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农民收入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造成农业边际产出低下,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有很强的盲目性,我们应积极探索多种转移途径,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反思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中,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途径,强调各级政府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三农"问题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农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收入低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打造原生态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佳径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改进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村城镇化;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增加农业产出,有利于农产品的就地销售。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军 《生产力研究》2003,(6):35-36,4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言雅 《经济师》2004,(11):40-41
文章深入了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及素质现状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还是以农业为主 ,从事非农业也主要以兼业经营为主 ,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进而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据此文章从较新的角度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建议 :在农业内部 ,粮食种植业向畜牧业发展 ;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及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发展大中城市及城市中小企业 ,增加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 ;提高农民素质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浩  于丽敏 《经济纵横》1997,(2):60-62,36
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李浩于丽敏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历来是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促进和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很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民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分析吉林...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人,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有序流动。”这几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加速流动,已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就如何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条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稳定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社会各项制度的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制影响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解决城乡矛盾和“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等因素制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供,很大程度克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稳定程度。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与否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0.
李爱 《经济前沿》2004,(4):13-15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到“攻坚阶段”,这不仅仅是一个宏观问题,更是涉及到中国20%的农民的切身利益。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是大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是积重难返,需要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并通过政府的引导性和个体的自觉性行为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从培训机构、农民、企业等角度来分析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柴晓霞 《经济师》1997,(4):54-55
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柴晓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从进入农业社会并产生剩余劳动力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在时快时慢,时大时小不断进行。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相适应,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越快,不仅对推动城市...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较低,再加上观念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工作滞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广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管理和协调,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意义、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适应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此,应在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户籍和土地为主的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并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就业市场,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以此来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都有赖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然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进行思考和解决.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征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文章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北京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北京市农村大概需要转移3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北京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在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民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8.
周峻  张华 《经济论坛》2006,(23):24-27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其特殊性。2006年5月,我们对湘西自治州的7县1市,1000个农村住户,8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湘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现辖7县1市。2005年全州总人口2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1.07万人,…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增强劳动力就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溶 《经济论坛》2005,(6):108-10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