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琴 《农村经济》2000,(2):22-23
一、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遂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1 99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 64 5万吨 ,人均占有粮食 4 50多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783元。全市 1 0 6个乡镇 ,2 2 2 6个村中已有 4 1个乡镇、1 70 3个村的农户实现了小康。但是也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 ,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大宗农产品市场滞销 ,积压难卖 ;而优质专用产品量少、价格紧俏 ,供不应求。二是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从绝对数来看 ,全市…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首先,解决农业丰收后的卖难问题,有赖于实施农业名牌战略。近年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难点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粮食、棉花、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稍一增产就出现卖难,这些难点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市场疲软、加工转化的能力差、流通不畅等方面的原因,但我省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乃是主要因素。在农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名牌,就很难进入市场,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更不用说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了…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本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地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地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由解放初期的200多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以上。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价格下跌和卖难现象。农产品供给状况的重大变化,表明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已经改变,大多数农产品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已步入农业大省行列。主要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加工增值转化率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等问题还严重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卖难仍然存在。尤其是这几年,在中央对农业的关怀下,我省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各种农产品产量增幅较快,农产品卖难进一步加剧。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除了在农产品提质、加工和流通等方面下功夫外,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对于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品牌宣传活动等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工农业”,是指生产符合加工需要的农产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的总称。“加工农业”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粮食腿短,短在加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粮食加工转化增值比为1∶7,而我国粮食加工转化增值比目前为1∶1。美国市场上,含玉米或玉米副产品的产品达350多种,玉米湿法加工业的产值高达110亿美元。欧美国家农产品的50%转化为工业品,而我国只有10%的粮食转化为工业品,以河南省为…  相似文献   

6.
实行订单农业不失为一种解决农民“卖难”的有效形式。供销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参与订单农业的发展,是新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项新课题。 一、农产品“卖难”现实需要供销社参与订单农业 当前,造成农副产品“卖难”的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养殖业在生产上存在盲目性。目前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走出传统农业生产的误区。一是过  相似文献   

7.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 ,我国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从供给短缺到需求制约 ,全国曾三次出现了“卖难”现象。第一轮的直接诱因是连续几年丰收而引起的粮食、棉花的销售不畅。在当时粮、棉供过于求 ,而其他多数农产品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 ,国家决定引入市场机制抑制粮、棉生产 ,鼓励其他农产品的生产 ,从而化解了这一轮的困难。第二轮的情况是多数农产品出现“卖难”的同时 ,少数品质较好的价格坚挺。经过结构调整 ,同样化解了危机。与前两轮相比 ,这一轮“卖难”的情况是农产品价格几乎全面下跌 ,下降幅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随着农业的不断升温,农产品总量也大幅度增加,不时出现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据中央级报刊报道,海南省今年种植15o万亩瓜菜出现“卖难”,有一半烂在地里。如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此笔者根据桂林地区近几年的实际,谈些粗浅的看法。一、造成农产品“卖难”的原因分析当前一些农产品出现“卖难”,笔者认为主要还不是绝对量大而过剩(本文不探讨粮食流通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销售市场小,局部出现过剩,造成“卖难”。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也有限,农产品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出来。因此…  相似文献   

9.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锐 《农业经济》1999,(10):1-3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已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农业的发展正在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需求的双重约束转变,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粮食供给从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出现了剩余,并由此导致了粮食库存大幅度增加,其他农产品供求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某些蔬菜和水果也出现了积压或滞销。农村产业结构失衡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严重障…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目前,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产品供求关系、农业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市场竞争关系特别是农民增收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短期内粮价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全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加上入世之后,粮棉油进口总量有可能增加,粮食等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很难出现高速度的发展.总的看,目前农民收入增长仍处在非常困难的爬坡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从我市的经济和发展的现状看,近年来农业经济运作实现了较快增长。2002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收入分别达到1.5亿元、0.35亿元和1.9亿元。但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不合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交易困境与对策:资产专用性维度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一、引言我国自 1 984年人均粮食达到 40 0公斤之后 ,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发生 ,近年“卖难”延续更久。一方面 ,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合理的价格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 ,农产品加工、购销 (初级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 )企业所需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及时而稳定的供给。一些学者认为 ,这种困难的原因在于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这种矛盾确实存在。但分散经营也容易形成比较完全的竞争市场 ,从新古典市场结构理论看应有一定效率。还有一种解释是我国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但多年的粮食供大于求为农…  相似文献   

13.
一、新时期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 ,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尚有余 ;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需要 ,城乡居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较高层次的要求。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减缓等新的矛盾。面对这一新的形势 ,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只有这样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解决好“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面对当前严峻的农村形势 ,在农产品供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 ,只有减负才能增收。然而 ,农村税费改革是对现有利益分配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改革中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 ,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如何解决农业税制设计中的有关问题首先是农业税计税价格的问题。中央文件…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南省安乡县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左右,稻田耕作制度主要是肥——稻——稻、油——稻——稻、油——稻等“老三篇”,农业结构单一,粮食产品难卖,稻田效益低下。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县大力改革稻田耕作制度,利用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行立体种养,即在种好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养殖鱼类、河蟹、泥鳅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相继出现了西瓜、芹菜、胡萝卜、香蕉卖难等农产品滞销现象,农民损失巨大。出现鲜活农产品卖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微观上看,许多农民都是“看去年市场,种今年庄稼”,往往导致供大于求。从宏观上看,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导致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无法实现全国大流通,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卖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展特色农业 加快小康进程刘初浔"八五"时期,我省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九五"开端,小康任务依然繁重。为了加快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加速农民奔小康的进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抓住京九机遇,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的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购销经营和价格基本放开以后,流通大为活跃,促进了生产,繁荣了市场。与此同时,农产品"卖难"与"买难"也交替发生。八十年代初期以来的十多年里形成了两难交替的两次循环:"卖难"(1982-1984年)——"买难"(1985-1988年)——"卖难"(1990-1992年)——"买难"(1993-1995年)。每次交替循环都是从粮食开始,而后波及棉花、油料、桑蚕茧、生猪等,引起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对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试图从农产品流通角度对"卖难"和"买难"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供给量迅速增长,同历史上的长期短缺相比,供应称得上充裕,但从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去衡量,仍然是紧缺的。农产品一丰收就出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国以农为本,农业种为先。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大市大县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财政状况和享受国家农业财政扶持政策的情况怎样?近期,我带着这个问题在国家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张掖市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产业化 ,是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 ,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河南省郏县的实际 ,就如何培植名牌农产品 ,推进农业产业化 ,作一探讨。近年来 ,随着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已经步入靠质量、规模和品牌 ,也即是靠名牌抢占市场的新阶段。反映在市场上 ,质量好、信誉高的农产品即使价格较高也供不应求 ,而低质、一般化的农产品尽管价格一再下跌也少有人问津。相反 ,就在全国多数地方农产品陷入卖难窘境的同时 ,一些地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着力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