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沪深两市中12个热门行业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体研究;以上市公司2004-2006年年报披露作为研究事件,对年报信息公布日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检验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股市虽然整体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但在部分行业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2.
最佳证券分析师能战胜市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303名候选证券分析师2005-2007年的15083篇研究报告为研究样本.依据事件期市场、规模和行业调整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评选出了50名最佳证券分析师,并检验了这50名分析师战胜市场的能力.研究发现,最佳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具有三个月的投资价值,尤其是一个月的投资价值,并且推荐前肢票没有超额收益率.这些实证结果表明最佳证券分析师兼具择股和择时的能力,也间接地表明了我目的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卖出和买入公告对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以管理者卖出交易和买入交易为公告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公告当日及给定事件期超额收益的显著性.结果显示:卖出公告样本反对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人能够“卖高”,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公告样本支持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者不能够“买低”,在公告日和事件期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4.
何小倩 《当代经济》2016,(20):14-15
股票市场有效性是指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反映的有效化程度,如果所有股票价格都充分反映了所有相关信息,股市即达到了有效状态.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股市成熟程度的表现,根据有效性程度,其可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基于此,本文通过抽取上海股市中的3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判别上海股市是否已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5.
宋歌  李宁 《经济论坛》2009,(16):36-39
根据股票价格对信息反映范围的不同,市场被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本文选取2009年3月有“大小非”解禁行为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对样本股票在解禁前后一定时期的超额收益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6.
分析师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根据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券商研究员给出的19310次股票投资评级检验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在样本期间,分析师增持评级组合可以获得23.85%的年化超额收益率,该超额收益率在经过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包括惯性(Momentum)因素的四因素模型风险调整后仍然显著;分析师减持评级组合的超额收益率为负值,但统计结果并不显著.研究结果支持了中国股市分析师建议具有投资价值的观点,并且为中国股市市场有效性程度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是否是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骁 《经济师》2001,(10):36-37
文章对我国股市是否是一个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进行了定义并加以区分 ,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沪、深股市的 10只股票进行实证分析 ,计算出每只股票在重大消息公开后的 β值 ,并与其历史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股市既不是一个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也不是一个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于Edwards Bell Ohlson模型阐述了P/B与P/E的涵义。P/B是预期超额报酬的函数 ,P/E决定于预期超额报酬与当期超额报酬的相对大小。预期超额报酬与当期超额报酬的大小不同 ,P/B与P/E存在不同的组合。由于P/B只与预期的超额报酬有关 ,而与当期的超额报酬无关 ,所以与P/E相比 ,P/B是一个能更好预示公司未来成长性的指标。由于当期ROE只传递了部分与预测未来ROE有关的信息 ,所以财务分析师需要获取与预测未来ROE有关的进一步信息 ,以提高预测的精度。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数据基本上支持这些结论 ,这表明中国股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会计数据和作出理性预期的能力 ,但和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 ,中国股市的上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学者关于我国股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综合考虑有关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文献的结论及我国股市现实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基本上达到弱式有效但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有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20%左右的超额收益率.本文通过考察我国1997-2003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82个样本,发现控制权转移能给目标公司带来9%以上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而且,转移后变更行业、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民营转给国有的样本转移时可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甚至更高.最后,我们用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证明行业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转移类型对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B股市场的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了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来检验了中国B股市场日收益率的正态性,得出收益率并不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市场理论中的R/S分析法来研究中国B股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股市场的收益率存在着持续性,具有分形特征,B股市场并不是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12.
吴佩纹  方芳  汪晟昊  方磊 《经济论坛》2006,(15):110-112
一、引言 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概念首先由Roberts(1967)提出,后由Fama(1970)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的假说。根据价格对信息的反映程度,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①弱式有效市场,股票当前价格充分反映所有过去的信息;②半强式有效市场,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都被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③强式有效市场,所有信息都在股票价格中反映出来,包括内部信息和私人信息。此后,根据这种形式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沪市为对象考察了我国股市的“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西方国家股市普遍出现的“小公司 1月份效应”。但小公司“规模效应”表现显著 ,其中小公司股票在 3月份和 8月份的相对收益率明显强于市场指数 ,而剔除风险因素以后 ,统计数据显示小公司效应几乎在全年大部分月份都有较显著表现。分析上述“异象” ,我们认为 ,中国股市复杂的市场结构和制度背景所导致的小公司股票独特的流动性问题 ,是小公司股价存在持续超额收益率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尽管它们的有效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我们还发现,A股市场比B股市场有效性相对更高,但没有系统的证据显示沪深股市谁的有效性更高.与大部分研究中国股市有效性的文献不同,我们采用的检验方法适合高频金融数据的特点(如允许任意形式的波动聚类的存在),因而结论更有说服力.这些实证结果,对于中国股市中股票收益的预测、资本资产定价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兵  徐炜 《经济管理》2002,(14):63-69
本文运用分形市场理论和方法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看,我国沪深两市指数和个股收益的周数据及日数据序列均出现了明显的循环周期,时间序列是一个有偏的随机激走过程,今天的股票价格影响未来股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我们的结论是,中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分形市场假说在沪深股票市场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先介绍并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指出不切实际的简化和线性思维范式是导致有效市场假说倍受批评的原因。其次介绍分形市场假说,很好地解决了有效市场假说暴露出的问题,使得对市场的描述更切合实际。最后在沪探股票市场中对分形市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沪深两市股指收益率具有时间尺度不变性和大于0.5的Hurst指数,分别为0.69和0.64。表明分形市场假说在两地股市中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可预测性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公司并购预测与财务危机、盈利能力和股票价格的预测一样 ,一直是金融经济学理论与实务界关注和争论的问题。能否预测上市公司并购的发生 ,意味着能否依据公开信息战胜市场从而获取超额收益。本文采用Logit条件概率模型对我国A股市场1 998年至 1 999年间发生的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所得到的估计模型对并购的发生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但无法取得满意的预测结果。本文的结论支持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假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弱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国股市弱有效性进行研究。吴世农(1994)以12种股票及上证综合指数为样本,对收盘价格序列进行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序列与滞后1或5日的序列存在显著关系,从而认为上海市场不具有弱有效性。俞乔(1994)使用序列相关和游程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收益率之间存在序列相关,因此认为中国股市还没有达到弱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2008年至2010年间深圳A股市场的20只样本股票的日平均收益率和同期的深圳A股的综合收益率数据作为市场收益率的代理变量进行资本资产模型的分析,采用Fama and Macbeth模型进行CAPM的横截面检验和采用BJS检验进行时间序列的检验.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CAPM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深圳的A股市场.分析原因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不健全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结构很不健全,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管并没有有效地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即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或者半强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有效性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创业板股票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ADF检验和事件研究法,检验了我国创业板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结论表明,所选取样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全部满足随机游走模型,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达到弱势有效,但市场价格对红利消息并没有做出合理的反应,说明我国创业板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势有效.可见,内部信息对于投资者获取超额利润仍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