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很幸运,为孩子们工作了37年,前面的16年做老师,后面的21年为孩子做产品,孩子,是我毕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沈女士的朋友从美国回来,没有给她带化妆品或是皮包,而是应她要求买了几套GAP婴幼儿睡衣,“因为在国内买不到这样特别合适的,可以晚上睡觉穿,白天出门穿在毛衣或外套里面也很舒适,每年我都会让朋友带几套,如今我女儿5岁了,也穿了5年了。”如今家长都愿意和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可有时有钱却买不到合适的也令人烦恼,比如能让孩子在家轻松自在又能方便活动的睡衣。沈女士朋友圈里的孩子妈妈们也有同感,对于1~5岁的孩子很难买到适合他们的睡衣,只能从网上或是外贸小店购买。  相似文献   

3.
马献珍 《中国石化》2013,(12):107-107
“我在一线工作10多年了,孩子从小都靠双方老人照顾。如今孩子要上学,父母都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况且我们两口子都在野外,身为人母、妻子、儿女,不能照顾孩子、赡养父母,感到非常愧疚,希望领导想想办法,让我们能回到基地上班。”这是华北石油工程公司录井分公司一位女职工,在工程公司召开的群众路线座谈会上向领导表达的个人愿望。  相似文献   

4.
我和爱人结婚一年了,计划第二年要孩子,打电话给双方父母,本想是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他们几乎给泼同一盆冷水:要孩子?你们养得起吗?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     
《现代班组》2009,(6):50-50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 ——一位母亲谈与孩子的代沟问题  相似文献   

6.
《董事会》2012,(10):76-77
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记:您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陈:当然是玩了,各种玩耍。对我而言,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肯定不是读书,当然,读书的感觉也不错。也不光是童年,包括中学、大学、工作以后至今,甚至是在我人生最困惑的文革时期,我也一直没有放弃我的兴趣爱好,可以说一直没有不玩过。玩,并没有妨碍我的成长与发展。现在的小孩子如果想走我这种路子,一定会被认为是旁门左道,会受到家长的责备和学校的鄙视,但想走我这样道路的小孩子一定不会少。所以,我还是希望家长和学校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去玩耍。  相似文献   

8.
苏珍珍 《中国纺织》2010,(4):114-117
年少时,母亲曾经骑车走很远帮我买到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的我,并不晓得那书里不仅仅有励志的故事,更有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期冀。在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中,相信那样一本书都曾经起到或重要或间接的作用,对于我,那是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的3个孩子都死于库利氏贫血。人们问我:“发生了这些事,你怎么还能开心得起来?”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0.
轩霖 《汽车与社会》2012,(24):112-112
万川归海,来自各地的水像游子归来。 大海问水滴:“孩子,告诉我,你这趟人生之旅的遭遇。” 水滴道:“藉着太阳的帮助,我蒸发为热气,升到天际,这时的我是云,看尽世界的美丽。后来我凝聚为雨,降落大地,在土中潜伏一段时日,藉着山泉涌出化为水,随着山溪、小河、大川的行道,我又归回大海。”  相似文献   

11.
回想中小学时代,父母、老师曾反反复复、谆谆教诲我们:要下苦功夫,求取好成绩。现在,我也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其他场合对“下苦功”已经鲜有耳闻了。  相似文献   

12.
夏莲(河南省某国企职工):地震中的孩子,我为你们心痛,痛并持续着…… 作为母亲,看着那些死去的孩子,正是含苞欲放的年龄,然而一场灾难从天而降,他们还没有开放的生命就凋零了。那些地震孤儿,他们今后成长的路上,该由谁呵护,有了委屈又该向谁说呢……  相似文献   

13.
记得那是1971年,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一次偶然的机会登上一辆深绿色的大客车。它与公交车是那样的不同,就是车这个载体让我当初知道了首汽。脑海里充满了对首汽的遐想!也就是这个遐想让我与首汽结上了工作之缘,成为了我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2011,(6):22-23
印孚瑟斯(Infosys)——这家曾一度象征着印度经济新生的技术公司,其高层的生活却十分艰辛。“我周六周日也工作,每天工作14小时;生活里只有印孚瑟斯,我忽略了家庭、可怜的妻子和孩子;  相似文献   

15.
再见北川     
苌苌 《IT经理世界》2009,(3):I0037-I0037
几周前。和同事去央视录节目。在西门口等候进入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穿着黄色的运动校服,背后写着红色的“北川中学”。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傍晚。他毫无征兆地触动了我。录的那个节目里,毕淑敏讲到她如何中断环球旅行中途去了北川,我从她的故事中,就听到4个字:当机立断。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社会》2012,(8):53-55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就“关注校车安全关爱孩子成长”这一主题作一交流发言。 三年校车工作,有两点使我感到很幸慰:一是在三年前我们购买校车的时候,与厂商进行竞争性谈判时提出的四大类29个小项都在专业校车技术标准里得到了体现:当时我们想到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天津电缆总厂,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被誉为洋设具“保护神”的普通电工,多年来坚持“全天候维修服务”。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厂望突然通知这位工人去抢修设备。此时,小女儿发着高烧,爱人上夜班不在家。刚毅的汉子狠狠心,把孩子锁在家里赶到工厂。排除完故障回到家已是次日零晨2点钟了,他才抱起孩子跑向医院。此时,父亲的一腔歉疚之心化作两行热泪,滴落在孩子的小脸上。女儿为此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以其动人的情节获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三等奖。这位女儿心中可敬可爱的父亲,就是天津市特等旁动模范、机械部劳动模…  相似文献   

18.
哲理     
为什么娘一个人能养一堆孩子而一堆孩子 却大多养不好一个娘 娘说 因为你们这些孩子全是我生的 孩子们说 因为娘是我们的娘  相似文献   

19.
小生 《玩具世界》2007,(9):47-48
现在很多人都在回忆80年代玩的变形金刚,配合起前些日子的电影,滋味肯定很好。巧的是我也生在70年代,不巧的是,从来没有玩过它们。农村孩子,学费都要爹娘在土里一点点刨出来,哪有钱买金刚。可是,我们也有玩具,虽然很粗糙,虽然很幼稚。  相似文献   

20.
在母亲身边     
母亲始终把我看成孩子,尽管我的孩子也都大了。   母亲没有和我住在一起, 80岁的高龄了,一直安安静静地住在老家。   我经常回去看她。每次见到我,她都没有特别的惊喜或激动,只当我是干完活儿回家一样,望我一眼微笑一下。赶上吃饭的时候,问我吃饭不吃饭,我说吃过了,也就不再让,忙别的去了,等手里活儿完了,再与我说话。我带的孝敬老人的东西,都是我与妻子精心挑选的,她不看也不问,接着分给周围的人。她惟一的要求就是多回家看她。   在她的心目中,我上了大学,当了干部,还是记者什么的,同闯东北打临工一样,都是出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