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巨灾造成的损失巨大,一次巨灾的发生,往往给所在地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单纯依靠传统保险和再保险已经难以承受巨灾带来的损失赔偿.而资本市场的资金量远远大于保险市场,其巨大的储备可以为巨灾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如何将巨灾风险分散和转移到资本市场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侧挂车”是国际保险市场最新兴起的创新性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之一.作为对(再)保险和巨灾债权的有力补充,“侧挂车”的出现,为保险业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地拓宽了(再)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渠道,提高了(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小萍 《时代金融》2013,(9):249-251
随着保险/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逐渐融合发展,两个领域的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彼此的业务。金融中介机构积极涉猎可保风险和保险市场业务,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则例行地参与金融风险相关活动。这种融合为巨灾风险管理带来了非传统解决方案:巨灾证券化和巨灾衍生品。文章通过对中国实施资本市场非传统巨灾风险管理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试图对中国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和融资机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中国巨灾模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翔 《中国保险》2010,(8):18-24
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两场巨灾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巨灾风险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雪灾造成损失与赔款的比例为1600:50,地震造成损失与赔款的比例为8451:18,这是个不成比例的比例。中国对巨灾保险的边切需要,以及保险公司自身对于巨灾管理的不断深化,凸显了建立巨灾模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保险"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制定巨灾保险法规、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之后,2016年5月16日,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意味着酝酿将近十年的中国巨灾保险正式"破冰"。以居民住宅地震保险为突破点,用中国式智慧化解巨灾保险世界性难题,孕防灾救损能力于市场,进一步完善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目前是一个学界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亟需完善农业巨灾保险支持体系,而巨灾保险、金融市场及政府力量的完美衔接是巨灾保险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这已经形成了学界共识。在各类农业巨灾保险支持体系中,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可以通过"结构化"处理来实现上述衔接。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传统巨灾支持保护体系,然后以"结构型基金"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政府行为为引导、以金融市场为助力的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的设计,首先要建立巨灾保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国内外再保险业务,并将政府作为最后再保险人;第二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由中央、省、地市这三级财政一同出资,并对巨灾保费实行单独立账、单独核算管理;第三要开发巨灾险种,把巨灾险种独立出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国家的扶持下,推出一系列强制性、非赢利的巨灾保险产品;最后要通过资本市场使巨灾风险债券化,并对巨灾风险债券化的可行性做了精算分析,同时阐述了对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Cummins et al(2002)的反应函数模型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2009~2013年的巨灾风险赔付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影响保险公司应对巨灾风险能力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我国财险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对巨灾风险的覆盖能力依然较弱,尤其是对极端情况下的巨灾损失覆盖效率较低。应对巨灾能力差异的因素包括保险公司的实际赔付率、承保风险、权益资本、再保险的利用率、公司规模等。我们还发现“偿二代”一方面能促进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公司释放更多资本金,另一方面能促使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公司调整业务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加全行业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4,(25):16-17
<正>时隔8年,保险业"新国十条"终于揭开了面纱,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正式出台。政策一经落地,立刻在业内掀起了热议。其中,巨灾问题备受关注。此次"新国十条"中首次将巨灾险提上了日程,对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作出了明确部署。巨灾保险制度的落地对保险业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9.
巨灾债券旨在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移和分散巨灾保险的风险,有助于缓解财政资金救灾抗疫的压力,提升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偿付能力,实现保险风险管理工具的多元化。巨灾债券业务法律性质的明确,是探求其监管路径的前提。本文运用Pireno测试及Howey测试分别论证了巨灾债券业务的保险法属性与证券法属性,扫清其法律适用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在暂不存在专门监管机构时,可依据对应的法律属性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路径,进而助力我国抗疫抗灾事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保险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费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保费收入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3053亿元.但与整个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巨灾保险的停滞不前.因为巨灾产生的"重大损失"不是单个保险公司的财力所能负担的,人们总是在地震、洪灾之后才认识到巨灾的威力.然而在面对像地震这样的巨灾风险时,中国产险业仍然缺乏足够经验与实力.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基金本身规模有限,巨灾再保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缓慢,国际分保途径有限,从而影响了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视当今世界,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加强巨灾风险管理,已被证明是规避巨灾风险的一个有效办法……四川芦山"4·20"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再次震撼国人的神经。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连续遭受了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巨灾。这一切表明,我国仍面临着巨灾风险的威胁,巨灾风险管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刻不容缓。巨灾风险难拥保险覆盖"4·20"芦山地震发生的当天,保监会启动了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三级响应程序,同时要求各有关保险公司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理  相似文献   

12.
巨灾债券旨在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移和分散巨灾保险的风险,有助于缓解财政资金救灾抗疫的压力,提升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偿付能力,实现保险风险管理工具的多元化.巨灾债券业务法律性质的明确,是探求其监管路径的前提.本文运用Pireno测试及Howey测试分别论证了巨灾债券业务的保险法属性与证券法属性,扫清其法律适用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在暂不存在专门监管机构时,可依据对应的法律属性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路径,进而助力我国抗疫抗灾事业.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频繁的灾难造成了各国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灾保险与防灾防损措施等巨灾相关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保险国十条的颁布到深圳和四川等地巨灾保险的落地实施,巨灾保险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但是巨灾概念作为一切巨灾相关研究的基础,至今尚没有公认的、普适性的定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理学界和经济学界对于巨灾概念的描述,并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了巨灾概念发展的脉络,分析了现阶段巨灾概念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巨灾概念发展的趋势和对相关巨灾保险的促进作用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模式可持续性检验与改进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推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尚未经受巨灾风险的检验。为此,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构建了"江苏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巨灾风险五种类型17种方案的情景假设下,对"江苏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模拟检验。为改进和完善"江苏模式",设计了政府以及政府和保险公司巨灾准备金可持续发展的两类新模式6种方案,并对模拟结果与未改进方案进行比较。本项研究开拓了农业保险政策分析的新方法,将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建立和健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我国的弱质产业,也是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最重的行业。目前我国农业巨灾风险保险机制不健全,抗击巨灾风险的能力脆弱,亟待构建科学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农业巨灾风险保险分散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政府引导、商业运行、财政支持、再保险与资本市场配套"的多元化巨灾风险保险分散机制的思路和运行框架。  相似文献   

16.
党雪  石慧  徐浩  齐瑞福 《西南金融》2024,(2):89-100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巨灾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跨境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背景、制度设计和金融服务支持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个体覆盖问题、市场供给约束及法律保障制度缺陷,结合日、美三大著名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出发刺激巨灾保险需求、从供给侧出发释放巨灾保险活力、发挥政府职能推进高质量巨灾商业保险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巨灾商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巨灾保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巨灾保险发展较为落后,中共"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机制预防和分散灾害风险并提供灾后损失补偿,亟需加速与完善建立一系列政策保障、制度保障与技术保障工作,促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曾辉 《中国保险》2011,(5):54-55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指将巨灾风险进行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自1992年12月11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巨灾保险期货以来,已有美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证券化的方式以分散巨灾风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也由巨灾保险期货发展到包含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保险期权、巨灾债券、巨灾互换等。  相似文献   

19.
<正>被称为"保险新国十条"的《意见》将巨灾保险提上了日程。围绕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四大关键问题,知名专家和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设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是否必要"巨灾保险制度有必要尽快在全国铺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郭金龙表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且灾害影响范围较广,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目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本文得出巨灾保险是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的准公共产品,并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性。从各国巨灾保险的实践来看,巨灾保险正外部性的发挥会受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人们"买不到"和"买不起"巨灾保险,而需求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人们"不愿买"巨灾保险。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巨灾保险的正外部性,就需要政府干预巨灾保险市场从而克服各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