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与BP神经网络的中国能源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地反映中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个子系统构成,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预警指标进行降维,并运用BP神经网络预警的方法对中国1995—2007年的能源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全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确定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层、系统层和基本层构成,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4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简便易行,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云云 《经济师》2009,(7):75-76
文章以实际数据为研究依据,在现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可量化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多指标体系降解为信息丢失较少的三个新指标.从规模、稳定性、增长潜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14家国有银行的竞争力;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4家上市商业银行分为竞争力水平不同的四个梯队,对不同梯队的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专业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目的性、可操作性的设计原则,经过指标初选、指标检验、指标的二次筛选等过程,提出了一套评价创新型专业镇的指标体系,综合描述、评估专业镇在创新、产业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绩效状况;选取了2010年广东省19个专业镇的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比较、修正,构成拟设立的创新型专业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AHP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计量软件运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定义了各指标的取值规则及效用,形成了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专业镇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投入、创新成果、产业集聚、特色产业、创新环境、发展潜力6个一级指标构成,各一级指标下对应5~7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由4个维度、7个领域、13个指标组成的包容性增长指数;然后对评价指标赋权重,形成了一套包容性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对1990-2009年中国的包容性增长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建议。评价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包容性趋势,经济增长迅速并且带来了就业增长,提高了人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社会保障水平,但是中国包容性增长整体水平比较低,并且发展缓慢,收入不平等越来越显著,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巨大障碍。因此,应该从实现机会平等角度设计政策,追求经济增长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一套适合北部湾经济区港口城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2005年三大港口物流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广西港口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确定科学的因子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三大港口城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该评价指标系统,对2006—2014年太原市的绿色转型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原市的绿色转型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整体效果处于一般水平,转型状况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对科技投入产出水平的研究,结合安徽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市科技投入产出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引领全省,后发地区潜力较大,皖江带城市辐射带动有待增强,对加快提升全省各市科技投入产出水平具有相当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查阅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生活满意四个维度,初步构建了包括12个具体指标的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各指标赋权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云南11个县(市、区)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云南11个县(市、区)中景谷县的区域绿色发展状况最好,贡山县的区域绿色发展状况稍差,其他9个县(市、区)绿色发展状况均较为平稳,评价结果总体符合实际,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适于对不同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2)
扩大消费成为当前政府的主要任务,我国没有充分发挥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国内消费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它该有的水平。文化消费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影响文化消费水平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文化消费满意度可以很好地分析出消费者对文化消费供给的满意程度。因此,建立一套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结合层次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从教育消费评价、文化艺术消费评价、娱乐消费评价、体育消费评价构建了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构成的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辛永容 《技术经济》2013,(12):46-52,62
基于国内外软实力研究文献,考虑各指标间的交互影响、指标的数据获取和量化等因素,构建了包括三级指标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的软实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的综合软实力排名为全国第二,这主要得益于其区域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和谐度的排名靠前,而扩散度、人口素质、区域环境以及公共服务的得分偏低。据此提出强化江苏省综合软实力的相应措施:应进一步强化各类传媒的扩散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以及优化投资以及居住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欧向军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4,24(3):338-342,36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扩大,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农村县域内部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因素、地理区位、区域发展策略、中心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与质量、全球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三方面进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并应用ESDA等分析法揭示1990-2008年山东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再缩小,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城市辖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平原区经济发展缓慢;鲁东和鲁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提升速度快,经济发展重心向东北部偏移;县市经济发展空间自相关显著,高一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山东半岛,低一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黄淮平原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西差异仍是导致山东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14个州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各个州市的城镇化质量得分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州市城镇化质量发展是不平衡的,为此用系统聚类法将各个州市分为五大类型区,并依次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对于作为经济强省和科技大省、正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广东和江苏来说,加强基础研究尤为重要。在构建基础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江苏作为参照对象,对粤、苏两省基础研究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基础研究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广东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企业基础研究有一定优势。经层次分析法对2000-2014年相关数据指标进行验证发现,到2014年广东省级层面基础研究能力为82.5分,但研究机构-高校层面基础研究能力仅为46.5分,与江苏(省级层面92.4分,研究机构-高校层面94.2分)相比,广东基础研究能力偏弱,产出较少,研究机构与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在促进广东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产出力度、大力提升其基础研究能力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基础研究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发挥好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甄峰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0,20(5):47-51
本文在广泛综述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具体实际,建立了适合该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四层共47项指标。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如何测度其地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在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指标设计、研究数据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以江苏为例,在提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测度分析框架与构建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无投入DEA模型构建了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测度指数、企业创新系统要素指数、企业创新活动要素指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指数、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指数构成的江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测度指数体系,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指数测算。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der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scenic spots, and sets up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onsiders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dex syste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adopted to do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In the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cenic spots in Jiangsu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