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艾丽  董雪妮  林征 《魅力中国》2010,(31):277-277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诗论非常重视情感问题,“情”是诗歌万劫不灭的生命,真正有生命的诗歌是真实情感的表达与显露,本文试图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探讨钱谦益主“情”诗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俞娟 《黑河学刊》2013,(3):43-44
贾宝玉与浮士德两悲剧形象有着共同的审美指向:自由与超越。两悲剧人物都有着超越生命,自由生存的理想追求。中西方在审美超越上又表现出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不同,这是由中西不同的审美传统决定的。通过对两悲剧形象的审美指向的分析,寻求现实与理想、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的现实途径,追寻诗意化栖居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的审美是对人类生存价值的体验,生活世界的审美形态浸透着人生境界,也包涵着人生境界意义的生成,人生境界是人对生命意义追求实现的水平和状态本文在概括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二者关系这一独特角度进行透视,一方面使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相融沟通另一方面使二者的关系更加显豁,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获得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林玲 《改革与战略》2002,(11):61-64
在中国文化中,受原始思维的深层制约,任何时空都被视作生命的时空、思想的时空和观念的时空,也就是说,时空被高度地主观化、生命化了.因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时空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意境,也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生命性的时空构成,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和人的思想、观念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对象的基本范畴之一,具有美之本体的意义.意境以象为基础,却又超越了象,是包括象以及象周围的虚空的一个领域.因而,同象比较它具有更大的虚幻性、主体性、精神性和无限性.作为美学范畴,意境源于佛学,出现于中唐,盛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后期,是中唐以后审美和文艺创作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境往往作境界、意境等概念的省称,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论著中使用最多.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问题作为一种审美的对象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研究生态美学文化,不仅要探讨生态美和生态审美观的问题以及生态美学文化的特征和结构要素,还要以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实现现代生活环境的生态审美追求和塑造。  相似文献   

7.
郑晓芳  王中明  庞晶晶 《魅力中国》2013,(8):336-336,338
道家“无”的思想表现并与中国画的画面留白的关系。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留白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境”。中国画的留白,是其独有的表现手法之一。留白是通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的一种意象空间。它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传统的审美意识、观察记忆方式和艺术表现方法相一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留白是中国画中的独特现象,虽没有笔墨的语言,但它与笔墨相互生发并产生独特的“蕴境”。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无中生有,进行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孟唐琳 《魅力中国》2010,(5X):90-91
学习美学主要就是提高人的艺术欣赏或者艺术创造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美学的全部内容应该指向人生,不能脱离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是一个诗意的人生,审美的人生,也是一个创造的人生。本文从多方面对美学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一代代华夏儿女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书法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体现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即书家在审美与人生相互关系的觉解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境界。书家把心灵作为一个宇宙,其心源是创作的精神生命的根源。书家在审美创造活动中所进行的心灵游履,即审美境界,它是书家用心灵构筑的境界。而现代书法名家江荣宇的创作中便体现着这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他以虚静的心胸来涵养静气,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进入一种无有苦虑、超越功利、空明澄澈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张千一  冯立  陈香 《中国经贸》2010,(22):152-152
本文首先从情感学属于美学研究领域的角度,主要论述了西方行为经济学中情感体验经济属于大审美经济。论证了大审美经济的审美诉求和中国汉民族审美传统相契合,用传统景园审美理论做了例证,提出大审美经济理论对现代景园设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本文以园林美学原理研究为基础,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理论知识的梳理,来理解现代城市园林美学所包含的新内容、园林审美的新变化,并结合生态园林的科学理论和基本原则提出应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美学意识,构建更加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冯美玲 《魅力中国》2012,(32):15-15
意境美是中国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在艺术实践中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虚实相生”的境界。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绘画、音乐和艺术设计中意境美的运用,使我们充分的了解和体会意境美特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李敏魁 《魅力中国》2014,(9):169-169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提高人的人生质量。高职语文教学中应当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本文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磬育三大实施策略,即通过教师言传身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对语文教学中涉及的鲁迅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深入挖掘作品的美学意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美怡情,寓教于乐,从而达到美化学生心灵世界,丰富学生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薛媛 《魅力中国》2013,(5):55-5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内美。郭熙和苏轼是对意境论做出很多的贡献。郭熙提出境界这一审美范畴,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听到人们说“画魂”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的一幅作品中的“意境”。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的根源是在于画家自己的思想与他所看到的要表达的景象进行结合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李思雯 《魅力中国》2014,(19):236-236
当代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一直以西方哲学为主导,无论是议题、方法还是原则都偏向于西方哲学。但是东方文化对生命伦理问题同样有响应,东方所出现的议题,需要本土化了的生命伦理学给予伦理辩护和思考。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基本且重要的议题一基因治疗。试图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进行伦理学分析,探究出本土化的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指导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吕广静 《魅力中国》2011,(11):257-257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象外之象”是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灵魂,也是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始终追求的东西。本文尝试运用中国美学中相关理论对莫高窟329窟壁画中的一些艺术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索其中所蕴含的“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8.
妞妞     
《宁波通讯》2012,(15):69-69
这是周国平所写的一部纪实文学,以其个人经历写成,曾获首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全书是以父亲日记作为形式,记录存活了562天的女儿妞妞成长的各种细节,通过剖析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的过程来辨析人生的意义和情爱的真谛。其行文的哲学意味,让人们在感叹一个个体生命生死的同时,也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命意识,将生命个体的悲剧意识泛化到人类的苦难中。——编辑推荐语  相似文献   

19.
高雪菡 《魅力中国》2013,(25):286-286
阿恩海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之一,他对艺术心理学、美学、蔓育、建筑及媒介等都做出了富有创见的贡献。是欧洲学术传统的继承者,其研究成果涉及20世纪思想领域的诸多方面。中国画中水墨笔彩的运动所形成的张力状态是艺术家意象审美中的感觉效应,中国画中有内部、外部、以厦个性张力之说。本文将从阿恩海姆美学理论中的视知觉理论以及“张力”的理论来浅谈中国画中的美。从中国画的内部张力、外部张力、个性张力三个方面时水墨画中张力的艺术表现进行探讨,借以论述张力在水墨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有能力反思生命的意义、体会幸福之于人生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当代青年幸福人生的探索,有许多值得我们珍视和借鉴的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任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对于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构建“幸福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