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优质企业一直热衷赴美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但最近风向突转,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概股私有化的公司达20多家,金额超过了230亿美元。中概股私有化是由大股东及其战略投资者收购上市流通的所有股份,从美国的纳斯达克或纽交所退市,成为一家非上市企业。在发布私有化的公司中,既有奇虎360这样的巨无霸型企业,也有陌陌这样的刚上市半年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A股市场整体股指的持续上涨和创业板市场一批互联网+科技类公司股价的疯长,自2015年6月以来已有奇虎360、人人网络、陌陌科技、易居中国等20余家中概股公司正在谋求私有化退市,回到国内A股市场。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介绍了中概股公司积极回归A股市场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中概股公司回归国内后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4,(10)
近年来许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退市的浪潮,比如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在国内许多企业还在排队等待IPO之时,这些好不容易上市了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以分众传媒的退市案例来解读企业选择退市的原因以及海外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钟园  李铌 《会计师》2014,(5X):3-4
近年来许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退市的浪潮,比如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在国内许多企业还在排队等待IPO之时,这些好不容易上市了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以分众传媒的退市案例来解读企业选择退市的原因以及海外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境外投资者的热捧,然而自中概股在美国遭受集体退市风波以来,中概股一度陷入诚信危机。在美中国概念股主要退市方式包括退至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或粉单市场继续交易以及完成私有化主动要求摘牌等。2010年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企业绿诺科技被摘牌退市,2011年全年退市企业达16家,2012年25家在美上市企业宣布退市计划,  相似文献   

6.
刘向东  常德鹏 《南方金融》2012,(7):53-56,60
近期,出于对股价低迷、支付费用高,或长远战略调整、转换场地上市等因素的考虑,中国海外概念股开始集体主动回归,阿里巴巴、盛大、小肥羊实施私有化退市。然而,中国境外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面临着代价过高、程序繁杂、回归A股困难以及潜在诉讼等风险。因此,我国应结合本国实际,适时推出国际板,完善主板、创业板双向退市制度,推行国有上市企业私有化,引导企业理性上市融资和私有化退市,确保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合理分配报酬,实现全员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退市,分为被动退市和主动退市。更有一些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私有化,并成功借壳回归中国市场。中概股大量私有化回归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从而来判断是否应该制止或者约束私有化。本文回顾了2015年美国中概股私有化的进展情况。并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原因。本文分别选择分众传媒和完美世界来研究,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概股私有化与其股价被低估以及盈利能力降低有关,私有化退市是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有部分中概股私有化是为了赚取利差。  相似文献   

8.
卢轶 《会计师》2016,(4):78-79
2010年以来,由于中概股股价走低、企业价值被低估、海外融资闭塞、上市成本过高或企业想重新整合等原因,很多中概股公司前赴后继的追逐着私有化的潮流。但是,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本土后又面临一定的风险,如私有化时的资金需求过大、私有化要约价过低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再上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等。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到底是一念天堂还是一念地狱,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频遭做空,股票市值普遍走低,被迫退市或者主动进行私有化现象日趋常见,中概股在美上市进入冰封期,而伴随这场危机所引发的中概股证券集体诉讼  相似文献   

10.
郑函 《首席财务官》2012,(3):30-34,10
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近日统计,2011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毫无疑问,上市对许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甚轻松的梦想,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最终圆梦之后,又为何要主动离开这个来之不易的舞台?与被动离开市场的公司相比,这些主动进行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更多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选择。上市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出去。在永恒的资本市场里,上市热和退市潮并不冲突。"私有化"或许是突破某种资本困局的一种双向解题法,当然必须遵循风险与收益均衡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好转,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创出12年来的历史新高,但“中国概念股”(以下简称“中概股”)的表现差强人意。据美国罗仕证券统计,2011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该机构还预计,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价值被严重低估,资本市场失去再融资功能,是此次中概股集体退1h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产业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副教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近期境外中概股遭遇股价暴跌和诚信危机的背景,认为这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亦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此次危机将引发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中国市场,特别是2000年后美国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催生着中国企业向海外资本市场进军的梦想,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发展蒸蒸日上。但美好总是短暂的,仅仅在2015年多达32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中概股大有集体从美股出逃的架势。2016年,聚美优品宣布私有化方案。聚美优品的退市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而其以IPO价格32%的私有化方案更是引发了部分公众股东的不满和质疑,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争议不断。聚美优品为何要进行私有化?为何符合法定程序的私有化退市唯独聚美优品的风波这么大?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又将如何进行?本案例通过对中概股纷纷退出美股市场,来探究影响聚美优品私有化进程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郗盼 《投资有道》2021,(2):25-26
随着2021年到来,A股“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在全面推进注册制的关键当口,港股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我们能从其退市制度中获得哪些启发和参考?“主动”和“被动”的港股退市制度港股退市可分为主动退市与被动退市两种。主动退市为私有化及转板(香港创业板转香港主板);被动退市为上市公司触发了香港联交所的强制性退市机制,主要为长期停牌的公司。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多数企业竭尽全力争取上市机会的同时却出现了一批私有化企业。为何这些企业在经历艰难的上市之旅后又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对上市公司私有化简单概述,主要对私有化动因进行探索,主要包括摆脱资本市场的监管、长期战略目标的选择、企业价值重估实现增值及产业链整合增强集团竞争优势等动因。  相似文献   

16.
李建滨 《新理财》2013,(8):91-92,8
2011年以来,相当数量的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2011年和2012年甚至出现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数量超过新上市数量的罕见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选择退市,主要是考虑到:首先,美国资本市场市盈率偏低,融资效率不高;其次,美国法律繁复,监管严厉,律师、会计师及其他专家的收费不菲,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合规成本较高;第三,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成本较高。除少数极端案例外,大部分退市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私有化动因探析:理论综述与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股潮流。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降低代理成本、转移财富、重估公司价值、防范收购、节省税收和规避管制是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主要动因。为检验这些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采取了诊所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2006年发生的四起私有化案例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西方经典理论对我国实践有一定的解释力,同时我国公司私有化也存在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分别正式发布退市新规,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退市新规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此外,新规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等环节,提高了退市效率。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ST航通主动退市,*ST金钰触发面值退市条件。从退市新规发布,到上市公司开年就退市,这都意味着A股正在走向退市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995至200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多重上市的45家国有企业的实证性研究,发现中国AH股双重上市国企的经营状况在私有化上市后有所恶化;但是这些公司的资本结构在私有化上市后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于2010年2月2日上市的*ST二重,在上市期满5年之后,目前正走向其终点.该公司在2011-2013年连续三年亏损,2014年又预亏78亿元,公司退市已成定局.目前,*ST二重已进入要约收购阶段,如进展顺利,该公司将成为主动退市制度实施以来首家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从*ST二重由上市到退市的历程来看,该公司无疑是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是A股市场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