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愉快的合作中,2004年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我们与企业一起走过的这些日子,我们想说,在携手为推动中国ITS事业奔波忙碌的一年里,我们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逐渐明晰着定位,打造着实力,梳理着理念、规范着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成熟、更理智了,让我们为这一份收获继续努力!在中国的ITS产业界,大大小小的ITS企业在为我国ITS产业化的发展发挥着力所能及的作用。在2005年就要来临的时候,回顾一下企业在2004年可圈可点的地方,总结和审视一下企业对ITS市场的思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本刊推出了《回眸2004——2004年ITS企业眼中的自己和市场》专题,希望读者能从专题中各有所得,在此,我们感谢参与了此次专题的所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2005年将是非比寻常的一年,因为我国将进入WTO的“后过渡期”,这意味着中国的相应领域将进一步放天,与世界接轨,ITS也不例外,相关标准的相互对接,更重要的是把国内本已经残酷的ITS市场竞争推向白热化,大浪淘沙,优者胜,对于国内参与ITS建设的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而言,在政府的服务和扶持下,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需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际标准、研究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异,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创建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跨入到国际ITS的竞争之中,取精剔粕,充分利用技术壁垒协定中的有限干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掘我国民族产业自身优势,参考已有的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自已的技术标准体系,以期列入或成为未来的国际标准。自从1994年第一次ITS世界大会召开以来,历经十一个春秋,ITS的技术发展和行业应用已风靡神州大地。这十多年不仅铭刻了ITS的风风雨雨,也铭刻了一个产业的成长历程,更创造了现代交通的智能化、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辉煌是短暂的,笔者不想过多谈及我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而仅就智能化交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中国城市道路和公路行业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方兴未艾的中国ITS建设吸引了众多国外著名企业的目光。有人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企业所持有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仰望与崇拜;也有人觉得,到这个产业中施展拳脚的国外企业全部出自发达国家,他们的经验与技术并不适合中国现有的发展环境。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国外的企业变成了地道的“中国通”,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阿特金斯ITS2004年进入中国,经过近三年的历练和沉淀,摸索和探求,与预期中的一样,在2006财年顺利实现盈利。阿特金斯ITS何以在短时间内便取得这样的成绩?本刊记者近日对阿特金斯ITS总裁潘宁(Neil Perks)进行了采访,将阿特金斯ITS在中国的经营思路和三年来对于中国市场的认识带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也与及时和深入的国际交流及合作相关。在中国ITS起步时,中国政府部门和专家非常重视学习和交流,这些工作为中国制定ITS发展战略、编制国家ITS体系框架和进行ITS相关研发提供了重要借鉴。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20世纪90年代末三次比较重要的ITS国际交流与合作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智能交通系统也就是ITS在中国已经不是陌生的名词了,今天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和高速公路上正在进行着应用ITS的试验,中国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在进行着各方面的研究,中国各个方面对ITS的认识已经不是表面上的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针?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各主要城市的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交通拥塞日趋严重,交通环境日渐恶化,形势十分严峻.在中国刚刚起步的ITS建设被各级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国家计委和科技部共同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度)>中,将发展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也纳入了其中,并且指出中国ITS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综合交通管理系统,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高速公路控制、诱导、管理系统集成软体、交通规划与交通特性分析成套软体,物流管理系统;视频检测设备,路侧及广域通讯设备,车载信息终端设备,路上信息终端,道路自动收费设备,路边及路外停车设备与收费系统,新型交通信号控制机.  相似文献   

7.
如今,ITS这个词已为越来越多的各国百姓所熟悉。在中国,如果说几年前ITS还是个专家嘴里的学术名词的话,到今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ITS已悄悄地走进人们的出行生活,因为他们知道,一旦ITS的春天来临,交通拥堵这块坚冰就会慢慢消融。  相似文献   

8.
便捷的城市交通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今天中国各大城市私车占有量迅速发展和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立体化要求城市交通规划具有快速化和前瞻性的特点。ITS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实现城市交通科学规划提供可靠、精确的数据源,是“ITS”这个虚化的概念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9.
当ITS从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渐渐转变成百姓与公众亲身感受到的一个个项目与工程时,当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IT企业、通信企业、电子企业及安防企业蜂拥而至于智能交通的市场门前时,当一些企业依托这一产业迅速崛起并壮大时,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为中国ITS产业的新一轮升级蓄势待发,足够的实力使他们无需急功近利,他们悄然占领或投入于中国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些前瞻性项目或高端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松下为中国ITS发展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很多." 透过落地窗,深秋北京的阳光把这间别致的会客室照得明亮而温暖.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营业所江海宗副所长向我们翻开了厚厚一摞的<松下ITS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11.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现状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实际上根据国际上对ITS发展的研究,认为交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是ITS初级阶段的工作。我国的ITS前身或基础工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开始,当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市公安局合作,首次在中国进行计算机控制交通信号的工程试验: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视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智能交通系统成本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ITS项目评价与传统交通项目评价的区别,总结了目前用于ITS项目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分析法、多准则分析法以及ITS成本效益数据库。在各种方法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我国开展ITS成本效益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我国ITS成本效益数据库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将ITS介绍到中国.实际上,中国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当时称为交通工程.如20世纪70年代末,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市公安局合作首次在中国进行计算机控制交通信号的工程试验.  相似文献   

14.
动态     
“第13届ITS世界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第13届ITS世界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然而,ITS界相关人士的目光已转向了明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4届ITS世界会议”。此次的ITS世界会议上,ITS中国已在为明年的会议进行积极的宣传、准备工作。现场的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很大成长空间,中国会议才是我们真正所关注的。今年的参展规模比较保守,明年我们将积极参加。”可见,投  相似文献   

15.
当第五期杂志如约而至,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中国交通信息产业》杂志更名了!是的,刊头还是那个向右倾斜的字体,英文也还是China ITS Journal,但可能很少有人能体味到由产业变成化的含义和更名背后所经历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16.
由ERTICO和ITS UK共同主办的第13届ITS世界大会,将于2006年10月8日至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受第13届ITS大会组委会的委托,我们将继成功组团参加日本和美国世界大会后,再次大规模组织中国代表团前往英国参加本届ITS世界大会及展览。  相似文献   

17.
商业信息     
石竹科技携以色列M-Systems公司最新Flash存储技术进军国内ITS,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获“优质工程奖”,亿阳交通网站开通,亿阳集团荣获2004年度“中国100最佳雇主”称号,甘肃紫光中标河南省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8.
年度新闻     
中国政府组团参加第11届ITS世界大会,中国首次举办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委员ISO/TC204年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年度报告》出版,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德禄 《中关村》2011,(10):60-61
中国与世界建立全球链接,核心是中国的高新区与全球建立链接,重点是高新区的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企业与全球建立链接,建立全球链接的关键是人脉网络。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科技部将"ITS标准及检测技术"作为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支持,项目共分ITS专项服务系统发展现状研究、ITS标准规范制定、ITS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与试验、标准宣贯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