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州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郜效珠国花牡丹是我国特产花卉,世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我国人民历来视牡丹为幸福和平、繁荣昌盛的象征。山东荷泽市(古称曹州)栽培牡丹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至明代更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誉。清代,牡丹种植更加繁盛,以今日牡丹乡赵...  相似文献   

2.
浙北牡丹王     
牡丹为我国传统名花,又名花王、富贵花、洛阳花等,居群芳之首。唐代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牡丹的代名词。牡丹的栽培历史悠久,题咏和专著颇丰。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其他尚有《陈州牡丹记》、《天彭牡丹谱》、《牡丹八书》、《曹州牡丹谱》等等,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盆栽牡丹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牡丹是一类株型矮,根多而短,易形成花芽和开花的牡丹品种组合;经促成栽培能在春节或元旦期间开花,从而使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牡丹——国色天香,象征荣华,象征富贵。而洛阳牡丹最为珍贵。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自古以来,洛阳牡丹以品种繁多.花色绝伦而名扬天下。宋代欧阳修称:“洛阳地脉最相宜,牡丹天下尤为奇。”  相似文献   

5.
<正>纳溪区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是泸州主城三区之一,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区内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56%,是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省20个茶叶重点县(区)之一,是目前全国三大茶旅资源(县)区之一。纳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茶树的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更为渊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可见"纳溪、梅岭产茶"之句,宋代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中记有"泸州有茶树",《宋代名茶》中也有"纳溪梅岭茶"曾为贡茶的记载,宋代《茶业通史》和黄庭坚《煎茶  相似文献   

6.
陈星高 《浙江林业》2004,(12):43-43
茶花原产我国,为传统名花.其栽培历史悠久,园艺品种极多,在花卉植物中享有盛名。南宋诗人王十朋在《王梅溪诗集》中云:“一枕春眠到日斟,梦回喜对小山茶,道人赠我寒岁种,不是寻常小儿花;”现代文豪郭沫若曾言:“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可见茶花之美,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7.
<正> 金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观赏鱼类,据记载现有280多个品种。由于其色泽艳丽、体态娇媚、泳姿动人,深受人们喜爱,被世人誉为“金鳞仙子”、“水中牡丹”、“东方圣鱼”。目前,金鱼及热带鱼等观赏鱼市场看好、养殖趋热、效益可观,可以预料到21世纪将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池塘养鱼经济效益普遍滑坡的情况下,养殖者不  相似文献   

8.
紫斑牡丹的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也是所有野生牡丹中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种类,从内在致危因素和外部致危因素两方面揭示了其濒危的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菏泽市绿源农林牧特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的大葱更新换代品种——牡丹巨葱,通过几年的多点试验示范种植,突出表现了丰产、质优、病虫害少、抗逆性强等优点,适合全国有种葱史的地方种植。经国家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牡丹巨葱是利用章丘大葱品种定向提纯,父本采用 A 系,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方志物产》中关于梨的记载共3360条,涉及梨的分布、名称、品种性状、栽培管理、储藏加工、商品贸易、梨文化等各方面。该时期除了黑龙江,全国其他21个省均有梨的记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其次是东南、东北和西部地区。梨品种的记载高达2384次,主要栽培种类为白梨、砂梨、秋子梨和新疆梨,各种类均有优良品种。通过全面系统整理《方志物产》中梨史资料,并结合信息技术清晰呈现了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梨种植区域分布、栽培种类及白梨引种迁移路径,可为梨史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其他物产的挖掘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代苏南地区人地矛盾及其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两宋时期苏南人地关系演变情况进行了探究。总体而论,在北宋前期,苏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地关系也较为和谐。然而自北宋中期,缘于人口续增给耕地带来的压力,人们盲目开山围水垦田,以及为便利漕粮运输筑建吴江挽路长堤等造成积水之患,苏南人地矛盾开始凸显并日趋尖锐化,以致农业生态环境日坏,水旱灾害加剧,既制约了苏南人口的发展,又使苏、常二府粮食生产遭受重大波折。  相似文献   

12.
吴海涛 《中国农史》2007,26(4):31-38
文章以北宋和金朝时期农业经济为例,论述了淮北地区社会经济的盛衰变迁。北宋时期,淮北因传统农业区和王畿之地的优势而成为当时全国经济重心之一。金朝时期,淮北因战乱及其他原因,社会经济失去昔日的优势。致使金以后淮北社会经济渐而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恶化、战乱、都城移址和运河变迁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3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第1阶段为先秦至汉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发展时期,国家开始制定正式的水权法律制度,但比较零碎而不成体系.第2阶段是唐、宋、元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国家法律为主导的正式制度极为完善和发达.第3阶段包括明、清2朝,阐述中国古代自先秦至唐、宋、元朝水权制度、分析自先秦至唐、宋、元朝各个不同朝代时期水权制度特点,讨论这段历史期间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是安徽省铜陵市特色经济作物,牡丹籽壳是牡丹籽油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对牡丹籽壳的开发利用可提高牡丹籽油的工业附加值.本文通过在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牡丹籽壳,研究平菇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中添加10%的牡丹籽壳可明显提升平菇中蛋白质、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这也说明牡...  相似文献   

15.
崔德卿 《中国农史》2003,22(4):3-10
由于高丽时代以前的农书尚未发现,我们几乎不可能确切了解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状态;但是从朝鲜时代的农书可以看出,当时受中国农书《齐民要术》和《农桑辑要》等的影响很大。文章研究了在朝鲜半岛中部出土的刻有农耕图象的农耕文青铜器,进而考察了南江流域大坪里和汉江流域漠沙里的青铜时代农田遗址,认为三国时代的农业发展相当迅速,从而进一步考证了古代韩国的传统旱田耕作法和农耕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冯志杰 《中国农史》2006,25(4):24-30
本文对晚清时期农学书刊的出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该时期农学书刊出版的基本态势、特点、重要出版物及其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晚清时期农书出版沿着传统农书与翻译引进西方近代农学出版的两条轨迹演进.但前者不断趋于衰落,后者则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态势。晚清时期农学期刊的诞生,是农业科技传播领域的一个创举,也对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代花卉的实用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仙 《中国农史》2006,25(2):132-140
宋代花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花卉种植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部门,为社会提供了品种各异的花卉;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爱花风气。花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通过欣赏、簪戴、瓶插以及装饰家居及店面等等外在的精神上的美的感官享受,更为重要的是花卉已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的物质生活中,使人们感受到了它实实在在的嚼在嘴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村"作为一种自然聚落名称,出现较早。但具有制度意义的"村"概念则出现于唐朝初年。唐朝赋予"村"以律令性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意味着"村"概念完成了从民间性、地域性向制度性、全国性的转变。本文依据日本求益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唐朝的这一制度的实施程度做了个案分析,研究表明,在山东地区,所有郊野聚落均以"村"为名。"庄"则不具备"村"性质,唐朝的"村"制度实施很彻底。  相似文献   

19.
牡丹寒地推广应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牡丹寒地引种栽培的现状和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两大方面论述了牡丹在高寒地区大面积引种驯化的可行性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