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追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史,着重分析由极端"一胎化"转向以"女儿户"为核心的"现行生育政策"的艰难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计划生育由原来政府向群众宣传、号召和提倡,快速转向了家庭按照政府指标来生育的强制生育制度,在此过程中,"一胎化"政策的产生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80年代初,中央提出了以"女儿户"为核心的现行生育政策以替代极端"一胎化"政策,但该政策直到90年代初期才在全国大多数省份推行。一项由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重大政策,需要耗时十年才得到基本贯彻,这在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无论是极端"一胎化"的快速产生,还是"女儿户"政策的缓慢推进,要理解生育政策史上这些重大问题,关键还在于理解70年代末至整个80年代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的特殊政治结构与变迁。  相似文献   

2.
梁中堂先生文章的题目就直接指出了《公开信》的作用,他的结论是:"《公开信》是一个具有临时和过渡性的文献,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一胎化'向现行的生育政策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拐点和转向".  相似文献   

3.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口形势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决策。中国因执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30年间少生了4亿人口,不仅有效扼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且为后来经济发展奇迹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该政策也累积了严重的负效应,给人口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如果继续推行该政策,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且再难以逆转,负效应会更加凸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趋势,中国当前应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尽早把握时机,调整生育政策,在未来30年间,从允许生育二胎向鼓励生育二胎转变,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升人口质量转变,以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和市民收入出现多元化,现行城乡有别的生育政策难以继续贯彻执行,客观上要求城乡统一生育政策。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晚、稀、少"政策、二孩生育政策试点的计划生育效果,当前的人口形势,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政策生育率,国际社会的经验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周长洪 《经济学(季刊)》2011,(1):95-102,112
持续了30年的现行生育政策,在对人口控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在积累负面人口、经济、社会效应:推动人口年龄结构畸形,加速人口老龄化;挤压农民进行生育性别选择;对城乡人群生育权利限定不平等;阻碍新生代教育素质提高;产生大量非意愿独生子女家庭,积聚家庭发展风险和父母养老困境;在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背景下,该政策可执行性越来越弱等。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使之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利于家庭生育权利保护,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生育政策调整是目前敏感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理由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逐条分析了这些理由的充分性与合理性。源于生育政策调整的生育率反弹、在生育率水平未明了之前不应进行生育政策调整等都不能成为维持生育政策不变的充分理由。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出生高峰是人们“臆构”出来的,实际上它根本就不存在。就在生育政策调整问题上全国各地是否应该齐步走以及究竟应该吸取哪些“开小口”的教训等展开了讨论。就人口发展中的欧洲现实、日本经验与韩国教训进行了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收入财产化”为切入点,阐述了收入财产化的途径,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政策对居民“收入财产化”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收入的财产化的税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同志的新著(《中国人口问题的“热点”》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出版),是作者近年来对于人口理论、人口发展战略和生育政策的研究成果。该书区别于其它学术著作的很大特点是:据理力争、深入浅出、毫无晦涩之言,表现出了浓厚的中国“乡土气息”。正如书作者在自序中指出的那样“实践是个伟大的学校。我的一些观点全然是土生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因此,该书无论是对于广大理论工作者,还是对于计划生育战线的实际工作者,甚至对于那些对中国人口问题仅表示关心的国内外的普通人们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热点”》一书分为三个内容和连同附录在内的五个部分。这三项内容是:人口理论、发展战略和生育政策。五个部分是:人口理论问题;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问题;计划生育工作和生育政策问题;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试点问题;附录。  相似文献   

9.
从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缓解基层工作难度三个方面,充分阐述了完善生育政策立法的必要性。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立法已成为人口计生法制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从立法的思想、内容、时间、体制四方面,就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立法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只能照抄照搬,甚至把他在晚年的一些错误也加以坚持,不理解甚至反对党的现行方针、政策。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指引着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条战线胜利发展。比如在农业发展中,克服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纠正了平均主义和“大呼隆”的做法,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农业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农业由原来的停滞不前一变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发展和转型模式进行研究。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拓展和转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当地人口发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财政投入体制,为服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确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的战略指导框架,把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促进人口和家庭健康的公共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政策角度对我国农民收入现状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翠萍 《经济经纬》2006,(1):116-11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直接目标已经由以往的以增产为主逐步转向以保证农民增收为主,农民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农民收入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是绝对收入水平偏低;二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逐步加大。笔者从政策角度对我国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农业政策效应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伴随如此大规模人口的迁移,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并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基于中国的政策变迁、地方政府行为和劳动者自身行为的变化所导致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能否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起着重要作用。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迁将是对中国政府新的考验,如果成功,将走出中国独特的农村劳动力迁移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三十年来的避孕抽样调查数据,考察知情选择的逐步展开对中国已婚育龄人群避孕行为的影响。育龄人群的避孕行为已随知情选择发生较大变化,短效自控型避孕措施选择的可能性在逐步升高,长效医控型避孕措施选择的可能性在逐步降低,避孕模式呈自由选择多元化发展态势。知情选择强化了个体因素在避孕措施选择中的决定作用,为育龄个体提供了更为自由的避孕选择空间。避孕行为受子女性别影响的社会事实长期存在,知情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性别偏好对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发展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在规划和建设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较突出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在发展理念和政策层面上简要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期能对我国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factors inhibiting the use of spacing methods through a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of northern Karnataka [India] by interviewing both programme personnel and the community (leaders and coupl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alient 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i) to assess the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s of the programme personnel, from district level to grassroots level, about popularizing spacing methods of family planning in the rural areas; (ii)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leaders' knowledge about spacing methods and their perception regarding couples accepting them; and (iii) to study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different family planning methods by couples...in the villages."  相似文献   

17.
Management i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Jinghe watershed of western t:ural China is examined with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method -- a rare applied method in China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akeholders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survey methods derives good restlts as it coutd avoid personal bias in identifying and ranking the issues on a concrete bas'is in following up households' survey. 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gSPSS)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the early 1980s, issues of water scarcity, river pollution, soil erosion,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water resources use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centralized wa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have created difficult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shed. The stakeholders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fully aware of the challenges and are committed to achieving a solution through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WRD). The concept anti the application of IWRD for rural China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a fram cessful implementatio involve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in water sector, which heed to fully, integrate various management functions within the watersh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理论,以中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美国《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中美创新战略规划的政策工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使用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为频繁,同时中国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率高于美国;两国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比例相当,但中国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内部机构不尽合理;两国使用最少的为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国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尤其低。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个别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存在过溢、错位、缺位等不良现象,就此借鉴美国政策工具的运用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创新战略规划政策工具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转变角度审视和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提出中国的人口转变有一个独特的阶段,即低生育稳定期。分析了低生育稳定期的阶段性特征。这个时期问题复杂,趋向明朗,是主要矛盾转换期和生育政策调整期。还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转换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