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与欧美国家盯住单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不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是同时盯住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双目标,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体制转轨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联系。从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看,虽然是同时盯住双目标,但更多地是运用数量工具,利率工具运用相对少些,因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货币市  相似文献   

2.
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两种工具与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这两种货币工具来分别设定满足双重目标要求的货币政策规则.在规则约束下,利率对通货膨胀偏差的反应程度要高于经济增长偏差,而基础货币对经济增长偏差则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基础货币规则能够实现逆经济风向调节,而利率规则却表现出顺周期调节特征.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目标时,可在规则中将两个目标值设定为点或区间,由于点目标在操作中缺乏灵活性,所以,适宜将目标设定成一个区间.在货币工具规则的选择上,基础货币规则要比利率规则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6年初至2009年末我国货币政策变化频繁为背景,根据货币政策影响房价的渠道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考察了我国主要的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即广义货币供应量、房地产业贷款以及贷款实际利率三者对我国房价的作用。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模型的检验,得出广义货币供给量这一政策工具与房价的关系显著,在贷款中,房地产业个人消费贷款对房价的影响较大,而轻度的利率调整难以影响房价,且显著的政策调整也存在5个月左右的时滞。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组成的、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系统。本文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属性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构成的分析为基础,联系金融调控的实际,阐明了在利率和汇率未完全市场化前,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后建议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数量政策和利率、汇率政策协调一致加以考虑,并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且多元化趋势日渐增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为监控的货币中介指标已不能完整而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总体的融资规模,更削弱了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所以,应推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董放  葛洪斌 《时代经贸》2011,(6):183-18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本文在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时,分析了货币供给量与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本文在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时,分析了货币供给量与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定义与计量更加困难,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货币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宏观经济研究》2001,(10):37-41
1998年以来,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造畅通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迫切。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潘明清  叶维 《经济论坛》2004,(11):91-92
西方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常都是以市场化利率为前提,以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为基础,并且借助于各个金融市场之间金融产品价格的协调变化,使得不同市场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可以顺畅地融合在一起。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主要倚重货币市场和信贷途径。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2006年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央票工具调控目标转变这一政策事件的观察,展开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化分析,并对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下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形成机制从单一行政管制向双轨制过渡,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已初步实现了从准备金总量程序向利率程序演化。在利率双轨制约束的操作程序下,人民银行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有效降低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柱斌 《经济论坛》2006,(14):44-47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当局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过程,它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一、相关文献综述托宾(Tobin,1969)认为在存在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通过货币供给和利率结构的变动而改变货币与真实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从而使资产发生明显替代,最终导致投资及收入的变化。莫迪格利亚尼(Modigliani.Franco1971)认为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只有信贷政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工具逐渐多了起来。近年来随着信贷规模的取消、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杠杆的运用,货币政策传导开始从单纯的直接信贷传导向信贷、利率和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颖 《当代财经》2005,(12):47-48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小、见效慢,表明其传导机制效率低。现有研究大多是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以及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途径上找原因,认为利率尚未市场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是货币政策有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要解除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信贷渠道仍然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樊明太 《经济研究》2004,39(7):27-37
本文在简要考察中国金融结构转型中货币政策机制 ,包括货币政策的工具、效率前沿和规则及相应的货币传导机制变迁轨迹的基础上 ,根据结构分割点原则 ,实证检验、估计和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的适用工具和反应函数的影响 ,以及对货币传导的利率机制 ,即由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并进而到通胀率 -产出波动前沿的影响。基本的结论是 ,金融结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货币传导机制的性质和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货币当局无力同时控制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利率管制与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即实际货币供给量偏离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以及实际收入水平偏离最终目标收入水平的深层原因;指出了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效果不佳,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客观存在的利率管制和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是这种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过程中,在存贷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前,货币市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作为准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对部分实体经济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甚至优于M2的解释能力,但对另外一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显著;(2)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调控能力较弱,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3)利率管制是利率传导机制部分失效的重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仍具备合理性,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同时,由于利率形成机制并不完善,利率暂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直接中介目标,而以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军勋 《生产力研究》2006,(10):50-51,128
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水平的调整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引导各经济主体预期和调整微观主体行为,利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独特作用,回顾了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并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我国利率的传导效力弱化,传导反馈信息失真。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更好地发挥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总量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规定,借鉴了世界范围货币政策的经验,同时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经验的历史总结。货币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取决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而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又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是最重要的三大政策工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按照市场化取向的要求,进一步灵活运用和提升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配置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