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珠江经济》2002,(10):53-53
一、什么是条码及条码技术?条码是由一且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符号。不同的码制。条码符号的组成规则不同。目前,较常用的码制有 EAN 条码、UPC 条码、二五条码、交插二五条码、库德巴条码、九三条码、128条码等。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汇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条码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光电扫描设备识读条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眼下最有发展前景的手机互联网应用是什么?不是微博,不是微信,是二维码。9月11日,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记者注意到,会场超过80%的展板和宣传资料上都印了一个方方正正的二维码。这在暗示着什么?"扫一扫"的世界二维码,一种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分布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信息的条码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张秀杰  董芳 《首都经济》2010,(11):45-46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指把所用物品利用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2009年8月温总理到无锡视察以来,物联网成为国内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链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四大关键环节构成,并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正扫一扫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便能获得详细的校园信息,扫一扫老人身上的二维码名片即可帮走丢的老人回家,扫一扫墓碑上的二维码还可以进行网上扫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扫一扫"二维码已然成为时下年轻人的一种习惯,并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跨界能力。二维码,起初是日本丰田通商公司为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条码,分为行排式和矩阵式两种,可容纳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出10倍。它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数字化信息进行编码,然  相似文献   

8.
扫一扫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便能获得详细的校园信息,扫一扫老人身上的二维码名片即可帮走丢的老人回家,扫一扫墓碑上的二维码还可以进行网上扫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扫一扫"二维码已然成为时下年轻人的一种习惯,并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跨界能力。二维码,起初是日本丰田通商公司为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条码,分为行排式和矩阵式两种,可容纳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出10倍。它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数字化信息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应用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物联网技术对于促进人们生活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极大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而物联网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是物联网得以发挥优势的重要保障,加强对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相关专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全球公认的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个新浪潮,是未来技术竞争的核心之一物联网相关技术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共性支撑技术四大系统。感知层的主角是传感器,它号称是高科技产品的"触角",是前锋中的尖兵,在科技界和产业界更有"谁征服了传感器谁就征服了高科技"之说。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产业将会最先受益。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11,(9):24-24
近日发行的《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分析认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幽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州时资本市场投资路径也不断曝光。报告认为,目前在我围,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而且我国物联网产业也呈现电信运背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对物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对物联网的再认识,从"人"的角度提出了物联网存在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四层架构的新理念,文章厘清了物联网发展在核心技术、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为中国提出了开展技术攻关、制定标准规范、完善法律法规等应对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成果展示     
我国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家的科学产出及影响正在扩大,我国内地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在京投产,我国已掌握二维条码核心技术,我国初步探索出沙区产业化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互相不接触并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数据通信,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RFID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识读(识读的距离可以从十厘米到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 (ICT ) 的不断进步,通信网络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重 要基础,已经从人到人的通信发展到 人与物甚至物与物 (M2M) 的沟通途径, 并逐渐趋向于从纵向的局部物物相连 过渡到横向的跨应用、跨地域的物联 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联网 是指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 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 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把任意物品与互联网 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 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 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 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 和管理。在中国,“物联网”最早被称 为“传感网”,中国的传感网发展起步 较早。  相似文献   

16.
《产权导刊》2011,(11):65-66
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公司创立于2006年,位于江苏省启东市,致力于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应用和服务。目前,公司已掌握智能家居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以无线通讯技术为核心,研发了能实现本地和远程可视化控制的五十多种智能家居产品,集产品研发、集成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为不同规模、种类的客户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整体...  相似文献   

17.
<正>仿生器件通过结合对生物体的模拟和研究,推动了智能电子的发展,而智能电子的物体识别能力是取代人类感官的一个重要选项,这使其能够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感知。但目前用于识别物体的技术受限于高的操作电压、复杂的外围电路,且大多依赖于电子传输,这与生物体内神经递质以离子运输的形式不兼容。  相似文献   

18.
车牌识别技术是一项涉及计算机技术、视觉技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物联网等学科的综合技术。文章通过对车辆主要特征信息的采集、处理,达到验证车辆身份以及进一步处理的目的。该技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停车管理收费系统、区间测速系统及公共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市场需求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物联网服务市场潜在需求的影响模型.基于智能家居服务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模拟运算.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物联网服务的潜在需求,由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决定;消费者对物联网服务的需求意愿,由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感知价值决定;消费者对物联网服务的感知价值,由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价格决定.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为促进物联网服务市场的消费需求,一要增强物联网服务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创造物联网服务需求;二要降低物联网服务价格、提升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满足消费者的物联网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成功研制出一种能使机器人产生触觉的“ 电子皮肤”。依靠这种“电子皮肤”,机器人不仅能感知到物体的地点和方位,还能获得物体的硬度等信息。该系统结构简单,可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能像衣服一样附着在设备表面。其技术关键点在于一种被称为Q CT 的量子隧道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能对微小的压力和触感进行测量并通过电阻值的变化反馈给电路,这就如同通过调节开关控制灯泡的亮度一样。与以往类似的材料相比,Q CT 材料不但能感知物体的硬度还能监测到物体的硬度等级。此外,借助X Y 扫描技术,使用Q CT 技术的机器人还能获得不同区域的综合知觉信息。 ( 科学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