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品牌内涵的发展与品牌创建者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品牌内涵在向前发展,其创建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牌内涵的发展与品牌创建者的变化是相应的。品牌由推销型品牌向营销型品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品牌创建者的变化也经历了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徐成刚 《商业科技》2008,(31):173-174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深化的形式下,品牌忠诚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品牌忠诚就等于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获取品牌忠诚的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品牌延伸,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成为许多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利手段。但是由于品牌的特性,品牌延伸的运作并不具有完全统一的模式,这就导致了品牌延伸存在着一些误区。避免误区、掌握规律就能够使得企业通过品牌延伸强化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深化的形式下,品牌忠诚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品牌忠诚就等于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获取品牌忠诚的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品牌延伸,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成为许多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利手段。但是由于品牌的特性,品牌延伸的运作并不具有完全统一的模式,这就导致了品牌延伸存在着一些误区。避免误区、掌握规律就能够使得企业通过品牌延伸强化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4.
品牌定位和品牌延伸是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彼此之间存在着促进或阻碍的复杂关系。本文综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相关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对品牌建设的影响,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定位、品牌延伸态度的两大变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品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服务品牌的内涵及其特征,然后探讨了品牌生态学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基于品牌生态学的服务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Carroll和Ahuvia将消费者对品牌的爱定义为品牌至爱(brand love),即"满意的消费者对某个特定品牌的情感依恋程度"。本文对品牌至爱的概念维度、不同的测量方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以及影响品牌至爱的因素进行了整理,明晰了品牌至爱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激情、依恋、正面评价、响应品牌的积极情绪以及对品牌的承诺。同时发现品牌体验是构建品牌至爱的关键变量,独特的品牌体验是产生品牌至爱的前置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品牌至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品牌联想在品牌资产和品牌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认知心理学知识,重新阐述了品牌联想,强调品牌联想存在于消费者脑子里面.然后,就一个具体品牌的联想如何测定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利用自由联想法是一个合适的方法,并通过海尔和娃哈哈两个品牌进行了实证.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品牌联想测定在营销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继如 《商场现代化》2008,(13):153-154
本文阐述了品牌危机管理的内涵及特征,介绍了我国品牌危机现状,指出加强品牌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品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提出加强品牌危机管理的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品牌危机防御、品牌危机应对、品牌危机恢复。在品牌危机防御中要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建立品牌危机防御系统,在品牌危机应对中要组建品牌危机管理指挥中心对品牌危机进行迅速处理,还要加强内部及外部的沟通,通过品牌危机恢复使品牌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进入品牌发展的正常状态。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企业进行品牌危机管理提供一些对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9.
任枫 《商业研究》2015,(2):113-119
基于品牌社群融入分析的视角,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品牌社群影响品牌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品牌社群融入对品牌信任、品牌承诺和品牌满意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品牌社群为企业改善品牌关系提供了新的路径;品牌社群承诺在上述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品牌社群融入对品牌关系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市场形式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的主角从生产者变为消费者,企业不得不深入探索生存之道。在商业竞争中,我们不难发现,品牌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武器。但是品牌所处的环境是动荡的,在品牌的创立、发展、维护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品牌危机。针对品牌危机的基本理论,如何做好品牌危机管理做了具体的阐述,并以康泰克事件为例更进一步证实处理好品牌危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品牌理论和品牌实践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品牌竞争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激烈。在这一特殊发展时期,我国品牌面临着诸多问题。回顾相关文献,分析现实情况,作者构建品牌发展基础模型,从外部环境、品牌管理、产品、组织文化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品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品牌提升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提升是在品牌的概念中延伸出的子概念,它是在对品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经营和发展品牌。品牌应当从企业、消费者和市场这三个层面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品牌的结构包括品牌的支撑体系和品牌本体两部分。将品牌的提升要素界定为提升途径和提升效果。品牌提升效果可以通过品牌价值来衡量。  相似文献   

13.
王露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48-149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世纪。用品牌来打造和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竞争中运用的主要策略之一。但品牌要想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运用品牌忠诚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品牌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楠 《商场现代化》2006,(4):192-193
品牌扩展是实现品牌无形资产转移、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品牌扩展又是品牌管理中策划、操作难度以及技术含量都很高的一项工作。纵观海内外很多稍具规模的名牌拥有企业都容易表现出盲动性和随意性,在品牌扩展决策时走入误区。因此,本文拟对品牌扩展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淡化新产品品牌、产生心理冲突、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等方面作了论述;并且在对策实施方面作了如下探讨,主要包括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分析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准确评估品牌资产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的品牌建设上,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进行品牌建设要从品牌定位、品牌命名、确立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正确实施品牌延伸战略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品牌忠诚度是衡量品牌资产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对称程度逐渐提高的网络环境下,品牌的忠诚度却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基于对网络品牌社群提升品牌忠诚度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品牌忠诚与网络适用度、网络社群及其价值维度,其次总结了网络品牌社群创建的两种形式,提出了针对网络品牌社群的“定位个性,推拉互动”、“维系关系,聚集粉丝”、“数据营销,品牌创新”的提升品牌忠诚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品牌社区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以"动感地带"为测试品牌,在构建品牌体验、品牌社区和品牌忠诚三者之间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品牌体验、品牌社区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体验对品牌社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品牌体验和品牌社区对品牌忠诚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品牌社区是品牌体验作用于品牌忠诚的中介变量,品牌体验更多的是通过品牌社影响品牌忠诚.这些研究结论为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企业创新品牌忠诚培育模式和策略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品牌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蕾  周梅华 《江苏商论》2006,(12):94-95
有关产业集群的品牌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品牌——区域品牌的层面上,对集群内的微观品牌——企业品牌的研究较少。本文从产业集群和品牌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探讨二者的关联性,接着构建了产业集群的品牌体系: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品牌认知;设计出产业集群品牌钻石模型;最终构建了品牌金字塔层级支撑体系。层层递进,设计出产业集群完整的品牌体系,也为集群企业创立名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6,(5)
对消费者如何做出品牌功能评价这一营销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现有研究受制于联想方法,一直没有建立理论模型。该研究假定,消费者以目标取向的意义建构方式形成了超越物理属性联想的品牌产品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品牌功能评价。建立概念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消费者建构工具性的品牌产品知识维度,即品牌独特性、品牌先进性、品牌正宗性和品牌优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品牌功能评价,而其对品牌本身的认知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具性的品牌产品知识维度的建构,并最终影响品牌功能评价。研究结果对重新理解消费者的品牌功能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企业重新定义产品的塑造战略,更新产品管理体系和开展营销创新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0.
马丽  杜宏巍 《中国市场》2008,(18):86-87
本文重新界定了品牌半径的概念,并结合品牌体系各层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库原理分析了品牌体系的五大范式,指出了各级范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品牌体系整合的十二个方案,希望对理论界和企业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