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终于迎来房产税j从上海重庆开始进行的试点,目标在于通过抑制高端住宅,调节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结构。重庆房产税具有鲜明的特色,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房产税的特点。首先,重庆征收房产税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中国房地产2003年后的又一次双轨制时期,即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并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重庆今年新开工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通过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供求平衡、秩序规范。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调控新政僵持了一年半多坚挺的房价终于被撬动了。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寒冬。冬天过去必然迎来春天。房地产市场虽然进入低谷,但其发展前景终究还将呈现回旋趋势。这种回旋既包括常态下大约一年左右的长回旋,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中国房地产住房体制改革和2005年中国股权分置、全流通股改革顺利进行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这几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中国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既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如提供有效投资组合)有现实意义,也对宏观经济,尤其是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规避也有重要意义。一、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负  相似文献   

4.
2007年已悄然过去,但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出现,也给2007年留下房地产新政执行年的称号。回顾2007年全年的房地产走势,是在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价的呼声中走过。国家在抑制房价上涨太快、投资过热等方面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调控力度逐渐加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已经进入了并购整合阶段,土地、信贷的收缩直接带来房地产行业资金门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叶琪 《上海房地》2006,(8):40-42
中国地产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投资的目光,外资除了购买国内不动产或从事地产开发以外,还可以国内开发企业融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房地产投资基金成为近两年来外资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点。早在10年前,就有国外的房地产基金进入中国,如澳大利亚最大投资银行麦格理  相似文献   

6.
王赟 《房地产导刊》2006,(22):20-20
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政策井喷年,现在中国房价市场正在新政和土地严政的调控下发展。土地严政主要表现在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调控土地市场的有关规定,房产新政就是国八条、国六条,房产新政和土地严政归根到底是要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现在中央最关注的是和谐发展,所以先从和谐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7.
从房地产市场和政策看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思路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是2010年的延续,但在调控目标和具体措施上又有新的变化和调整。从调控目标来看,政策目标逐步明确。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二是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通过"住房去投资化",挤出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房市场中的投资、投机行为,让住房真  相似文献   

8.
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终于有法可依。然而,从立法上允许投资不动产,到官方表态“目前不进入房地产”,再到近期的紧急摸底,保监会的态度似乎是并不急于进入。外界分析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刘旦 《上海房地》2009,(2):29-31
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持续调控,从最早的“国八条”、“国六条”.到2007年对土地的调控政策和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随着这些“组合拳”累积效应的显现,中国楼市”只涨不跌”的神话终于开始冰消瓦解。进入2008年.中国各地的楼市低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楼市降价潮四处蔓延的同时.更多的购房者却在坚定持币待购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正进入关键的阶段,从2011年开始颁布的"新国八条",各地方政府实施的"限购令",使得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双降,标志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暂时"入冬"。与此同时,各地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开工和部分地区试行的房产税预示着建立长效的房地产调控机制是国家和政府努力的目标。本文拟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在房地产调控中运用的各种调控政策,并对今后的调控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易宪容 《英才》2007,(9):30-30
毫无疑问,在2006—2007年,外资加快了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步伐。2006年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达到394亿元(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总额比重的1.6%),同比增长53%;2007年1-6月,外资进入房地产的资金为282亿元,同比增长68.7%。如果加上外国企业及个人商品房的投资,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资金的比重应该比这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以来,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希望在保证我国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上,调控增长过快的房价,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发展。但是目前看来,这一轮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并未起到实际效果。这其中包含着众多因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外资对于国内地产的重要影响。房价的高增长催生了房地产行业利润的高增长,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外国资金想方设法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享受高速增长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巨额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凯德置地进入中国市场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作为亚洲最大的上市房地产公司之一新加坡嘉德置地的在华全资子公司,凯德置地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十年来,凯德置地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已将近180亿人民币。逐步立下了自己在中国发展的规划方向:全力打造一条包括住宅、商用房产、酒店、服务公寓、物业服务和房地产金融等核心业务在内的房地产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基于CS战略的房地产企业营销组织架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三年,按照入世承诺,外资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将自2005年(市场开放元年)加速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入世三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持续增加,以杭州市为例,2001年房地产投资额140.91亿元,增长率38.79%;2002年房地产投资额198.25亿元,增长率40.69%;2003年房地产投资额258.85亿元,增长率  相似文献   

16.
黄钦 《房地产导刊》2005,(20):53-54
最近一段时间,海外基金大举进入楼市的迹象十分明显。摩根士丹利、SUN-REF盛阳地产基金、ING地产、美林投资银行等多家国.堂地产芋孚号采娶多母渠道陆续进入中国,摩根士丹利等房地产基金在上海、北京等地可谓“疯狂扫楼”,大量收购行动惹人关注。今年5月份,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一份市场调查,调查显示,从2004年9月到2005年4月,海外基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房地产投资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到中国寻找投资机会的基强联行董事总经理陈基强表示,这个巳发生的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非住宅物业。  相似文献   

17.
钟伟 《英才》2011,(4):26
保障性住房的狂飙突进将加速凸显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并可能成为用意良好的无本之木。2011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进入了政策调控严厉、市场观望强烈、交易大幅萎缩的行业冰河期。那么,调控政策期满后市场将何去何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如何?这些混乱预期给市场带来了更为剧烈的波动,并导致该行业逐步从泡沫初期走向泡沫中期。  相似文献   

18.
正2003年至2013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政府对其集中调控的十年。在众调之下,房价愈涨愈高,中国人买不起房渐成社会问题,关乎民生:同时房地产行业也从基础产业演变成经济支柱产业,变成一个牵及各方利益的产业链。针对这些问题,调控结果显然对社会、行业、百姓都不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海外房地产基金的进入是不可避免的。在目前中国的金融环境、政策体系下,海外房地产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除了要面对普遍的市场风险即开发风险外,还有许多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初起步的中国房地产早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1993年--1998年间.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1999年--2003年是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特别是2003年到达高峰,房地产业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但房地产市场始终看回不回,直到2008年奥运盛会之后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房地产市场进入速冻期.面对中央各个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期待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