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正规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的主要就业形式,然而,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民工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基于农民工和政府两个微观经济主体视角,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农民工和政府共同选择的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与中国次属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成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长期实行城乡分离的二元教育体制 ,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次属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而且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目前要做的是 ,在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 ,给农民子弟一个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提高其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社会地位、基本权利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但又被长期忽视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现象,首次利用2010-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推算了自我雇佣农民工的真实规模,探讨了该群体的市场表现、福利状况和个体特征,并对自雇佣活动的进入机制进行初步考察。研究发现,近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从事自雇活动的农民工比重维持在四成左右,自我雇佣已成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形式。即使与正规受雇就业相比,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依然存在明显的收入优势,但自雇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及享有的就业福利都要显著差于其他就业类型的农民工。同时,初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行为存在明显的自选择性,一旦无法进入正规部门或正规岗位实现就业,农民工更有可能会选择自我雇佣,而不是无奈接受非正规受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尽管自我雇佣常被看作非正规就业,但一刀切式的正规化可能并非最优策略,甚至会带来效率和福利的双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1.就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制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农村劳动者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1)农民工进城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进城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大多数是没  相似文献   

6.
论农民工进城对市民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劳动力市场呈多重分割局面。农民工与市民之间存在互补性和替代性两种就业关系。农民工对在城市一类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市民没有直接影响,但存在间接影响;对在二类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市民产生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总体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农民工会对城市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视角下农民工的就业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涌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的就业行为发生了不同变化:出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动、熟练技工频繁跳槽以及第二代农民工特殊的就业行为表现。农民工是理性经济人,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他们的就业行为进行分析,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构建和谐社会,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城市零工市场特有的群体,一直因为其低廉的工资和勤劳的特质而成为零工市场的主体。然而伴随着金融海啸的波及,零工市场的用工需求不断萎缩。伴随着农民工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部分农民工竟选择"罢业",这一反常现象令人深思。农民工就业难和"罢业"并存的现象可能与劳动力市场某些环节出现问题有关,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歧视"概念及有关模型是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理论工具。对郑州市的测算表明,考虑到福利补贴等因素,许多岗位根本就不存在农民工对本地人的"逆歧视",至少替代效应不像仅就货币工资来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如果全部取消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福利特权,至少在非正规就业等特定领域,农民工将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应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对农民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24-27
农民工短缺现象的出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民工市场失灵,难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调节供求关系。市场失灵不仅造成用工短缺,也使社会福利受损。农民工市场失灵,除了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等一般因素外,还与该市场发育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密不可分。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农民工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失灵的市场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The focus 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product markets and bargaining in the labor market. The main result is that, while a uniform intensification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increases employment, it may cause real wages to fall, in the short run as well as in the long run. This is especially likely if labor market regulations are favorable to workers. Therefore, product market and labor market regulations tend to reinforce each other politically, and compensatory fiscal transfers may be needed in order to enact employment-enhancing deregul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中成为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也因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收入报酬等方面不固定、不规范、不正规现象与问题,使人们将其直接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等同。从对非正规就业的理性理解和认识、非正规经济与非法经济、地下经济的内涵差异入手,认为非正规就业可以从广义上等同于非正规经济,但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为非法经济,应当在实践中正确细分非正规就业的违法违规等"不正规"行为,以利于科学管理、规范引导我国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但地方政府借助户籍制度实行的隐性、间接管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外来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经卫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13-114,144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是构建和谐人格、和谐社会的迫切性要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的特征、类型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进而对社会偏见现象和构建自我和谐、和谐社会目标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异质性、部门经济增长存在着聚集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收入分配服从平均主义原则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二元经济城市增长机制的拓展的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及未来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将在城市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同时进行。在一段时期内,城市正规部门的发展将决定农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而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则决定了农村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但从长期看,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将取决于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具有聚集效应的那一部分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具有聚集效应的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还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我国城市化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当今,部分企业在发展中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剧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社会矛盾,企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着巨大挑战。企业作为社会的基础、市场的主体,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上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逐步进入政府视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