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以前的改革侧重于农信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历史包袱的化解,2003年后的改革将产权和法人治理问题提到了首要位置。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法人治理是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资本自聚,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金融市场的主体的前提。文章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法人治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明晰产权、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外部治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在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中,面临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定位目标不准确、历史遗留包袱较严重等诸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的通过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债务包袱沉重,产权不清,受地方政府控制过严,道德风险较大等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进程中遇到诸多的“两难选择”。作者认为,改革农村信用社必须遵循三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建武  陈明 《经济师》1997,(3):28-29
当前企业破产热给金融带来的影响●李建武陈明罗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包括政府、银行、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采取措施化解企业历史包袱,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扫除障碍。然而,目前政府、企业为摆脱企业历史包袱掀...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是在计划经济模式指导下一乡一社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多年来形成资产结构单一,创收渠道单一,盈利过分依赖贷款利息收入,导致风险相对集中,由于受历史包袱、政府行为、自身管理等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三高二低”现象,即负债高成本、资...  相似文献   

6.
<正> 旧体制新“包袱”农村信用社未能及时参与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这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坐失良机。库区“核销”的擦身而过,又使农村信用社与经营发展的可能失之交臂。非农贷款经营方向的偏差使之旧的包袱未消化,新的包袱又形成。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一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工作主题是“规范经营、提高效益”。效益是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无论是改革的进程和效果.还是“十一五”期间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效益都起到决定性作用。2005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实现轧差盈余3.5亿元,这是历史上的突破。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信用社仍处于亏损状态,消化历史包袱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服务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为经营宗旨,落实厦门市农村信用社机构改革方案,坚持"规模适度增长,质量不断优化,包袱逐渐削减,效益持久提高"的工作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攻坚克难,促进全市农村信用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厦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因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重视"三农"及农业等原因,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和情系三农,受到广大农民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赞誉。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基层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略谈劣见,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三农"发展的关系,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从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来看,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工作,急需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在深化改革中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合作金融法,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置于法律预先确定的框架中,一方面可以使相关的利益主体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信用社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以便更好地完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并使相关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11.
支付改革成本,推动企业转制:思路和初步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历史包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制约作用,政府在解除历史包袱上必须承担的责任,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支付改革成本的理由和内涵,强调支付改革成本一定要有相应的改革成果,要有一揽子改革方案的配合,最后讨论了改革成本费用的筹措和使用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7月初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已历时一年有余。笔者通过对改革试点前期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农村信用社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职能、农村信用社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策扶持资金的运用、对“三农”的金融服务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省级政府负责农村信用社发展和风险化解的政策背景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允许地方政府参股陷入困境的农村信用社,是对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一改革与政府直接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资金扶持相比,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关键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当然,当信用社正常运转后,政府的退出也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在金融支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其金融支农服务与农村金融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建立农村信用社长效支农机制,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其次,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农方式,获得支持"三农"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15.
李成根  周剑波 《经济师》2001,(4):196-196
农村信用社没有行业优势,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包袱沉重,财务亏损重大,队伍素质较低,缺乏创新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加深和金融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越拉越大,现场发展出现了许多严重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这已成为农付信用社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经过改革后,受惠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措施,财务指标大幅好转,但法人治理结构仍然很不健全,不仅没有摆脱"内部人控制"的老问题,而且遇到了"大股东贷款"的新问题,资金外流、农户贷款占比较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此,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信用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信用社领导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的潜在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产权问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等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人员队伍素质差、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空间严重受挤、生存基础被削弱、成本核算观念淡薄,服务功能残缺、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郭丽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21-122,203
对农村信用社领导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的潜在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产权问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等现状进行阐述,并重点对人员队伍素质差、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空间严重受挤、生存基础被削弱、成本核算观念淡薄,服务功能残缺、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唯一一个直接服务于"三农"的正规金融机构,它对我国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入,但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产权制度改革明显滞后,本文欲通过产权视角来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权视角度,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其中不利于产权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割析。最后。本文对农村信用社选择产权类型,构筑产权,保护产权,政府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行为边界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