设置"类、款、项、目"科目体系,改为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二维体系综合反映,功能分类下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经济分类下设置"类、款"两级科目。改革后的收支分类更加科学、直观、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改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预算法》对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会财会》2006,(12):54-56
问:事业单位经营收支已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并未包括这类收支,财政部门是否应当批复单位的经营收支调整预算,是否应当向同级人大报告?答: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规定,2007年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暂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预算内、外等政府收支的管理方式,因此,对事业单位经营收支仍维持现行管理办法。问: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被归入2007年科目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类,但附录二政府性基金收支科目又没有设置相应科目,是否要改…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于编制2007年预算时全面执行。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如何加强国库统计分析调查与研究,积极支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顺利实施,是当前的一项新任务。对此,笔者作些分析,提些建议。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进一步加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有利于对预算收入税源状况的统计分析。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按其性质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会财会》2007,(1):60-60
财会[2006]10号2006年5月25日一、事业单位应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二、事业单位应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  相似文献   

13.
陆丽萍 《中国财政》2012,(20):69-70
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收支总量进行了结构和层次上的划分。新的支出功能科目能够较系统清晰地反映政府支出的功能结构,同时,新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细化,不仅满足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而且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近几年编制、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在地方预算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逐步将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到经济分类,明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用途,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海南省在编制2007年预算时,体现了这个要求。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22日至11月4日,财政部预算司组团对匈牙利、捷克(转轨国家)和意大利(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管理进行了考察。现将两种经济类型国家的政府收支分类情况介绍如下: 一、匈牙利、捷克和意大利政府收支分类 (一)匈牙利的政府收支分类 匈牙利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包括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以及收入经济分类。 1.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是按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职能,为体现政府各种方针政策而进行的分类。主要划分为:(1)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宅、文体、教会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设置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的主要依据.根据《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特点,主要设计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类会计科目和支出类会计科目的科目名称、核算内容、账户结构和明细账种类.  相似文献   

17.
《理财》2001,(4)
一要加快实行部门预算的改革步伐。中央财政报送全国人大审议的部门预算今年已进一步增加。各省级预算单位都要编制部门预算,30—50%的地市要试编部门预算。要细化部门预算,抓紧修订定额标准和试行项目预算。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部门分类、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二要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实行的是分级分散的国库制度,财政资金需要通过许多部门和单位的多重账户“中转”,收入不能及时入库,支出不能及时到用款单位,中间环节太多,容易发生挤占、挪用等现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建立国库…  相似文献   

18.
根据预算管理和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印发的《2003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对财政支农预算支出科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将长期沿用的财政支农预算支出科目按用途分类改为按支出功能分类,即将原“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修改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世”。这次修改将对我国财政支农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政府预算管理领域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施,标志着自上世纪末以来财政系统一系列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虽然只是政府预算管理基础性、技术性的改革,但其正是从最基础的技术环节入手,着眼于政府预算管理的未来,影响着预算管理平台的搭建。因此,研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预算的影响、研究收支分类对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政策导向性,对于深化我们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我国财政管理的重点已由收入管理转向支出管理,从2007年起在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全面实施收支分类改革。与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相适应,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必须适时把握政府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有利契机,构建新型的财政审计模式,拓展财政审计范围,相应调整财政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及时转向公共财政支出的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