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商业科技》2008,(23):44-45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对于竞争优势的研究经济管理学家们主要形成了外生论和内生论两条大途径.目前主流的理论学派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有多种看法,主要分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看法,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来分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经济学家主要是从外部性、分工、交易成本、信息、产业价值链和竞合理论来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管理学家则是从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资源、能力和组织理论来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集群强劲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集群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外部经济、营销优势、创新优势和节约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贸易成因探索历程看竞争优势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竞争优势论的异军突起引发了国际贸易理论界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的讨率,本文从这两个理论对国际贸易成因的解释这个争论的焦点入手,首先归纳了比较优势范畴内对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些成果尚待整合,进而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及来源两个层次进行对比,论证了竞争优势论在客观上是对比优势论就国际贸易成因研究成果的整合与完善的观点,从而初步确立其作为阶段性成果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国际经济理论的新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永久地自我封闭起来,而总是要以一定的强度和方式参与区域分工和竞争。但是,关于区域分工和区域优势形成机制的理论,随着现实的区域分工竞争模式的演化,以及经济学家认识的深化,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竞争优势论,每一次理论的突破都构成了对现实世界的更深刻的诠释。本文拟对有关国际区际分工的理论发展作一些介绍和评述,并指出新理论所具有的政策价值。应当指出,这些理论不仅针对国际贸易和国家间竞争,其结论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适用于区域这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演化分析,提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最终将向何处发展的问题,然后通过对知识创造理论和知识生态理论的分析,最终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将走向竞争优势双生论和知识.生态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阐释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指出比较优势理论致力于解释经济现象和揭示经济规律,隶属于经济学;竞争优势理论致力于用经济规律指导经济管理运行,隶属于管理学。两种理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优势已经过时,应由竞争优势代替比较优势;而且一些学者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导致“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理论是动态的;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的四面”其实只有两面:一是要素禀赋结构,二是由市场配置资源,而这两面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一国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顾客关系——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领域顾客导向的确立,顾客关系已经成为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文从资源基础论的竞争优势资源观点出发,说明顾客关系符合竞争优势资源所需具备的四个特征,进一步说明顾客关系是获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又一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梁长龙 《商》2014,(45):29-29
据统计,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3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这其中就包括企业面临的各种竞争,有些企业在竞争面前没能坚持住,而有些企业正是借助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竞争实现了不断的发展。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的“竞争三部曲”(《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之一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即五种竞争力分析,该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被简称为“五力模型”。  相似文献   

12.
何思颖 《商》2014,(9):201-201
大卫&#183;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仍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从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183;波特教授发表《国家竞争优势》,并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理清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在联系,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和措施的制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长江 《商业研究》2004,(19):110-11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可谓是主流。但是,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中,一些学往往是在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中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实际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在发挥着作用,并非是简简单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均衡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哲与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市场研究》2005,12(3):44-48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 当前,针对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热烈讨论仍在继续进行.在国际上,各种竞争论可谓是众说纷纭,戴维尼(Richa rd Daven]s)提出了"超级竞争(Hype rcompetition)"的观点,戴维尼(1995)指出,持续优势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打破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优势,因此长期的成功需要动态战略,不断地去创造、毁灭又再造短期优势;科加(Kogut)和赞德(Zander)(1992)则认为竞争力来自拥有知识的员工之间的一种"高层次上的组织原则"(Higher level organizing principle);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1990)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观点,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定义,核心能力是最难模仿的,谁都能掌握的不是核心能力;管理学家爱德华.劳勒(Edward Lawler)在1995年写了一本名叫<最终竞争力>(The ultimate advantage)的书,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企业的高投入建立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信任和合作关系,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  相似文献   

15.
简评竞争优势理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在学术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李嘉图之后出现的很多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以比较成本学说为基础,并加以补充、修正和深化,使之在理论上更完整、更系统、更符合现实情况。赫克...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在不同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理论的进行比较,揭示了他们在解释国际贸易形态方面的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本文先是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简述了竞争优势内生论,从竞争优势内生论讨论了企业文化能够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最后提出了企业文化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李卫东 《商业时代》2005,(14):38-40
当资源均匀分布时,企业凭借信息领先优势、资源获取的成本优势和顾客转换成本可以获取临时性竞争优势;当拥有异质性资源时,企业就可以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临时性竞争优势通过创造异质性资源转化为持续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孙瑜 《商业时代》2008,(15):49-50
为什么有些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当持久,而另一些企业只能得到短期的优势?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德和哈默提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理论在理论界和工商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讨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及其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谈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波 《商业时代》2006,(35):23-24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生产因素、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及机遇决定的。本文主要从前提、角度、范围、性质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