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农村贫困线的测定——基于营养视角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线是估计农村贫困程度和规模的重要尺度。即使到目前,视贫困线为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的观点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该原则,从贫困最基本的测度指标食物营养出发,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基于我国1985—2009年部分年份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对农村贫困线重新进行了模拟和测算,与其他一些研究结论类似,测算结果表明,之前我国公布的农村贫困线标准长期偏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有所低估,但2011年11月19日最新公布的贫困线标准缩小了与本文测算结果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的再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马丁法"测算了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贫困线标准,结合中国官方贫困线标准,分别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农村贫困状况,结果表明,农村实际贫困线要比官方公布的低收入线还要高出1倍,贫困人口也要大得多。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贫困状况,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初至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农村物价水平也经历了持续的上涨。相关研究表明,受到物价变化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低收入人群和贫困家庭。本文基于物价变化具有的结构性差异以及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间存在的不同消费结构,分析了物价变化背景下通行的农村贫困线调整方法可能存在的偏差,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研究表明,相比基于农村CPI的贫困线调整方法,用反映农村贫困人口实际消费结构和综合价格水平的农村贫困CPI进行贫困线调整,能更加准确地测度贫困人口受物价变动的实际影响,且有效地降低贫困线调整和相应的贫困度量方面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作用变弱。本文将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对减少农村贫困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一、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判断近二十年来,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中国政府贫困线估计,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逐步下降到2000年的3000万。贫困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大幅度减少主要归功于经济高速增长和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计划。然而,如果按1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估计,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1亿,占全球贫困人口的1/13。粮农组织估计的中国营养不良的人口在1997-1999年间平均为1.16亿,占总人口的9%,占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人口总数的15%。…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推行,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严重边缘化,传统的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受到了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战略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来帮助他们脱贫,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便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农村低保制度是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对于缓解农村居民贫困,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有所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国农…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为了缓解农村贫困,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从30.7%降到2.3%.农村贫因性质发生了转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逐步成为农村贫困人口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和检验农村居民健康与个人发生贫困概率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选择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农村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本解决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但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发生率较高,返贫率较高,仍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扶贫开发成本较高、相对贫困问题显现、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等主要困境,分析其农村扶贫模式的现实情况,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有绝对贫困人口9200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8000万人。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经济结构特征,表现为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  相似文献   

12.
宁夏农村贫困程度的估算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算了1984—2003年宁夏农村的贫困状况,重点对贫困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贫困线的模拟分析表明: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的移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政策涵义是扶贫不应当只注意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而且也应当注意陷入贫困风险高的家庭。  相似文献   

13.
动态与信息     
国家统计局确定最新农村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确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为865元。根据新标准计算,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4%,分别比上年减少1658万人和下降18%;其中极端贫困人口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分别比上年减少800万人和下降09%。如果2000年有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那么到2001年按新标准计算的农村贫困人口在1亿人左右。到2010年,就有可能基本消灭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1999年有501%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这一比重与1998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疆扶贫重点县贫困线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的物价水平和贫困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可以明显看出对贫困标准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方面的欠缺.用恩格尔系数法、赤字法和比例法推算贫困线,得出新疆扶贫重点县贫困线标准应为1087.87元,而不是670元.该贫困线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新疆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秀红 《农业经济》2006,(10):19-20
贫困问题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的三大主题之首。我国的贫困人口90%集中在农村,这些贫困人口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如何消除贫困是我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徽农村为例,利用多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分户资料,研究了贫困线确定,计算了1994年和1989年的高、低贫困线,并在贫困线调整系数的基础上推算了1984—1994年的高、低贫困线。文章还用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和贫困指数分别从贫困规模、贫困深度、贫困强度三个侧面测量了1984—1994年安徽农村贫困状况,并讨论了三个测量指标的优缺点以及进一步完善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意义。最后对得出的9个结论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2019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为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的贫困线标准及其内涵。通过分析全国和主要贫困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资料,作者认为,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合理的绝对贫困线应定为按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200—260元的纯收入水平,而不应当是150元的纯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的程度和贫困在各省、区及区域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贫困治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则持续提高.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贫困最为突出的地区.本文对于兴安盟农牧区贫困现状及贫困治理中存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兴安盟实际提出了推进兴安盟农村牧区贫困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刘文璞中国的贫困首先是农村贫困,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这一点既区别于1949年以前中国贫困的特征,也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困特征。一、贫困发生率关于改革前的农村贫困,需要指出的有两点:(1)1949年至农村改革的近30年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