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持续下降,在寻求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进一步衍生出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发展,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实践经验表明,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在地方政府最优融资工具选择上,通过透明、高效和规范的资本市场发行政府债券进行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成为地方政府首选。考虑到"89号文"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分类发行专项债券的步伐,在地方政府未来走向由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新趋势逐渐明朗之际,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2014年修正后的《预算法》到“89号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应该说都是国家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度供给失衡后的一次次修复与完善,也正是这种制度失衡给处于非均衡状态中的有关行为主体带来了难得的改革机遇。基于此,论文从制度层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的新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4年末,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翌日,新《预算法》开始施行,开启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大门。本文以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和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关系,并对我国通过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我国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地方加大举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历程与特点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2015年起,新《预算法》实施并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开放与监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发债,但事实上的地方债务不仅规模庞大,且极不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的开放对解决地方财政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中央代发的地方债券并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为了避免地方债券市场的无序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做法,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地方债券市场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6.
安体富 《财政科学》2021,66(6):159-16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水平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背后折射出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地方政府通过种种"创新"获得了债务性融资,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积累和风险积聚.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关闭了地方政府预算制度外变通融资的"后门",正式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新通道.研究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无论是对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还是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券,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代理发行,《贷款通则》和《担保法》禁止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融资和对外担保,因此地方政府实际上无法获取债务融资。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地方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需求旺盛,为了增加外部融资,规避现行法律的限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外举债。  相似文献   

8.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财政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等债务管理新法规总体上划定了地方政府举债边界和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初步构建起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但实践中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断出新,绕道举债、违规举债等新增或有债务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于2014年5月正式推出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试点。自发自还债券试点可谓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的标志性事件,试点省市将成为独立的举债主体,须主动适应市场规则,接受市场检验,此次试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包括自发自还债券融资在内的地方政府各类举债行为,还欠缺完善的制度保障。文章回顾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的模式变迁,在梳理地方政府融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就构建并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各国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在现行预算法基础上有所突破,通过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从最初预算法规定的禁止发行,到财政部的代理发行,意味着我国正在探索的地方政府发债模式得以实现。(目前,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中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安排,  相似文献   

11.
2014年8月,新《预算法》获得通过,赋予了省一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权利,为地方政府负债开了"前门"。实施新《预算法》亟需完善地方债治理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起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构建和完善市场约束、规则管理、行政控制相结合的多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疏解地方政府巨大的负债融资压力,在逐步建立以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机制的制度过渡时期,让地方政府多种形式的隐性负债融资方式能够有序退出,实现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方式的平稳转换。  相似文献   

12.
《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是,为了解决融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平台方式直接或间接举债,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地方隐性负债。客观分析,地方融资平台在支持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优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以来,席卷欧洲的债务危机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主权债务的关注。与欧洲不同,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政府债务,而在于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法》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具有发行地方债券的权力,然而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4.
在规范和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1),总的要求是地方政府不能再随意向银行借贷,而要在预算的约束下,对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地方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这一制度既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又为地方政府的举债开了正门,但债券发行实行限额的管理。为此,作为全社会基建投资中重要组成的政府投资,由间接融资的信贷转变为直接融资的债券,是否会产生基建投资的缺口,应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试点的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与使用规则入手,根据地方政府现有的债务存量与结构和发展要求,分析研究其对我国基建投资总量的影响以及其发行的规模与潜力。  相似文献   

15.
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是,为了解决融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平台方式直接或间接举债,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地方隐性负债。  相似文献   

16.
《预算法》的修订,是对我国"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改革需要的回应,对我国地方债券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地方政府债券在试点以及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品种和投资主体较为单一,流动性差,信用评级方法不完善等。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洪梅 《时代金融》2014,(11):154-155
由于预算法的限制,中国尚未推出规范的市政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实现,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且出现融资平台基层化倾向。这种隐性债务导致地方政府还债压力大,发行债券缺乏有效规划及监管,债务举债主体多元化从而无法有效监管。市政债在美国发展非常完善,其与中国的地方债在持有者成分、发行模式、债券保障方面有很大差异。结合中国实际,文中从发行主体、投资者主体及市政债种类的选择三方面构建了中国市政债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指地方政府作为最终债务人按照某种协议或合同的约定所承担的债务。而债务消灭的典型方式是债务的履行。中国《预算法》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各级地方政府都存在善不同程度的或明或暗的政府债务,而且越到基层,债务负担越重。县乡级政府的债务负担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矛盾的焦点,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关键在于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和完善县乡财政支出制度。  相似文献   

19.
《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予页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并不健全,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划分还不够科学,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在面临艰巨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权力,普遍财力匮乏。于是有些地方政府被迫采取一些非规范的融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债务,结果造成地方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剧增,增大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既有利于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又有利于中央对各级政府债务的全面监管,有效避免债务危机和财政风险。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地方公债信用管理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债务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地方债务形成的历程,分析了其隐含的体制机制弊端,重点结合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对完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管理体制、主体和品种选择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市场约束机制、市场运行机制以及配套制度等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