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东亚的地区主义近年来有活跃起来的迹象。随着地区合作的加深,东亚各国的联系与整合能否形成类似于欧盟的“东亚一体化”趋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此,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先驱者和奠基石。中国不但可以如期实现建成与东盟的自贸区的目标。而且还会成为推动合作进程的积极中坚力量。日本将结束长期以来的“脱亚入欧”态势,将重心逐渐转向东亚,并将成为这个地区最大的主体投资力量和引领经济科技高端发展的主导力量。东北亚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功败垂成的关键。印度正在引人注目地迅速加入到与东里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行列中来,将会成为第四个10 1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印度的行动将会对俄罗斯和其他南亚及中亚国家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加速到来。  相似文献   

3.
战后以来,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和方式,其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以“国际”经济关系的密切联系为前提。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排除局部经济合作在某些地区蓬勃发展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以地际关系为核心,以各国地区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东亚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的条件。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第一,“冷战”的…  相似文献   

4.
CEPA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PA迈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构筑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层”,是开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把“钥匙”。本的研究着眼于CEPA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的作用。CEPA的签订将会带动香港经济振兴,对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持续的影响。CEPA为解决两岸四地的经济一体化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同时,为中国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沪港之间的合作,以及“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合作,进而为可能打通CEPA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经济》2010,(4):60-6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种种挑战,不同经济体之间如何抱团应对、共克时艰,成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回顾总结“十一五”期区域经济合作经验,分析研究“十二”期面临的新形势,谋划“十二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思路,对重庆市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世泽 《广西经济》2007,(3):26-27,5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已被《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列为西部大开发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衡量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一体化有利于该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整合利用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合力打造中国南部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成立17年以来,各成员市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与协作这一主题,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发展、共创繁荣”的原则,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舟共济,密切合作,与时俱进,区内协作不断加强,区域优势不断增长,打响了“中原”牌,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 中原经济区17年的发展证明,区域经济合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在国际层面上进一步强化,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在一国的区际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是国内层面的一体化。而近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的障碍,既有宏观总体上的法规缺失、税收体制不适时、金融体制设置的“一刀切”,也有中观层次上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的各自为政,还有微观经济中国企改革流于形式、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市场环境等原因。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举措,也应从三个层面的设计着手。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着重分析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进该区域经济合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走向“一体化”与“区域性分工”的粤港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制度与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在调整中实现新的经济区域分工。在此前提下,把握宏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综合分析地区经济的比较优势,科学地进行不同地区经济主体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区域性分工,制定不同地区各自的与相互间协同合作的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粤港澳之间真正形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健康发展的新型关系,实现“一体化”基础上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改革》2003,(5):11-1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长江三角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各级领导须注重强化区域经济功能,着力整合区域资源,共同抓住办博发展机遇。从战略决策层面上寻求统一发展观念,制订出总体规划,注重体制创新。从制度上密切协商和合作,以加快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区港合一与厦门港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港合一指的是保税区、港口码头作业区实行一体化运作,在货物监管上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自由贸易模式。按照构想,在厦门实行区、港合一,主要是充分利用象屿保税区坐落在东渡港区、区内无居民而便于实行隔离监管的优势,将象屿保税区与东渡港区进行组合,形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地缘上相近的国家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建成自由贸易区,随之启动区域组织化合作机制,向着统一经济、统一政策、统一外交、统一政治,甚至统一国家方向分阶段前进推动合作不断发展。与此同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体系是一个几率支配的非决定论的复杂巨系统,只存在最可几分布,而不能准确预测。如果没有外部输入,宏观经济体系就会逐渐陷于无序和混乱。作为序参量,经济熵反映了经济系统的有序程度。经济冲击带给宏观经济的熵流为正值,这种熵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给定公式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4.
基地经济与港口经济互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制造业开始了以专业化资产重组,实现核心技术与关联产业联合创造价值为特征的第三次结构调整.与此相适应的世界制造业大转移和跨国公司大并购与强重组,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并由此而引发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基地经济研究热潮.而如何将基地经济与港口经济的海洋通道区位优势、产业聚集规模经济效应和比较利益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双向互动和共同释放新时期要素功能的发展优势,是实现新世纪前20年我国外贸出口翻两番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入世新时期缩短我国外贸出口方式新旧交替过程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在新世纪率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在宏微观上进行了比较分析 ,将有助于对新经济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与上海港口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港口经济是指以优良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以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选型经济模式。略观港口经济的发展史,就其与现代物流业在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联动效应,可得出以下认识。1.港口经济的形成离不开经济中心———港口城市的建设经济中心形成的关键在于其所依托的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但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产生要依托城市…  相似文献   

17.
章飚 《特区经济》2006,(12):313-314
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政府职能相应由经济建设为主向公共服务为主转变,履行服务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支持,发展民主经济,改进政绩考核,优化社会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应以政府为主导,优化整体思路,从企业、区域、社会各层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分步实施,总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对信息交流、商品展示和经贸合作的内在要求。它是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商机,吸引投资,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拉  相似文献   

19.
刘玲玲 《特区经济》2006,(4):147-148
本文在研究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涵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内在联系,从分工的必要性、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化理论等多角度分析了城市的形成原因,城市化过程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相结合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王娟  谢振宇  胡绪华 《特区经济》2006,211(8):291-292
缩小东西部差别,促进公平,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于长治久安无疑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对内地区域间经济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结合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了西部贫困的主要原因: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人力资源、投资差距以及制度等。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大环境(ESP)战略、教育与信息化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反贫困与反腐败战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