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晨 《当代经济》2016,(22):98-100
自1970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城市中形成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视角,阐述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养老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养老问题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从制度完善、家庭支持和社会网络建构三方面提出规避养老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政策提出三十多年后,独生子女父母开始步入老龄化,在他们未来的养老进程中,除了家庭和子女在养老方面的帮助,来自政府的财政资金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需要政府和家庭共同面对,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无疑需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采用SWOT方法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未富先老"状况下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4.
透过独生子女外移父母光鲜亮丽的背后,揭示他们面临的养老困境,为独生子女即将外移或已经外移父母,从精神、经济到情感、文化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建议,促使他们早思考、早决策、早准备即将面对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阐述发展文化养老的重要意义与依据,强调了民营养老机构大力发展文化养老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并根据民营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文化养老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旨在探索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我国的民营养老机构,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下,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趋突显,因此探索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为发展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提供现实依据,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城市养老方式日益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老有所养”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城市居民的养老现状、养老观念、养老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梳理城市居民养老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养老意愿诸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居民养老事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了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规模、家庭结构、伤亡风险等基本内容。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从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赡养等三方面对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归纳。期望通过总括性和前瞻性的探讨来应对和缓解即将到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少子高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9.
刘咏梅 《经济论坛》2011,(10):172-174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了怎么办”不仅是老年人自己关心的问题也成了社会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和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4—2—1”家庭将成为未来家庭的主要形式,在人口倒金字塔的结构下,家庭养老显得力不从心。养儿防老的可行性不断降低,传统养老不堪重负。本文通过以房养老观点的提出,旨在多探索出一些新的养老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0.
王梅  袁亚苹  方锦花 《时代经贸》2011,(10):235-235,237
目的:分析影响徐州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出适合徐州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为徐州市卫生管理部门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黄山新村、湖滨小区、绿地小区三社区60岁及以上的550位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应logistic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情感需求、养老费用、家庭成员、个人习惯、安全系数与徐州市老年人选择不同养老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徐州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举的模式崭露头角,社会养老理念与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偿与救助,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独生子女的出现。独生子女政策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后换来的却是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与"花钱买风险"无异。终止独生子女政策是规避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建设科学而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无疑是解决当下我国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主要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资金提供不充裕、养老服务项目不齐全、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要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主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对青岛市20世纪70年代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调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问题很多,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失独家庭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缺失致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极低,处于一种消权状态。结合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从社会工作的增能视角出发,从个体主动和外部推动两个模式对失独家庭进行赠能。利用增能理论介入失独家庭,可以帮助失独家庭恢复基本权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保证其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家庭照料与城镇女性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枫 《财经研究》2012,(9):16-2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女性在家庭劳动与职业劳动之间的角色冲突日益凸显。文章利用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NHS)数据及面板数据分析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了老人家庭照料责任对城镇女性职业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以期为女性就业、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照料老人显著降低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尤其是长时间、高强度的照料活动。与无照料责任的女性相比,与父母(公婆)同住、有照料责任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将下降0.215;高强度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大,劳动参与率将下降0.695。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市场经济转轨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中国妇女及她们家庭的福利。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加剧了妇女在工作和孩子老人照料两者之间的冲突。虽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意味着需要照顾的儿童数量在减少,但是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中国老年人比例迅速增加,并由此加大了照料服务的需要。妇女的工作与照顾责任的冲突对社会性别平等、对妇女本身及她们家庭的福利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推动对照顾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公共政策对照顾提供的关注,介绍女性主义经济学对照顾经济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照顾问题的公共政策,讨论这些理论和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的公共产品属性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纯公共产品特性是其本质属性,而它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是在政府现有财力约束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从长远看,纯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还应由国家和集体为主体来提供,并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由于城乡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具有相同的公共产品特性,上述结论可以由当前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障的相关数据加以推断和证明.但是政府主导原则不等于无条件地优于市场原则,因此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和政府责任特征,在避免盲目推进基本养老保障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还要求不同层级政府在不同时间和地域对其承担责任的侧重点和功能有所区分并相机抉择,保证政府主导原则在当前实践中的有效贯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5亿,每年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新增7.6万失独家庭。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断裂而成为特殊的空巢家庭,失独父母的生活福利受到了严重影响。利用2013年陕西省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失独家庭在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经济福利、社会支持和养老状况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失独家庭生活福利的各个方面都显著脆弱于一般家庭;失独家庭虽然由于丧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群体内部由于失独父母特征和去世子女特征差异而显示出部分生活福利的差异性。应改进和细化现有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充分考虑政策目标群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青年的地域通婚圈作了研究。人口迁移流动经历对城市未婚青年意愿通婚圈和初婚青年现实通婚圈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城市独生子女的通婚圈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小,但通婚圈不会因兄弟姐妹数量的增加而扩大。从通婚圈角度看,"二孩生育"政策应该成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