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分段折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口门水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楚 《水利经济》2009,27(2):34-37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属性和运行特点,提出固定资产分段折旧法,即在达效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应由小到大逐年递增,直到正常运营年,而在正常运营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可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对基于分段折旧法计算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输水工程口门水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还贷期内(也即工程运营前期)水价为0.6058元/m^3,比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还贷期内水价0.6215元/m^3低;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还贷后水价为0.4963元/m^3,比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还贷后水价0.489元/m^3要高,且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水价在还贷前后变化更为平缓。如果考虑达效期内工程维护费递增的情况,那么还贷期内水价将更低(0.5944元/m^3),这可使通水初期受水城市的水价更低,从而有利于受水城市当地水利工程供水水价与调水水价之间的衔接,而还贷前后水价变化平缓也有利于水价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属性和运行特点,提出固定资产分段折旧法,即在达效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应由小到大逐年递增,直到正常运营年,而在正常运营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可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对基于分段折旧法计算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输水工程口门水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还贷期内(也即工程运营前期)水价为0.6058元/m^3,比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还贷期内水价0.6215元/m^3低;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还贷后水价为0.4963元/m^3,比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还贷后水价0.489元/m^3要高,且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水价在还贷前后变化更为平缓。如果考虑达效期内工程维护费递增的情况,那么还贷期内水价将更低(0.5944元/m^3),这可使通水初期受水城市的水价更低,从而有利于受水城市当地水利工程供水水价与调水水价之间的衔接,而还贷前后水价变化平缓也有利于水价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计算天津市的资源水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水价问题是目前水价研究的难点之一,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评价水资源的价值,得到较为合理的资源水价,计算得出天津的资源水价为2.303元/m^3,居民用自来水价可以达到3.993元/m^3,说明现有2.6元/m^3的自来水价还是偏低.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农业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尚未有统一标准的现实,计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南疆、北疆及全疆(全部新疆的简称)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收益和农业生产成本,分析农业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结果表明,新疆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为570元/hm2,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为1155元/hm2,全疆农业用水户水价综合承受能力为870元/hm2。  相似文献   

5.
在确定水库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联通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已建水库原水综合成本、联通工程供水综合成本、总干渠输水成本作为应急调蓄供水成本,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应急供水跨区域转让供水成本模型;提出了多水源多目标成本水价核算体系,在多水库联合供水时,将供水成本进行加权综合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折旧的情况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水库原水综合成本为0.02~0.44元/m3,联通工程供水综合成本为0.04~2.17元/m3,多水源联合调度不同用水户供水综合成本为0.60~1.71元/m3。  相似文献   

6.
张平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2):52-54,57
从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可持续运行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促进节约用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合南水北调工程的一种新的水价模式,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研究为实例,对所提出的新的水价模式———两部制季节水价下的水价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受水区水价测算方法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南水北调工程水价,以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数据为基础,采用分段分解法将投资分解到干线工程途经的地市级行政区,基于受益分摊原则,按照各受水行政区规划的分配调水量,将输水损失、工程投资、运行成本等在东线和中线途经行政区中进行分摊,确定各行政区分摊的调水总成本费用,计算得出不同资本金利润率下各行政受水区的调水水价,以期为南水北调运行管理阶段的水价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目标为工业城市为主,兼顾农业和环境,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国家投巨资兴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在考虑工程公益性和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分析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构成,指出两部制水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价补贴政策,按照"还本付息、保证运行"的原则,测算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标准,并提出"足量供水定额收费"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分段两部制水价核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的特点,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成本加成法作为定价方法、两部制水价作为计价方式,明确了两部制水价的构成,阐述了两部制水价模型中各分项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采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的投资费用数据资料,分8段核算了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的计算结果,并对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两部制水价的计价方式是合适的,水价核算方法是可行的,可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价与灌溉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水价与井渠结合灌溉模式选择的博弈模型,对供水方与农户用水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实行渠水、井水统一水价,能有效激励农户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按照博弈模型对宁夏引黄灌区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灌溉的节水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井渠双灌,引黄灌区可减少渠首引水量1.53×10^8m^3/a,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0.68×10^8m^3/a;如果政府将渠水和井水灌溉水价统一提高到0.04元/m^3,则井灌效益大于井灌投资,农户将积极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衡量尾水导流工程建设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区的社会影响,从沿线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心理认可度、居民环境意识4个方面对尾水导流工程社会影响损益进行研究。通过采用意愿调查法、疾病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成本费用法等环境影响损益计量方法及问卷调查等社会学方法,建立尾水导流工程社会影响损益货币化计量模型,并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核算为例,实现尾水导流工程社会影响的货币化计量。实证结果显示:尾水导流工程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效益合计为850 560.16万元,社会效益显著。该模型可为水利工程建设社会影响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的复杂性要求其水资源配置应适度利用价格杠杆等利益调节机制,遵循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以中线工程为例,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对基于国情和水情的、改进的水市场双向竞价机制进行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案例及结果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供南水北调水资源管理制度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体制机制、运营管理、成本管控、风险管理等四方面,分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成本降低的制约因素,并探索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成本降低途径与措施,以期为发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经济效益,保障工程的良性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泵站工程柔性定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泵站工程定岗定员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泵站柔性定岗的理念及特征,探讨了柔性定岗管理模式下泵站决策层和操作层人员工作量的测算方法,构建了泵站岗位定员优化模型。以南水北调金湖站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制定金湖站柔性定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实例验证了该定员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准市场机制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但其运行模式及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早研究。在借鉴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智能市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开展以中线为例的水市场实验研究,并着重探讨相关的实验设计问题,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区渔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通后将为南四湖提供较稳定的水位和水面面积,水域环境质量也将大大改善,有利于南四湖区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二三产业。但是工程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规模和养殖方式,造成湖内渔业资源流失,部分渔民搬迁,增加了冬季凌汛的威胁。为此,本文建议:加强组织管理,加大对湖区管理工作的投入,建立补偿机制,调整优化湖区渔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南水北调供水实行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其三种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建议南水北调供水实行按基本水量缴纳基本水费与计量水价相结合模式的两部制水价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