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摆脱贫困十分重要,但是数据显示,相比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普遍地无法、或者不愿让自己的子女接受较高教育。本文构建了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模型,从教育投资的风险和决策的角度解释低收入家庭持续性贫困的问题。本文模型表明:家庭贫困带来的风险溢价会成为其投资中的一项额外成本而削弱教育投资的吸引力,教育的机会成本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教育投资决策。分样本处理和Chow式统计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低收入家庭中,个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即贫穷的家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更低;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意愿极强或极弱的个体,收入的变动对他们投资意愿的改变有很强的影响,而意愿居于中间的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对其意愿的改变影响则更大。  相似文献   

2.
家庭贫困具有代际传递特征,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素质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性别与营养投资、基因遗传与疾病等,家庭外部因素包括文化背景、机会平等与政策制度等.为阻隔贫困代际传递,必须消除妇女儿童贫困.促进性别平等,实施积极的教育反贫战略,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迅速增加,繁荣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贫困问题.近年来,“穷二代”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尤其是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农村,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补助力度是抑制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医疗保障和公平的就业机会,防止“因病致贫”以及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是解决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CHNS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进行了研究。静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要明显大于城市,且城乡差距明显;个体行业差异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发生机会,但父辈行业差异对子代贫困发生机会的代际影响不明显,健康、教育降低子代贫困作用巨大,同等条件下女性贫困发生机会要高于男性,贫困发生机会与年龄呈"U"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虽然中国整体面的贫困水平逐年下降,但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大于城市;城乡子代贫困机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大。  相似文献   

5.
贫困的代际传递可以描述为私人和公共的资产和资源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递过程中不充足的状态。贫穷被转化为影响个体在当前或者其人生经历中的未来一个年龄段遭遇贫困可能性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消极因素之一。贫困的代际关系主要由家庭与家庭外两大主要因素所影响。贫困的代际传递被视为长期贫困的一种极端的影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导致了个人或者其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及其对长期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王海港 《经济研究》2005,40(1):56-66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人口、营养和健康调查”1 989— 1 997年期间 4期家庭收入和家长特征的模块数据 (paneldata) ,用时间依赖定义收入变动 ,度量了全体家庭和分4种类型的家庭在上世纪 80年末至 90年后半期的收入变动。发现在总体收入分配中 ,高比例持续贫困的发生比较分散 ,并不固定在哪一类型的家庭上。平均而言 ,农村家庭的持续贫困比例稍高。与此相反 ,持续高收入的家庭集中在城市、郊区和城镇 ,农村的富裕家庭变动大 ,收入不稳定。分组家庭之间 ,农村家庭的收入变动最大。分组家庭内部 ,家长为中年和壮年人的家庭人收入景况较好 ,富裕老人家庭能否保持富裕在农村和在其它分组差别很大。总体而言 ,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变动在这一时期减慢 ;收入变动在所有4个时期内都有利于分配的平等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后在农村和城镇家庭的作用大幅减弱 ,但对改善城市家庭的平等分配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5—2016年江苏省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较为突出的非收入维度贫困,其中健康维度贫困最为突出,饮用水和生活用电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为显著,且分析时段内多维贫困程度略有提升,总体上苏南地区非收入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较为严重;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主要来源于健康、炊事燃料、教育和卫生设施4个维度,其中健康维度的贡献度最大,炊事燃料的贡献度次之,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贡献度大体相当;收入脱贫农村家庭的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健康和教育维度贫困程度相对较低是部分家庭2016年实现收入维度脱贫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代际收入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代际流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对女儿收入水平的影响高于儿子,母亲的收入水平对儿子和女儿并没有明显影响差异;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居民,并且随着收入从低到高分布,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农村低收入家庭群体具有明显的贫困持续性现象。因此,消除户籍等流动障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6~2010年的农村住户连续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消费、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资产5个维度测算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并按多维贫困持续年度将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多维动态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没有农村家庭处于极端多维贫困;影响农村家庭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因素主要有接受培训劳动力占比、家庭经营类型和所在村是否在郊区,此外,农村家庭慢性贫困还受劳动力占比、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所在村地貌和是否为老区村的影响。因此,在扶贫实践中,应根据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构建贫困动态识别和退出机制,加强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克服地理条件对农村家庭发展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长期贫困的重要特征是贫困经常从上一代转移到子女身上.儿童时期的贫困体验对个体未来的经济获得有着持久性影响.要阻止贫困代际转移,有效的工具是实行家庭津贴政策.发达国家不同家庭津贴的效率表明,普惠型优于补缺型,服务供给优于现金转移,服务的公共供给优于私人供给.因此,实行服务偏向、公共供给为主的普惠型家庭津贴政策是我国减少儿童贫困,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省吴沟村81家农户依照设定标准所选取的反映不同层次的20家农户的调查,对比分析了具有不同自主发展能力的农户的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发展情况,探讨了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和农户三商的度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技术、制度、地域基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影响农户发展主要取决于农户自身;农户的智商(IQ)、情商(EQ)、财商(FQ)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起着显著作用;但不同程度的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三商对其影响有明显差异,即主导商不同.调杳发现:农户都有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意识,且在追求农业以外的收入方而有着强烈愿望.在大致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提出了不断完善农户自身发展的相关措施,以利于农户自身合理规划,进而推动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11,(6):881-887
沿公司地理、农户地理和小尺度研究三个层面探索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增长空间轨迹、公司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农户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农户发展环境研究、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小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地块角度研究人地系统、专业村与环境关系以及从点位角度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抓住经济地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单元和组成结构,探索地理过程以及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机理。沿着上述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可望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微观经济空间理论发展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估计了1989-2006年医疗保险对中国城乡家庭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城乡家庭比例较高,最穷的群体其医疗费用超过收入的比例增加,医疗保险对减少收入不平等只起到微弱作用。TIP贫困曲线表明,近几年,医疗保险补偿后,城乡患病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减轻,医疗保险在减少贫困上的作用很小。分析贫困特征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成员数量、教育程度、抚养比率、参保人数等都影响了贫困,而条件多元回归模型则显示,医疗保险对贫困的变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5个案例县的1995—2006年3 096个样本数据分析林业重点工程对农民收入不平等及其影响程度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在1995—2006年的12年间,样本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林业重点工程补贴收入提高了8.03个百分点;(2)林业重点工程补贴收入对样本农户收入的基尼系数的贡献呈现上升态势,从1995年的0.330 7%上升到2006年的3.794 1%;(3)林业工程收入格局与国家工程区域规划有密切关系,工程政策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适当调整林业重点工程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收入及健康、教育、生活状况、卫生状况和食物支出五个非收入指标,构建了“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指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农村子样本,考察多维贫困的识别、追踪和流动性问题。在比较了6维贫困指标和多维贫困指标对贫困识别的效果后研究发现,仅依据收入、教育和生活状况三个维度即可有效识别和追踪贫困家庭,并且在这三个维度下均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家庭跳出贫困陷阱的概率显著低于一般收入贫困家庭。研究表明,扶贫政策应当在减少收入贫困基础上更多关注多重剥夺对贫困家庭整体福利的影响,并致力于提高贫困家庭的持续脱贫能力以增强其跳出贫困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s first to model energy poverty in Chinese households using an Engel curve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poverty and energy expenditures across households, we avail the 2015 wave of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Possible presence of endogeneity is accounted for in the model specification as well as by using the Lewbel heteroscedasticity identified endogenous variables estimator. In addition, we are the first to scrutinise disparity and discrimination by conducting the 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of energy poverty model by gender, ethnicity, region (Eastern vs. non-Eastern provinces), and urbanisation status (rural vs. urban residents). Our analysis shows: (i) education is the key determinant of various energy poverty measure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shares across Chinese households; (ii) other determinants including fossil fuel mix and electricity price discrimination are found to worsen energy poverty, on average. However, fossil fuel mix is found to increase expenditure share of total energy, electricity, and coal and decrease that of biomass; and (iii) the 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analyses show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ender or ethnic discrimination in energy poverty rates. However, there is substantial divide between Eastern and non-Eastern provinces and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households—with these groups also discriminated against when accessing clean cooking fuels and technologies. The Blinder–Oaxaca results also generally support the logistic and the Lewbel energy poverty model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扶贫旨在将贫困户的生产活动纳入社会产业大循环,因此其一直是全世界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和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产业精准扶贫出现了两条新路径:一是GTP路径,即向贫困户送猪崽、鸡苗和良种等资本,直接将贫困户的生产纳入当地的产业体系;二是GSP路径,即将扶贫资金折合现金并由贫困户自己决定投资项目和选择产业.文章构建了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微观主体行为模型以及基于农村公平和效率的农村福利模型,分别研究了这两条新路径上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政策模拟,拟探索出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最优路径及其政策支持空间.结果显示:在第3~4年的时间内,GSP路径要优于GTP,但是超过4年,GTP路径上的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就会累进性超过GSP.而且,在GTP路径上的时间越长,扶贫效果就越好.在中长期,提高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增加贫困户的初始资本额是进一步提高GTP路径上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水平的重要环节.文章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精准扶贫的理论自信,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adopting a mechanized cassava processing system on household poverty levels in Zambia. An Foster, Greer and Thorbecke (FGT) poverty measure was used to compare poverty levels among households using a mechanized cassava processing system against those households using a nonmechanized process. Based on the FGT poverty measure’s specifications, a significantly lower poverty status of 49% was found among households using the mechanized process when compared to the 58% found among households using the nonmechanized process.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se differences in poverty levels include whether households are using a mechanized process or not, the number of years’ schooling among household members, the number of years’ farming experience, household income and membership of association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mechanization of cassava processing, particularly if done on the right scale, can transform primary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urn leading to higher incomes and reduced poverty levels in rural villages. Thus, policies should be introduced aimed at encouraging the promotion of mechanized post-harvest cassava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mong rural households, so as to enhance crop productivity and household income levels, as well as reduce poverty among rural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an asset-based approach to examine poverty dynamics in rural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89–2006. The analysis documents a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omponent in the poverty dynamics of households. The lack of profitable agricultural asset accumulation plays an unneglectable role in causing households to be trapped in persistent poverty. The escape from poverty is increasingly dominated by stochastic upward mobility rather than by structural movement in terms of asset accumulation. This could threaten the prospect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China. It is argued that future reform and policy-mak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building households’ asset base.  相似文献   

20.
疾病尤其是大病对农户生计往往产生重大影响.农户家庭成员一旦患大病,不仅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且劳动时间损失可能引起收入下降.农户是风险规避者,在疾病发生前农户可能利用各种资源形成预防和缓解疾病风险的策略.本文基于湖北两个贫困县的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估算贫困地区农户大病风险,探讨农户回避风险的策略类型及其有效性.大病农户的经济风险大,农户预防大病风险意识不强,收入多样化和参加医疗保险起到了一定的分散和转移大病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