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人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同时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算收益.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星 《时代经贸》2008,6(5):180-181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人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无疑是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这一会计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应结合我国会计环境使会计准则的建设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4.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修改了原有的17个会计准则(16个具体准则和1个基本准则),出台了21个新准则,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会计准则框架,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指出在新的环境下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并对资产负债现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无疑是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这一会计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应结合我国会计环境使会计准则的建设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的灵魂——资产负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理念上的创新和发展,论述了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特征,并分析了与会计理念发展相关的收益观。  相似文献   

7.
王卉 《经济师》2007,(11):150-151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体现出一个很重要的会计理念变化:收入费用观走向资产负债观。这一变化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体现得最充分。所以说,所得税准则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最大的准则之一。该准则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再确认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的收入准则下,部分企业通过对收入进行操纵,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国际收入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出台了《关于客户合同收入确认的初步意见》讨论稿。文章从国际准则的发展趋势、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及资产负债观等角度对合同基础的收入确认方法进行评介,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收入准则的国际趋同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无疑是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这一会计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应结合我国会计环境使会计准则的建设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10.
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海燕 《经济师》2007,(2):145-146
文章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二者进行了辨析,介绍了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取向的历史演变过程,比较了资产负债观相对于收入费用观的优势所在。可以预见,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必将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的39项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准则变动很大,可以说重头开始,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我国企业目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及《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以下简称旧准则)存在哪些差异?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哪些变化?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一、资产负债观成为制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石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的应用指南,自2009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执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应用资产负债观的情况,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议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守卫 《经济师》2007,(5):179-179,181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理论。文章在比较这两种不同的会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企业所得税核算有两种理念——“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只对企业实际发生交易取得的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将其差额记为收益,企业持有的未实现收益被排除在外。“资产负债观”认为不论交易是否发生,只要财富增加,即资产净值增加就有收益,它包括企业交易行为产生的经营收益和企业持有的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增值收益。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分别是“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具体运用。我国财政部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则规定,  相似文献   

15.
刍议收益计量的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玉 《经济师》2007,(2):135-136
文章在分析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区别及历史上二者的博弈后,认为实际上这是会计作为提供信息产品的系统,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需求的结果。结合我国公布的新会计准则凸现资产负债观的特点,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并对未来收益计量提出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又发生了新变化,任何一个国家要获得快速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这必然要求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一致化.不断提高不同国家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度。在此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万迈 《经济论坛》2009,(1):137-140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制定会计准则的不同理念,它的选取和我国适时的宏观环境有关。了解资产负债观的实施背景及其对我国会计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的影响,可以帮助会计信息提供者进一步理解会计信息的本质,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8.
新的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法替代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也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运用对企业的影响作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所得税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众多研究成果对原有准则和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促进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限制了其短期行为,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这一创新使得所得税核算原理、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旧准则中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提法。作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列报更加体现"真实公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庞丽群 《时代经贸》2011,(24):217-217
所得税会计在不同收益观下的理论和核算有着较大差异,本文阐述了两种收益观下所得税会计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对两种收益观的比较,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由收入费用观倾向资产负债观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