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从消费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方式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消费方式决定消费心理,从心理需要层次的变化,揭示了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变化的内在联系,阐述了消费符号和符号消费的变化的心理依据,进而阐释了价值观念在消费文化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罗广晖 《商》2014,(17):58-58
在国内消费文化的发展历史上,人们经历了生存性消费、统一性消费与差异性消费三种消费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消费方式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消费文化。笔者意欲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从消费方式转变视角入手,探寻我国消费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行为,消费行为也促使大学生为了进行消费而去寻求消费资金。消费资金的来源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消费资金的规模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此进行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资金来源之间的研究,以便于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研究表明,消费心理与资金来源这两者共同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当教育者掌握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资金来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从而降低大学生的犯罪。  相似文献   

4.
谭少兰  胡克建  郭立倩 《商》2014,(3):250-250
在我们的消费生活中存在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所谓的理性消费是怎样一种消费?影响我国居民理性和非理性消费的因素又有哪些,怎样尽可能的避免非理性消费,增强理性消费?本文探讨了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不仅对消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深刻分析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明确提出了适度消费观,并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制度因素。其消费理论的社会主义指向是作为生产的目的,消费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公平分配是实现消费目的之基础;适度消费是其必要条件;消费通过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消费目的更好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反观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消费应当整体推进并全面提升,其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提升消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的潮流趋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因为其年龄和群体的特殊,其消费心理与其他消费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虽然经济上尚未独立,但却往往有着较强的消费欲望,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出现很多矛盾,在消费上存在类似不理性消费或过度消费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除了对青少年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有所帮助,还能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解决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7-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41个国家的消费函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自发性消费,指出高收入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低于中低收入国家,但其自发性消费则大大高于中低收入国家。本文还从收入、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和自发性消费等角度提出了中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的转型绝不能容忍消费异化现象蔓延。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深层次矛盾的出现,消费异化现象也经常出现。本文在分析消费异化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消费异化现象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消费资本化理论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为指导,对消费资本化理论的特征进行了剖析,指出:在消费资本化理论中,消费者的身份异化为资本家,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异化为资本家的消费心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异化为资本家的消费行为.因此,消费资本化理论是一种消费异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金晔  许景  王万竹 《价格月刊》2009,(12):73-76
传统的消费模式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压力,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推行可持续消费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国消费模式的梳理,提出了我国应该推行可持续消费,同时时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原则进行了界定,希望通过政府、消费者、企业的共同努力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推广可持续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外居民教育消费比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出发,研究了居民教育消费中的教育消费比率的问题,解释了居民教 育消费比率的含义,介绍了理论及经验模型、国外教育消费比率的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居民教育消费比率高低的几个重 要因素。本文旨在更好地引导我国居民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消费的发展及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强 《商业时代》2008,(16):82-83
当前,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消费形式,象征着社会文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对网络消费的兴起及其在未来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界定了网络消费的范畴,通过与传统消费的比较阐述了网络消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偏低,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拉动力,影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消费时代的阶段,人们具有很强烈的消费认同和消费意识,旅游作为消费的一种形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消费认同对于旅游品牌的选择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消费认同的概念及内涵,进一步分析了消费认同对旅游品牌选择意愿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消费认同对旅游品牌选择意愿的影响机制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趋势,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但是伴随着个性消费、网络消费等新兴消费形式的出现,以及消费者法律知识的提高和自我维护意识的增强,都对消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营造安全健康消费环境提出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营造安全健康消费环境的必要性,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以事前防范、事中保护、事后维权为措施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并提出具体建议,进而营造一个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消费环境,以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激情消费是当今市场的一种主要消费方式。对于市场营销而言,激发非理性激情消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倡导一种健康、理性的消费时尚。在分析激情消费内涵与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激情消费的主体行为特征及产生激情消费的原因,并就如何处理好理性消费与激情消费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消费方式变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昀 《消费经济》2006,22(5):66-70
文章立足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从消费方式的角度切入,考察了现有不良消费方式的“泛奢侈化”特征及其危害,阐释了节约型消费的新内涵及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契合关系,最后提出了推进以节约型消费为取向的消费方式变革的路径,即:构建生态伦理、营造节约氛围,引导节约型消费;提供技术支持,保障节约型消费;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带动节约型消费;强化法律规制,推动节约型消费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消费理论始于可持续发展理论,1994年在挪威奥斯陆联合国环境署最早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国内对可持续消费概念的研究侧重于可持续消费的涵盖范围、可持续消费的侧重点、可持续消费的种类划分等三个方面.与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和生态(文明)消费相比较,可持续消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考虑经济、社会维度,认为人是生态系统之外的客观存在,人的地位更高.可持续消费是指生活性消费,可持续消费是与以往消费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包含消费的发展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两个基本涵义,可持续消费分为安全消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健康消费等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由于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它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束缚了农民消费需求增长。文章从农村消费的社会环境出发分析了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消费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余传贵 《商业时代》2005,(26):20-21
社会需求量既决定于收入水平,又受消费倾向所制约。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多种多样,消费能力、消费状态和消费制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消费能力、消费状态和消费制度等因素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和决定消费倾向和商品的社会需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