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超 《人力资源》2016,(10):69-71
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三方签字盖章,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三方均具有约束力. 毕业生凭三方协议至用人单位报到后,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毕业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三方协议同时失效.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的内容有冲突的,以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准.  相似文献   

2.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5):F0004-F0004
学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面向全国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新生入学签订就业协议,有就业去向。几年来我院已经与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石家庄、广州、杭州、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30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不能正确区分就业协议书的性质与劳动合同的性质关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学术界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就业协议书就是劳动合同,有人主张就业协议书是一种意向书,不具各合同的法律效力。教育部于1999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就业协议中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与义务等也没有明确规范,但我们如将探讨就业协议法律属性的视野置于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结合《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相关条款的规定,就能够理解就业协议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忙于跑市场、赴面试、签协议,以便尽早解决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有时同报到后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生冲突,那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槽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有所增多,去年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了20多起,而过去这类案件很少.当前,大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都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应届毕业生留用任职协议》或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为能留住人才,防止被大学毕业生当作实践锻炼的“跳板”.一般在所签协议上都写明毕业大学生的最低服务年限,并约定如大学毕业生服务期未满而辞职。将赔偿单位数额不菲的违约金?但仍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因对单位的待遇或环境不满意而提前解除合同,且不愿赔偿违约金。而单位因大学毕业生不愿赔钱便扣留其档案,不办退工手续,从而引发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将就业协议等同于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确定就业意向和权益的依据,它由学校参与见证。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学校并非劳动合同的见证方.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将就业协议等同于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确定就业意向和权益的依据,它由学校参与见证。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学校并非劳动合同的见证方。  相似文献   

8.
A初识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一种形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查询人才库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确定最终人选,然后,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被聘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  相似文献   

9.
翟玉娟 《中国就业》2006,(10):23-25
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发挥好这部分人才的作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发挥人才优势,及时适应时代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对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毕业分配制度经历了指令性计划分配阶段(1984年之前)、指导性计划分配阶段(1985-1989年)、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阶段(1989-1993年)到自主择业阶段(1993年以后)。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该规定中,用人单位应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签订毕业生录用协议。  相似文献   

10.
王斌 《人力资源》2006,(8S):34-35
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一种形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查询人才库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确定最终人选,然后,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被聘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最后,派遣机构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1.
媒体报道:近日,某高校2005届一女毕业生,因签约又违约,被用人单位告上法庭,并被判赔1.2万余元。虽然大学生毕业违约并不是普遍现象,但这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例比较典型的大学生毕业违约案例,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和签约时引以为戒。就业协议不是废纸:2004年11月,某报社派两名部门主任到某高校选聘文字编辑,小周参加了招聘考试。当天,她就签了约,一份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另一份是《聘用协议》。然而,直到2005年6月中旬,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12.
<正>编辑同志:我是某高校学生,今年即将毕业。不久前一家公司有意录用我,但要求我与公司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而我的许多同学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就业协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以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新一轮就业高峰,就业形势严峻。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的解决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劳动合同短期化的现状所谓劳动合同短期化是指用人单位只与劳动者签订短期劳动合同,通常是一年一签,甚至是一年多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期化"并  相似文献   

15.
一是要在试用之前就签订好正式的劳动合同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不受劳动法律的约束,在辞退劳动者时较为便利,并且不必经济补偿,于是他们往往以试用为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只签订一份所谓的试用期合同,许诺等试用合格后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国率先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协议,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协议,它用来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且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所以说,如果有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仅以口头承诺替代必需的书面形式,都是公开违反劳动法律规定的行为。但在现实中,有时责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最早的"零工资"就业是2003年底的一次人才交流会上。某大学6名应届毕业生在应聘时打出"无薪就业"的旗号,紧接着这一抢占就业市场的招数在大学毕业生中迅速蔓延,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主动提出头一两年不要工资,并有不少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两年以上的"零工资"就业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以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搭台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探索了新路径。"感谢就业见习,让我们积累了实践经验,发挥了专业特长,增强了就业本领,为我们毕业生成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何好卿毕业以来,虽然参加过多次招聘会,但都因缺乏工作经验而失败。如今通过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他顺利地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法律形式。根据国家《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均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近年来,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一些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条款欠完备、内容欠合法、手续欠齐全、程序欠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劳动合同的履行,导致了劳动争议的发生。本期本栏特别针对最近收到的大量反映,依据《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联系实践中的例证,并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集中提示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十个问题,供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