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易杳 《开放潮》2004,(8):48-49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9 2”泛珠三角大合作战略的提出以及CEPA的实施,福建与香港的合作迈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福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在实施中央的“统筹区域发展”方针时,福建为什么不选择融入长三角、珠三角,而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推进闽台经济合作增强“海西”建设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华 《开放潮》2005,(2):82-83
2004年初,卢展工书记即在省“两会”上正式提出“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发展新目标。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福建要建设对外开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闽台两岸经济合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广东在“泛珠三角”中如何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泛珠三角”是一个涵盖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9省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经济区,它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与东南亚国家在地理上直接相连,通过港澳地区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接,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在全国三大沿海经济圈中独占鳌头。该区域的经济合作,对整个国家、泛珠三角区域及各成员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一极的广东省,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广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是新世纪新阶段广西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为了,保障和促进广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彦 《开放潮》2006,(1):49-50
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领跑,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这种发展态势,福建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政策。否则,就有落后于其他省区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2004年年底,中共福建省委审慎考虑当前福建省情,推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拉开了福建新一轮起跑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泛珠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峰会”就“泛珠三角”区域综合竞争力、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函数。科学谋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重组福建区域空间结构,这是今后福建区域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经济体、经济组织及广大企业界之间的联系,促进两岸经济、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福建省人民政府于9月7日在厦门举办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本届论坛以“合作发展、建设海西”为主题,突出“拓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建立面向世界的海西合作平台,推进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建设,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本届论坛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交流:一是扩大闽台交流与合作;二是深化闽港、闽澳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刘慧宇 《开放潮》2006,(11):18-19
历史地看,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沿海与山区的长期不平衡对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产生了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宁德虽位属沿海,但在发展布局中长期居于山区板块,处于“边缘化”位置。近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开始全面试行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并本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构区域布局,这为宁德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明确定位,从而正确选择发展路径,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通过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自身发展,这对宁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从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审时度势做出的科学抉择,也是福建区域定位的现实选择。南靖,作为一个闽南的山区县,如何找准定位,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近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南靖县委书记吴景辉。  相似文献   

13.
陈明森  林红 《开放潮》2005,(8):7-10
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成绩彰显。但在贯彻实施省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中,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深化和突破。福建省经济学会与本刊联手编辑《深层次考量“海西”建设》,组织发表全省经济学界一批专家、学者关于“海西”建设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人们对开创“海西”建设新局面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进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合作,尽快消除各种不利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建立健全“泛珠三角”地区内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福平 《南方经济》2005,(10):46-49
通过区域人力资源整合实现其优化高效配置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要着力解决海峡西岸区域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布局不合理、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要以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区域整合、城乡协调、能力提高、闽台合作为重点,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艳 《珠江经济》2004,(9):18-21
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是优化泛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大系统内优化配置的需要,更是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需要。而要实现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9+2”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企业在梯度转移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流动。  相似文献   

17.
叶飞文 《开放潮》2004,(4):11-13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地域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倘若不能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找不到可赖以吸附的载体,整个区域将面临生产要素南下北上的困境,还面临中西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竞争压力。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正迅猛  相似文献   

18.
陈来卿  刘霞 《珠江经济》2005,(10):36-47
区域经济整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泛珠三角经济区概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发展新趋势。本文在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论“9+2”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协调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泛珠三角区域由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 2”)组成。2004年6月3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由“9 2”行政领导正式签署生效和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开幕,标志着“9 2”区域合作进入了具体的实践阶段。“9 2”区域合作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良好合作前景,但能否达到“多赢”,关键在于政府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西发展战略”已从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海协会和海基会关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顺利谈判,也为海峡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制度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为海西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