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牧原生猪养殖产业链为例,在分析“政银企+N”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运行机制基础上,揭示了基于金融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农户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机理.研究发现,“政银企+N”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由政府主导,依赖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利用合作社整合流转土地和贷款资源,联合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以形成“政府书银行+企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与政府扶贫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测算模型与评判标准,并以甘南藏区为例,对藏区2000-2014年金融机构与政府耦合协调扶贫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内对藏区脱贫的贡献程度大小不一;两者的耦合度长期处于颉颃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已经历了"严重失调扶贫—中度失调扶贫—轻度失调扶贫—低水平协调扶贫"四个阶段。最后,建议政府与金融机构在扶贫政策上应紧密配合,共同促进藏区脱贫。  相似文献   

3.
正金融扶贫模式主要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利用信贷、保险等金融手段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其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为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综合扶贫等扶贫项目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促进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一,我国金融扶贫的做法与存在问题(一)金融扶贫的主要模式1.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组织。扶贫资金互助组织是指由政府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当下国家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点建设任务,金融扶贫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金融日渐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加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当中,为助推精准扶贫贡献力量。以蚂蚁金服重点扶贫对象、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湖南省平江县为例,具体研究互联网金融机构助推精准扶贫的对策,并进行优势分析,总结互联网金融机构助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加大互联网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力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现状,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深入探究进一步提高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空间。同时,在分析模型中加入"涉农贷款保险"因子,从理论上探寻农村金融扶贫的相关理论依据。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的现状,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举办,农发行承办的2016年10.17扶贫日金融扶贫论坛于2016年10月1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精准·特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扶贫"为主题,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业协会、有关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了论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杨子强、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各家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围绕"精准·特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扶贫"主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建言献策。金融扶贫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各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留下了无尽的思索。金融扶贫要有担当之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为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工程和底线任务。农发行黑龙江分行坚决贯彻落实总行党委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在全省金融同业中先行发力,做到"三个率先",即:率先打造全行扶贫体系,率先加强与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合作,率先出台特惠政策,实现了"四个第一",即:在全省金融机构中扶贫贷款余额、累计投放额度第一,支持光伏扶贫、全省百大项目等省重点产业扶贫贷款投放额度第一,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额度第一,支持健康扶贫贷款额度第一。  相似文献   

9.
农发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积极贯彻总行党委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秉承家国情怀,坚守支农初心,切实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扶贫贷款投放和余额均稳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分行累计在藏发放贷款1023亿元,其中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65.61亿元,占比94.4%;截至2020年末,扶贫贷款余额636.8亿元,占全区扶贫贷款余额的47%,接近其他14家金融机构扶贫货款余额的总和,对公贷款、扶贫贷款、交通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稂油贷款、产业扶贫贷款位居全区金融机构“六个第—”;向全区捐赠扶贫资金超过1000万元,帮助销售和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近千万元,被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授予“西藏自治区消费扶贫示范单位”,为西藏消除绝对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经位居A股畜牧业第一的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被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反超,两者市盈率相差2倍以上。通过两家公司头均生猪养殖成本拆分核算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差异的根源是经营模式上的差别,经营模式给牧原带来了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新常态下的金融扶贫要走与政府扶贫资金、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技术和扶贫联系单位"五对接"的新路子,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破解金融扶贫难题。金融扶贫就是将金融与扶贫相结合,通过政府担保贴息撬动银行资本,放大扶贫资金效应,有效增加贫困村、贫困户信贷投放,着力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问题,增强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过去金融扶贫重点在贫  相似文献   

12.
正一、树立精准扶贫理念强化精准扶贫,要树立政策性扶贫理念,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在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农村金融规律和政策性金融特点。选择项目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风险防控,优先支持更加紧迫、扶贫效果更加突出的项目。要开展教育扶贫,达到融资和融智、扶贫和扶志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扶贫,精准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以来,河北省枣强县将棚菜产业确定为扶贫主导产业,实施"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五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模式,涌现出唐林、马屯、王常、王均4个设施果蔬片区,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种植户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帮助42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  相似文献   

14.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广西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目前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户市场意识淡薄、交易方式单一、品牌意识不强、农业产业链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从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产业基地的生产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六个方面优化广西"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扶贫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农业、农民融资的主要力量,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供给的同时面临着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融资主体偏离、资金来源有限等问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扶贫融资风险的分析,探析金融精准扶贫的风险防控,以期推动黑龙江省精准扶贫与金融供给的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是产业,关键靠科技,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是确保脱贫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阐述辽宁省建立科技扶贫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及科技扶贫主要模式:"政府+科技+企业+贫困户"科技扶贫院县共建模式、"四位一体"科特派扶持产业脱贫模式、科企合作产研融合扶贫模式,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四川省宜宾市388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限模型对政府扶贫资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贫困村中的扶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较低的贫困村,政府扶贫资金占比与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显著正相关。在这些地区,市场失灵较为严重,政府在扶贫资金投入方面应该起主导作用。而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较高的贫困村,政府扶贫资金占比与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显著负相关。在这些地区,政府的资金投入应该主要起引导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扶贫。否则,政府资金投入比例过大,反而会"挤出"民间资本,削弱民间资本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降低政府资金的扶贫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十八大提出:"今后10年扶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推进精细化扶贫。"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既符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需要,又意味着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权力模式从限权、控权到"分立、分治、分享"的转变。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与社会组织专业能力,以及构建它们之间的互动与激励机制,从而最终促成一个整合各方利益的制衡格局,不失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利用丰富的甘蔗尾梢资源,创新开展"借牛养牛"集中寄养模式。该模式以总投资8亿元的广西大华肉牛养殖基地为依托,采取了"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江州区政府向大华公司投入扶贫资金,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协议,每户"借"3头牛在养殖专区饲养,由企业提供"一条龙"产销服务,并承担风险,每年固定分配给每户贫困户5000元的收益。同时,企业还定向从每户贫困户中招聘1名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三五"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实施"精准生态扶贫",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精准生态扶贫",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和出口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实施"精准生态扶贫"必须确立脱贫致富与生态改善双重目标;在对扶贫区生态状况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建立政府引导下市场化导向的精准生态扶贫体系;建立健全提升精准生态扶贫成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