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都有一个核心构造部分,这个核心构造是组成企业的 4个要素———资本、管理、技术、劳动,各自的责任、权力、利益的构造。责权利构造是公司的“核心构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 “内核”部分,公司制度安排 (包括契约、体制、组织、规章等)只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外壳”部分。公司制度是由责权利构造决定的。有合理的责权利构造,才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本期 “公司核心构造研究”栏目发表 《公司核心构造》一书作者查振祥教授研究这个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陆一 《开放导报》2004,(5):87-91
OECD于1999年出台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初又公布了新版的公司治理准则。对照前后两个版本,就会发现公司治理在0ECD眼中尽管仍旧“关注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治理问题”,但已经开始从更倾向公司内部的权利关系的授予、监控、制约安排,而向注重内外部的各种利益相关因素的协调转变;从更倾向于公司高层的权术安排游戏,而开始向企业员工和债权等原来忽略的因素倾斜。这是值得国内许多研究和政府决策重视的变化。这对于我国业内把公司治理仅仅理解为在股东、董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的权术游戏,对于仅仅关注于企业高管、董事会的利益以及他们的积极性的倾向;对于只在形式上应付性地进行了治理的结构安排、而实质上与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很大变化的现实来说,确实值得反省。我们的企业制度改革、我们的公司治理目标,到底是让一部分人“侵害别人的利益”先富起来,还是在企业中倡导一种让“利益相关”共同富裕的、符合公平公正的企业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促进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国家社会经济利益的长远发展,而公司法只是对公司社会责任做了原则性规定,如何使公司社会责任真正得以落实,就必须依靠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安排,而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得到回答。本文欲借助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司法学的相关理论,针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及不足,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来探讨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途径,提出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与其把公司治理理解为由外部力量强制“规定”的模式,还不如理解为一种保护弱势利益人的利益的一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经过博弈而形成的暂时均衡,各方利益人的博弈形成了公司政治机制,使得公司权力配置在动态中寻找平衡,而权力斗争使公司看起来像一个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一以1983年正式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以来,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制度安排,改变着乡村政治生活的传统擒,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意义浣的全面变迁,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变迁为理论重心的研究,趋势,其中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对象的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研究或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为人呆,把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视为国家政权对农村深度介入的结束,把村民自治的兴起视为农村社会自主发育的开始,是市场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或以诺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人,从制度选择、制度疏益,制度短缺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农村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多种可能;或从现代民主出发,认为当前村级治理变革的意义在于其不可估量的民主内涵,认为民主观念是村民自治这一新制度安排的根本精神,乡村政治的民主化走 和民主向核心政治结构的推进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必然前景,因此深入发掘民主精神在中国农村制度化体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或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出发,把农村政治“秩序和冲突”作为问题分析的重点,探讨乡村组织的变迁对乡村社会整合能力秘动员能力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而有益的结论,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满蕊 《天津经济》2006,(2):71-73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有积极的互动关系。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现代企业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者说是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关系。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讨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构建适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并以此作为指导与规范会计行为的指南,达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詹海彦 《魅力中国》2011,(8):270-270
公司治理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另一类是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多出于欧美国家.多从制度安排角度对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行阐述。本文从中国历代改革成败和改革者本身原因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和控制机制,直接受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影响.从外部环境看,法律制度、市场体系、监管能力、社会经济体制、文化环境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公司治理的效果如何特别是与政府治理或者更广泛的公共治理紧密相关.从内部环境看,公司治理涉及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均衡,其核心的问题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公司内部人和外部人的委托代理问题,使公司的经营者为公司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监督,更能够激励企业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成为企业公民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问题是近年学术界及企业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所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如何克服弱点,融人世界潮流,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有两种涵义:狭义指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实施控制的主体和方式、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问题。力求在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权力分配上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一套治理企业  相似文献   

10.
张文魁 《改革》2004,(2):75-80
与其把公司治理理解为由外部力量强制“规定”的模式,还不如理解为一种保护弱势利益人的利益的一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经过博弈而形成的暂时均衡,各方利益人的博弈形成了公司政治机制,使得公司权力配置在动态中寻找平衡,而权力斗争使公司看起来象一个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