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于区域之间合作行为,然而立足于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之间竞争存在的客观现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异质性主体及其一致性行为生成的挑战。如果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转换成本与收益在异质性行为主体之间的非对称性分布纳入到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去思考,跨区域的异质性主体的合作行为博弈就构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协调发展是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基础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制度滞后是后发区域落后的重要原因,后发优势的利用也必须以良好的制度安排为基础。制度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制度移植、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后发区域若想摆脱落后的困境,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从制度安排上创造能够促进制度后发优势实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通过局部的均衡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四大板块的区域经济格局。鉴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创新法律制度,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产业聚集现象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聚集的现状、特征及产生产业聚集状况的各种动因,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对产业聚集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但缺乏内生动力的西部地区却并未陷入恶性循环,同样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如企业家般直接干预经济,并依靠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大项目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经济发展策略由于政府可调配资源日益匮乏而逐渐失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内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大、中、小规模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11,(8):61-61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城市之间,占全国GDP40%的两大重要经济区域之间,以全球最高速度的铁路贯穿在一起这是中国经济史上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东盟是亚洲重要的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又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合作,能够提高双方的国际政治地位,给中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带来更大的发言权,也有利于应对美、欧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总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结构决定农村金融结构,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货币信用活动之所以没有瓦解小农经济,没有成为导向资本主义力量,其原因在于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农户经济超稳定性、国家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制衡、独特的财产继承制度等,导致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中独特的融资顺序。因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创造一种有效的金融制度供给以取代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具体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比较显著。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先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造成各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人力资本因素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的关键因素,因为人才是知识、技术、资本的承载实体,是制度的设计者和创新者。最后得出结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战略是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区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和行业特征。笔者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行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有了明显的转移趋势,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附加值低的环节。同时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素特征、能源现状以及地区政策等方面比较也表明,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规划与目标,其开发开放过程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引导和保障。时值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期,法制建设存在经济产业法律制度不完善、环保生态法律针对性不强、区域法律不协调等问题,应该从完善相关经济法律制度、加强环保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协调区域法律等方面加以规整,以便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法律保障,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沿着区域均衡-区域非均衡-区域统筹协调路径不断演进.研究表明,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效应是显著的, 它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加速了我国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 使区域经济利益意识得到认同和强化, 也使城市群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最主要的载体.但结果也显示, 平衡和缩小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政策目标没能完全实现, 由此认为坚持和发展市场导向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建立健全城市群区域经济政策, 制定和完善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政策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政策调整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深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即将形成11大城市群,进而形成城市带,并且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一是应借鉴国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一体化发展;二是尽快建立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三是联合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四是以城市群建设为龙头,带动沿海经济地区率先发展;五是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未影响增长收敛的发展态势。未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补上各地制度和要素的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现象产生的一系列基础性因素,以实现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南通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自贸区建设的影响。南通只有正确认识自贸区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上海自贸区对南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对南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未影响增长收敛的发展态势。未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补上各地制度和要素的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现象产生的一系列基础性因素,以实现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也不是简单的行政体系内部制度变革,而是在一定的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和要求下进行的,并且对其身处的制度环境起反作用。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处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社会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因素构成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外在约束条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及我国加入WTO的现实情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等方面制度环境的变化。构成了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贸易开放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机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地区从贸易开放中受益的多少决定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因此贸易开放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发展差距取决于要素的地区分布。利用1997—200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使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和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地区受益更多,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这种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棘轮效应”机制是形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