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2015,(25)
<正>再审检察建议机制,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一些民事申诉案件,不采取抗诉方式启动再审程序,而是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由人民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根据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只有提请抗诉权,一般抗诉的程序往往是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作为新的监督方式的出现,实现了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存在错误,直接向  相似文献   

2.
蔡士博 《商》2015,(3):205
强制医疗程序可由检察院申请启动和法院依职权启动;在人民法院做出强制医疗决定之前,公安机关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应属于特殊的强制措施;在审理强制医疗案件时,应采用不公开审理、合议庭审理以及适当条件下的缺席审判等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民主化的重要举措,其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现阶段人民陪审员制度中的一些配套制度没跟上,法律只规定了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同权,没有规定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追究机制,制约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优越性的有效发挥。应完善人民陪审员业务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备司法监督的功能;强化规范管理,细化对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的具体程序;明确人民陪审员在庭审中的职责分工以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其地位及待遇。  相似文献   

4.
最高检日前出台《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对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的概念、基本原则、形式、适用范围、参加人员和工作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完善了刑事申诉相关制度。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刑事申诉是指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以及对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5.
易继松 《消费导刊》2009,(15):155-156
尽管民事抗诉问题在我国历来争论激烈,但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现行司法环境决定了民事抗诉不宜弱化或取消,而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抗诉程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仍然存在抗诉范围、期限及次数规定模糊,检察院抗诉程序不够规范,以及抗诉权的行使缺乏保障等问题,还应当从明确规定抗诉的对象与范围、明确规定抗诉的期限与次数、规范检察院抗诉程序以及完善抗诉保障措施等方面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许姗 《致富时代》2011,(3):173-173
再审程序,在我国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针对生效裁判的一种特殊救济程序。我国当前关于刑事再审制度的研究,有必要观察和借鉴其他国家关于刑事再审制度的一些经验和理论。该文分别从再审的启动主体、再审的理由、再审的管辖等方面比较中外再审制度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不足之处,借鉴其他国家的诉讼制度以促进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朱凯  翁金南  柯晓娟 《商》2013,(13):249-250,234
我国现有制度造成了民事案件逐年增多,案件类型错综复杂,而相对于当事人之外的案外人合法权益也被侵害。2007年我国《民事上诉讼法》的修订,主要致力于解决"执行难"和"申诉难"的问题,对执行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法律的完善确立了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具有中国特色,对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规定的理解,并与国外案外人救济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案外人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新的《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价格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审查规定》实施以来,重庆市物价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价格行政处罚内部工作程序,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程序实施办法》、《重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分局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等工作制度,积极实行价格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审理和决定相分离的办案模式(以下简称"查处分离"制度),走出了一条适度分权、内部监督、阳光高效的价格行政处罚权力运  相似文献   

9.
孙永明 《商》2014,(34):223-224
陪审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美国陪审团制度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两种极具代表性的陪审制度,既具有陪审制度的共性,也因两国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具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从美国陪审团制度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比较出发探讨两者的异同,从而为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提供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工商行政管理》2012,(2):55-55
最高检日前出台《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对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的概念、基本原则、形式、适用范围、参加人员和工作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完善了刑事申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商》2015,(7)
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理论上是司法民主的体现,也是司法公正、避免司法腐败的保障,同时还利于促进司法独立。但在实际刑事审判中陪审员发挥的作用甚微,陪而不审、陪衬审等问题突出,人民陪审员陪审呈消极化、形式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相比之下,英美法系刑事陪审团制度具有的一些积极因素有利于民间智慧的引入,是促进司法民主实质化的良好途径,存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面。本文试图以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审判体系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陪审团制度移植于我国司法体系的意义和可能性,以期与时俱进,促进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诉讼制度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大陆法系借鉴这一模式创造了所谓的参审制度,我国也建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然而参审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日趋势微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民陪审制在我国也是名存实忘。这是法律移植过程中重视制度模仿而轻视制度本身生存环境和制度背后理念的研究导致的通病。本文拟主要对陪审团制度的源起、理念和所具有的固有缺陷的分析,通过对陪审团制度所内涵的法治理念探究对我国现行社会经济条件下审判模式改革和法官素质发展的多层次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价格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审查规则》(以下简称《审理审查规则》),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审查程序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的权力行使,有利于更加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形成规范公开、科学高效的执法处罚工作制度,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审理审查规则》进一步完善了执法程序,约束了行政权力。一是增加"审理"环节,补漏防错、规范执法。《审理审查规则》要求,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机  相似文献   

14.
《商》2016,(9)
随着中国法制现代化地不断推进,我国在立法层面上与司法层面上的改革存在一定的脱节,譬如在审判监督程序上。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录囚制度的分析,找出其可为现代审判程序借鉴之处,建议强化当前审判监督程序主动性以及不要过度依赖制度,提高侦查和起诉环节的纠错能力,吸收古代录囚中"慎刑"、"仁道"的司法理念,给审判监督注入新的司法内涵,以提高当前审判监督程序的作用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一、《法制监督建议书制度》(1998年3月)主要规定了法制机构在审理复议案件、案件核审、重大案件备案过程中对发现的违法行政的个案、有瑕疵的案件以及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突出问题,以市局的名义及时发出《法制监督建议书》,指出问题,分析原因,限期整改。二、《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应诉制度》(1998年11月)主要规定由法制科承担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本局行政诉讼案件应诉的组织、协调工作,规定了复议案件的受审理、审理与决定的工作程序,并明确了有关机构在应诉工作中各自的职责。三、《行政许可行为季审制度》(2000…  相似文献   

16.
检验检疫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即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召开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案审委”)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重大、疑难的行政处罚案件实行集体审理决定的行政执法制度。案审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和行政处罚工作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建设法治检验检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各地案审委组成方式、运行机制等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我国开始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至今年年初,北京企业参与申诉的反倾销案件共计19起,涉及13种产品,其中包括5个终止调查的案件。绝大多数案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启动申诉的,在中国入世前启动的案件也都到了中国入世之后才实施。从总体上去观察这些案件,可以发现其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突出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事抗诉制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尝试和新中国建立后的曲折发展,具有国家性、专门性等特征。但这一制度在内容规定上还存在过于概括,有的内容甚至缺失,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同时在理论上也有争议。在理论界主要是围绕民事抗诉制度是否违背诉讼法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争论,并形成了废除论、现时保留论等四种不同观点;在实践中,检法两家对抗诉范围的认识存在分歧,抗诉程序复杂,抗诉再审程序不完善,同级检察机关没有抗诉权以及检察抗诉权缺少措施保障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立法上原因,也有法院对检察监督权的非理性限制和检察机关对民事抗诉制度认识不到位,这些都影响了民事抗诉制度在维护法律统一实施方面的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尽管我国民事抗诉制度存在理论上争议,在实践中还有困难,但民事抗诉制度建立以来,在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司法进步,维护司法权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事抗诉制度并不违背诉讼法理,与法院审判独立等也并不冲突。随着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民事抗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制约机制,对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廖国辉 《商》2013,(8Z):136-136
在现代司法发展时期,公众参与司法活动在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无可取代作用。公众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司法活动在我国最直接的体现即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推进、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及公民文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和需求不断加强,现有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由于政治体制、司法设计的原因。使得人民陪审员陷入了“法官陪衬”、“干部陪审员”的尴尬境地。在推进司法民主化进程中,人民陪审员制度将何去何从,本文就如何打破现有的陪审制度困境、建立我国的人民陪审团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尊书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267-268
从基层检察院的民事行政监督工作出发,对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民事申诉事由的审查,应当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受理阶段采取初审的方式,立案后采取调卷审查和调查的方式进行审查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