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协同学理论和耦合模型,测算当前重庆跨境物流业与要素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将有序度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相融合构建协同度模型。结果表明:2010-2018年重庆跨境物流业与要素系统协同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测算的综合序参量值、协调系数(0.99)与协同度(0.932)值高度一致,数据反映其协同程度从低度协同水平发展至极度协同(协同度值大于0.85)的耦合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变异系数法、极差变换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3、2006、2009、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差异明显,尚未达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步稳定发展的阶段;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程度良好,以中高度耦合程度为主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大多数处在失调阶段,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逐步递减的分布趋势;除北京和天津外,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强度高于协调程度,空间上尚未达到耦合协调的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3.
厉建梅  单梦琦  齐佳 《经济地理》2022,(10):201-207
文章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11—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及以上市域的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各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生态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各城市生态发展水平差异较小;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11—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水平偏低,多数城市处于中度失调或严重失调。(3)从空间相关分析来看,全局方面,大运河文化带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即各城市之间呈空间集聚性,且集聚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局部上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协调度两个维度界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利用动态TOPSIS和Theil Index首次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测算,发现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中微降并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协调度提升均有助于降低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而绿色发展协调低效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应以流域思维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提升各省市协调效率,基于绿色发展薄弱环节和短板制约,加快构建统筹管理和协同保护机制,重点做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趋势的动态监测,设计流域内各省市差异化绿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本研究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黑龙江省垦区1999—2008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10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较大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产力、人均农业GDP、农业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生态质量等是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7.
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生态经济带既具有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流域经济的特点,时空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区域差异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时空分异特征;基于综合发展水平的"三个梯队"和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四大类型区"空间分布与上、中、下游"三大流段"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叠。推进淮河经济带协同发展,既要顺应流域的自然规律,又要根据空间分异特征实施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及空间集聚情况进行综合测度,解析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判别空间协同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南北差异格局未突破,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县市,并向北演化。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徐宿连和连淮盐交界分布。(2)江苏省乡村转型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次冷点区域变动明显,主要分布徐州北部、连云港北部和江苏中部等。(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得到提升,61.8%的县市达到协调状态,根据其格局特征划分出"三协同双滞后"五种类型,80%的县市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性,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高水平协同型集中在苏南县市,苏中县市和苏北区域的市区主要为中水平协同型,低水平协同类型主要为苏北县市,溧阳、海门、泗阳和灌南等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乡村转型,淮安市区、泰州市区、建湖、高邮等县市乡村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产业,实现其绿色高效协同发展非常重要和紧迫。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等对其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耦合协同程度及收敛性进行测度并剖析原因,研究结论为:(1)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值为1.51,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0.632,均逐年上升,但二者偏离度呈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2)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协同指数总体为勉强协调状态,阶段增速加快,但其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滞后。(3)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水平协同指数α收敛特征明显,主要在于效率水平收敛拉动;β收敛特征不明显,主要在于绿色发展指数β收敛效应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绿色生产模式协同、数字等技术的应用、绿色产品开发,进行制度、金融工具创新等建议推进京津冀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分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了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2010年,中部地区分类城镇化差异呈现出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省域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表现为湖北省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南省。2自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差异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但这并未带来城镇化协调度的稳步增高,而是整体降低且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武汉、长株潭城市圈内城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然而京九段等经济带所辖城市虽形成经济协作关系,但在城镇化协同发展上还未显现明显规律。4中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中部重大经济战略体的形成、产业转移承接及集聚要素创新等因素对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滇西南山区陆稻改良技术的农户调查,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价体系,并将其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子指标,每个子指标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在各指标指数值的基础上,建立权重判断矩阵,确定反映贡献大小的指标权重系数,根据各指标加权指数值计算子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滇西南山区陆稻改良技术采用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对部分国内高新技术科技投入政策管理部门的调研结果,提出了包括科技直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的特点,分别利用客观数据或Likert5点法进行评分。运用模糊熵方法,用条件熵度量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采用Borda选择法确定科技投入项目的绩效水平及排序,并引入基准项目来判断项目的合格度。  相似文献   

13.
马永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07-108,181
财务分析是医院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临床科室设置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全面分析科室的营运状况、赢利能力、发展前景、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从医院临床科室财务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及财务分析指标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列举某临床科室部分实际数据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莉  郭亚军 《技术经济》2006,25(8):124-128
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一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搭建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桥梁。基于区域生态效率增长与环保投入的平衡关系,本文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环保投入条件下的环境改善效果,并对中国30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力求为现阶段中国区域生态经济状况提供新的可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Ecological Economics》2011,70(12):2598-2605
Half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relies on biomass for cooking, with very significant health as well as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mproved cookstoves have been dissemina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reduce these impacts. However, few detailed studies abou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mproved cookstoves (ICS)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o-benefits, exist to date. In this paper we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dissemination program of ICS in rural Mexico. The resulting 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of the Patsari improved cookstove is presented, utilizing estimation of direct costs and benefits, including fuelwood savings, income generation, health impacts,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data obtained through monitoring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3 to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Patsari cookstoves represent a viable economic option for improving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oorest inhabitants of rural Mexico, with benefit/cost ratios estimated between 11.4:1 and 9:1. The largest contributors to economic benefits stemmed from fuelwood savings and reductions in health impacts, which constituted 53% and 28% of the overall benefi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口素质普遍的一个观点是:目前我国人口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并且地区差距大。人们对人口素质差距的认识普遍来自于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感知,形成这种观点的原因在于反映人口素质的部分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因此,地区人口素质的评价结果往往与地区经济发展高度一致。但是,地区人口素质差距真的与经济发展差距完全一样吗?借鉴协方差分析思想,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传统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包含外部经济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人口素质进行实证研究。我国地区间外部经济环境效应显著存在,经济环境能影响人口素质的外在测量指标,但剔除外部经济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地区间人口素质差异明显缩小,实际上,地区人口素质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迅速扩张,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恶化,城市屋顶绿化迅速发展。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着手,定量评估屋顶绿化的成本和综合效益,建立适用于上海的屋顶绿化经济效益评估模型。将评估模型应用于Joy Garden屋顶花园,评估结果表明:在全生命周期内,Joy Garden的建筑节能效益占总效益的73.4%;与普通平屋面相比,Joy Garden的综合投入将在建成第21年与普通屋顶持平;全生命周期结束时,Joy Garden的综合投入比普通屋顶少约54.58%。建立此经济效益评估模型,有助于降低屋顶绿化的综合投入,同时引导政府针对性地制定奖励补贴措施等相关政策,推进城市屋顶绿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回顾了影响企业信息技术(包括电子商务)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中美两国95家电子、纺织企业B2B电子商务采用行为的实证检验,研究了行业竞争、政府政策、文化观念及潜在收益等因素对电子商务的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竞争、文化观念、潜在收益因素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影  相似文献   

19.
选择有两种采矿模式的江西星子大排岭高岭土矿区,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原理,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评价洞采与露天开采两种模式下的环境影响价值问题。用综合效益系数和综合功能系数来表达两种采矿模式的环境影响程度。通过评分比较发现,研究区洞采模式的综合效益系数大于露天开采,洞采的矿山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得分是露天开采的1.8倍。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农用林业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用林业是一种新型的土地利用制度.发展农用林业是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投资年均防护效益系数、农用林业总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三方面对农用林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邹平县码头乡农用林业建设经济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