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人口城市化变量的基础上,尝试将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变量引入分析框架,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城市化影响下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配置及其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远大于人口城市化。基于区域层面的估计结果再次表明,人口城市化并不足以主导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配置的现实格局,取而代之的是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区域配置及其结构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前对人口城市化作用的不当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异质性角度研究基础设施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影响的差异性以及空间异质性。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地区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于地区生产率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科技、信息、以可达性度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多数基础设施明显有助于提高地区生产率;而诸如教育、以路网密度度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影响不显著。在空间异质性方面,诸如交通与信息等具有网络特性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负效应明显,即对周边地区经济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另外,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别表现为以大城市为代表的中心地区在诸如交通、信息等"网络"属性基础设施的改进中获益更大。因而,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效率的异质性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经济》2015,(11):100-108
使用1995—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0-1空间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表征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Moran指数逐渐减小但仍十分显著;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大会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即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铁路密度的增大对临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公路密度的增大会扩大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不显著。指出:继续加大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公路投资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付煜  袁培 《当代经济》2021,(4):68-7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09-2018年山东省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与机理.研究表明:一是从山东省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可通过促进城市化水平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对不同地区而言,鲁中、鲁西南、胶东半岛等地交通基础设施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显著,而鲁西北地区则作用效果相反;三是只有鲁西南、鲁中地区中介效应显著,其他地区无法证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此中介效应;四是其他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根据不同区域而作用机理与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姜涛 《经济问题》2012,(6):72-77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对农业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差距的形成。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方面的差距较大。通过基于回归的方差分解,运用1994~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间的区域差距,能够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上的差异所部分解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差异过大的现状,倘若政府持续执行沿海侧重型的投资发展策略,则区域差异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此,必须提高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尤其加大对中西部农村的投资,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投资不均衡对房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将泰尔指数用于房地产投资的地区差异的分析,重点考察了1991-2007年东中西部房地产投资的差异及其分解,认为,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变动趋势呈M型分布;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重要程度在不断下降.同时,还初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笔者使用中国199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使用误差修正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经验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在空间相邻权重矩阵和空间距离幂权重矩阵(Ψ=-1)中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扩散作用,人力资本发挥集聚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动态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投资不均衡对房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将泰尔指数用于房地产投资的地区差异的分析,重点考察了1991—2007年东中西部房地产投资的差异及其分解,认为,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变动趋势呈M型分布;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重要程度在不断下降。同时,还初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坚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29-130
基于1997--2007年中国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各省份以及区域层面的房地产实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实际投资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个体差异和区域差异,各地区的房地产实际投资对GDP的贡献不相同,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政府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投资方向,其将如何影响地区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区位、互联网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第三,在东部、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虑了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的互补效应,建立生产函数与收敛方程分析框架,采用中国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交通扶贫"工程中铁路和等外公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并提高了区域经济的趋同速度,达到了减少地区经济差距和减贫目标;而等级公路因过度投资而导致边际收益递减、挤出效应和交通腐败等经济损失,减缓了区域经济的趋同速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条件收敛,但未达到σ收敛;此外,劳均实际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均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997-2012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FDI面板数据从基尼系数和ER、EGR、LU三大指数角度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差距、极化现象,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及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贸投资发展较快,西南区域内和西北区域内差距稳定且较小,西南、西北区域间差距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空间极化程度呈现先降后升的“V”形趋势.宏观经济、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均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某种影响,但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内容,是经济辐射的重要媒介之一,将区域内各个地区以及不同区域联系起来.本文通过论述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的正负空间效应,及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发挥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网络性特征,使得它在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在模型中加入代表不同经济含义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通过经济联系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简单相邻关系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从不同的交通方式看,铁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公路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目前为解决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选择的重要战略.本文将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研究定位,基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选择2000-2010年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全国与区域模型,得到目前城镇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就全国而言,房地产价格因素对差距影响总体表现为中性,但其区域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等分析结论.提出城乡收入差距应作为一个标志性指标与新型城镇化对接的观点与相应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学良 《财经研究》2007,33(8):51-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主要运用生产函数法,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与面板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前者所得的结论由于得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弹性太大而并不可信,利用后者得出的结论又由于弹性过小而与现实情况相矛盾。文章通过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研究,试图揭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结论为:(1)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2)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为0.0563~0.2058,介于早期学者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且此结论较为稳健。(3)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来看,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表明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