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喜娜 《魅力中国》2011,(14):288-288
境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在中西兼容的基础上。将该说发扬光大。形成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论体系,凝结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美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也被学术界广泛认同,并展开了深刻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阐述一下自己对境界说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扎博文  吴敌 《中国经贸》2010,(12):238-238
尼采是19世纪继叔本华之后德国另一位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虽然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但还是有不少创见。在美学史上,尼采的美学思想具有革新的意义,对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朱光潜先生在他所著的《西方美学史》,讨论德国美学的时候,居然省略了尼采与叔本华,避而不谈,我觉得是史书的一大缺憾——而这,也是朱先生自己承认了的。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对尼采和叔本华的省略是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3.
雷锋莉 《魅力中国》2011,(17):376-376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中国女子教育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期,这一时期,教会女子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开启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例,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教会女学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丹纳(1828—1893)是继孔德之后又一位实证主义美学家和哲学家。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对文学艺术起到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念,对文学的发生、本质、批评标准有了系统的阐述。这种美学思想具有革新的意义,对19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接受了丹纳的这种美学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薛媛 《魅力中国》2013,(5):55-5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内美。郭熙和苏轼是对意境论做出很多的贡献。郭熙提出境界这一审美范畴,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听到人们说“画魂”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的一幅作品中的“意境”。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的根源是在于画家自己的思想与他所看到的要表达的景象进行结合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山泉 《东北之窗》2010,(Z1):86-87
武百祥(1879-1966),又名作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企业家、开明人士,他经营的商号,在20世纪上半叶闻名于中国南北各地。  相似文献   

7.
初识美学     
本文从美学的概念开始,谈到西方美学源头希腊以及中国古代诸位哲人对美的不断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对近代很多美学家、思想家、哲人对美的定义做了梳理。提出了对美的理解:美就是外部感受与心灵的共鸣,能够触动人心灵的东西就一定是美的。  相似文献   

8.
翟月金 《魅力中国》2013,(32):287-288
研究中国的传统美学,首先要对其基本精神及生命意识进行分析,以此来凸显美学的生命价值。人们常常通过审美来将自身置身于世界万物中去体会,为原本单调的人生增添色彩.以期实现对更高人生的追求。因此,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内,体会人生真谛,追求生命本真,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从生命意识的几种形态着手。对生命意识进行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湖州自古以来物产富饶、经济繁荣、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之一。近代的湖州商帮,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风云际会的历史潮流中,以儒商著称的湖商,扎根本土,放眼世界,曾用自己的胆识、智慧和勤奋创造了富可敌国的商业神话。  相似文献   

10.
赵伟 《魅力中国》2014,(19):105-105
表演,是一种艺术意识形态,是以体验和思维为基础的。不光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是表演,二胡演奏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二胡表演艺术在中国表演艺术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美学史中,美学范畴即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反映了人类艺术认识的经验及审美地掌握世界的特殊规律。其意义在于,美学范畴体系的形成实现了哲学向美学的分化,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学科建构、艺术创作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2.
刘晓男 《理论观察》2013,(3):116-118
波德莱尔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最卓越的批评家之一。他所提出,并在文学创作中加以实践的应和论,是其试图用想象的乌托邦来对抗平凡刻板的现实社会的理想在艺术上的尝试,体现了现代美学由注重摹仿、再现自然和理念向注重表现情感、个性与想象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漫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独特的绘画形式,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在中国近现代漫画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对后期中国现代漫画和动画的发展影响极大。作为特殊的绘画形式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近代绘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周慧 《魅力中国》2010,(32):256-257
“淡”是中国哲学史和美学史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琴论的核心概念。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中国音乐美学的集大成者,其中“淡”是继“和”之后的又一美学范畴。本文将从“淡”况之文本内涵、“淡”况对道家音乐美学观的继承与发展、“淡”况与诸况之关系三个部分阐述“淡”况之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中国模式下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前形态。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具体来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中国化,而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审美经验之间相互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迁以及全球化和新媒介不断发展带来的挑战,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中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建立起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长久发展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多方面成就和建树,并积极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人物。他是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民俗学家和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在民俗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位伟大的先驱者。他在中国和日本的民俗学学科尚未建立的时代,就已对民俗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对中国和日本的民俗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描述和比较研究的实践,开中国近代中外民俗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哲学理论有浓郁的美学思想。他的“天一合一”、“物我浑化”等观点影响了中国艺术的“意境”理论。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意境”理论的构建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水利工程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潜移默化中,以具有小浪底特色的美学行为,创造了诸多美学实体和美学理念。特别是建成后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一座水工建筑物,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水利“艺术品”,其风格独特的设计美、风姿卓越的环境美、质朴自然的责任美、内外协调的和谐美。构成了具有小浪底特色的美学文化体系。本文就小浪底工程在建设运行中形成的独特的小浪底美学文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在总结回顾工程美学特色的同时,以期为今后水利工程建筑提供美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丽娜 《魅力中国》2013,(28):102-102
中国当代美学,是中国当代学术领域最热闹也最诱人的园地之一。20世纪中国的美学思潮发展的最为迅速。它结合了东方与西方。使传纨与现代相融合.成为中国艺术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从而在这个时期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在这个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绘画思想,以及他们培画流琅中的美学观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具体手型和手指位置上寻找优美声音的方法是毫无用处的,学习弹奏优美声音的唯一的方法是系统的听觉训练。这就涉及了音乐艺术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美学方法问题,事实上,每一位演奏者都适用完美技巧原则。但实际上演奏史上也根本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通用完美技巧的例子。不仅仅在于文字难以完美表达演奏技巧上的缺憾。美学思想、艺术个性的不同使得演奏技巧必然相应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