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失业或隐性失业.文章拟在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指出劳动力的灵活就业是未来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之一,并对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列举分析,其中包括发展中小企业、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最后给...  相似文献   

2.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1):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就业双轨制的背景下,源自于企业体制转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与就业机会增长的缺口三方面的压力,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的严峻.失业和就业问题将是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矛盾的焦点.本文拟从目前我国转型期滞后的就业制度分析入手,论述现存就业制度对失业的影响,指出要解决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结构性失业,就业制度的变革应当先行.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关系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各级政府为促进就业、控制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新增劳动力逐年增长较快,加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用人方式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全省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中各种显性和隐性失业问题渐显严重,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新的就业岗位不及就业人员失去的岗位,失业人员逐年上升,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独有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失业大军也同步增大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6.
范敏 《中国市场》2003,(2):50-50
<正> 劳动力供给。我国就业市场上,构成现实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二是现存的下岗人员:三是流动寻求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新进入劳动力增量供给。从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来看,1982  相似文献   

7.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呈现出新增就业压力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消化往年的失业劳动力的压力大等特点.政府应采取鼓励投资创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构建完备的保护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体系等措施,切实解决目前面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就业双轨制的背景下,源自于企业体制转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与就业机会增长的缺口三方面的压力,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的严峻。失业和就业问题将是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矛盾的焦点。本文拟从目前我国转型期滞后的就业制度分析入手,论述现存就业制度对失业的影响,指出要解决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结构性失业,就业制度的变革应当先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05,(9):17-18
一、当前就业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 )新增就业群体就业问题2004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仍然较大。从城镇新增就业群体规模看 ,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分别为775万人、35万人和270万人 ,合计1080万人 ,约占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的45 %。新增就业群体的增长逐渐成为失业的主要来源 ,2004年约有31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37.5%。需要关注的 ,是目前就业最为困难的、沉淀多年的初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这既是就业工作的难点 ,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 ,将会成为影…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破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更加注重从优化劳动力需求和改善劳动力供给两侧精准发力,使就业增长与总体经济发展同步。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2003—201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1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尽管就业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朱全英 《中国市场》2014,(46):85-86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劳动力最为丰富,把充足的劳动力转化为有效的资源,才能够稳定社会和谐,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但是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让就业高增长,我国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失业率居高不下,需要建立完善的失业预警体系,防止大规模的失业情况,保证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成为失业的主要形式,就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供应链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应用该理论将就业过程分"供应、制造、分销、零售和用户"五大环节,在人力资源的结构、流动机制、信息系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整合下,直接影响了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好坏,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源供应链系统。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供应链理论将其应用在单一企业内部的局限,将其延伸至整个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期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蓉 《价格月刊》2001,(10):29-2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进入调整阶段,相应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摩擦--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劳动就业结构随之进行适应性变化,如果劳动力市场僵化,不能及时灵活做出反应,结构摩擦会加剧失业.由于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劳动力的流动性差、缺乏灵活性,已经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出现了结构性失业.据国家信息中心运用人口一就业一经济增长模型预测,1997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分别为18.6%、50.5%和30.9%,同期从业人员构成分别为50.8%、23.5%和25.7%.可看出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产业分布严重脱离其产值分布,这暴露出我国劳动力在产业构成上存在着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矛盾.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吴菊 《价格月刊》2003,(10):18-19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的需求增长速度较慢,甚至是负增长(单位就业),而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一是新增劳动力,每年近1000万人左右,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目前是420万人左右,三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近1000万人,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亿7千万人,城乡失业人口总计2亿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一变化趋势对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产生影响。一方面相对排挤了原有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引起失业的产生 ;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的活动范围、劳动对象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应采取大力发展教育、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等措施 ,解决我国的就业及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包含劳动力市场的搜寻与匹配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影响。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使得失业表现出缓慢调整的特征,并且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可以解释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通胀之谜"。基于失业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可以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失业回滞"现象。而进一步的敏感度分析则发现,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对于失业的超调性、波动性及持续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产生后,我国劳动力大规模失业、就业问题突出。为此,需根据劳动力市场政策引导需求,制定利于支持服务中小规模企业经济恢复的劳动力政策,增强国家财政经济政策支撑职能,应对新冠肺炎冲击力。本文积极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反应及其应对政策研究工作,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恢复,科学调控我国劳动力市场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一、造成我国失业的原因 (一)劳动力相对过剩,生产力不够发达 就业问题的产生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在我国的突出表现是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失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以总量性失业为主.从总量性失业的供求分析,人口生产的无计划性是决定劳动力供给规模的首要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持续性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劳动力需求的扩张,所有制结构调整迟缓限制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失业的治理,应控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扩大劳动力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20.
林坤 《价格月刊》2002,(12):19-21
一、江西就业状况分析 近几年来,江西就业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劳动力供需矛盾正在急剧积累.劳动力供给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人口成长周期而引起的新增劳动力的自然增长.从历史数据看,全省劳动力资源绝对量持续增加,但增势趋缓.年平均增加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头5年的96万人,下降到90年代后5年的49万人.估计今后10年全省新增劳动力在450万人左右,其中又有1/4,即110万人在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