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通过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取代从银行贷款间情融资情况越来越普遍。根据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截至2012年7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5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余额的25.8%,市场规模已排名世界第3位,亚洲第2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但对于债  相似文献   

2.
刘大明 《时代金融》2014,(9Z):49-49
<正>近年来,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通过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取代从银行贷款间情融资情况越来越普遍。根据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截至2012年7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5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余额的25.8%,市场规模已排名世界第3位,亚洲第2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但对于债  相似文献   

3.
一、信用债违约达到新高潮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实现了强劲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债券市场总规模排名世界第三,债券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升至19.1%。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存量约14万亿元,排名升至世界第二。在经济疲软、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信用债成为各类投资理财资金的主要配置品种。然而,自2015年以来,信用违约事件的加速爆发让信用债投资也成为主要雷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研究债券违约是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而债务违约的驱动因素也是研究诸多问题的关键,本文对现有文献债券违约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厘清了债券违约的驱动因素,阐明了债券违约的驱动路径,为债券违约的现实处理提供新的启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1年,我国债券违约数分别为125只、184只、146只和136只,涉及金额分别为1209.61亿元、1494.04亿元、1639.94亿元和1420.26亿元。显然债券违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债券违约一方面破坏了国家金融信用生态环境和阻碍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致使大量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因此,  相似文献   

5.
债券违约是在债券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打破国企“刚性兑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国企的负债规模普遍较大,有的甚至在千亿元以上,即使仅有违约风险而没有发生实质性违约,都会引发市场巨震。受经济周期和市场信心等影响,短期内债券违约现象依然可能出现,但我国债券市场长期行稳致远的改革与发展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具有相当大规模。据央行《2012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2年共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①3.6万亿元,与全年贷款比例达到43.9%,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信用债市场规模的发展,其风险问题凸显。虽未发生实质性违约,但近年来的"滇公路"、"沪城投"、"山东海龙"以及"江西赛维"等一系列风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6月9日,中诚信国际将恒大地产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的担忧。截至2021年8月23日,2021年我国共有113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合计债券余额为1,139.59亿元。与2020年同期103只债券违约、违约余额825.94亿相比,2021年债券违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自2014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被打破,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债券的违约数量与资金规模更是高涨,其数量及规模均在2017年的3倍以上。本文将就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的风险特征进行整理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债券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债券市场已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同时我国公司信用债违约频发,违约主体几乎涵盖了全部行业,永煤AAA债券违约事件引发各方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与防范,搭建了债券违约预警模型:一是深入分析了违约原因,提出了"经济下行加剧‘债务-通缩’""流动性分层导致再融资困难""民企互保引发违约风险串联"的观点;二是基于KLR信号分析法,以历史违约主体财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上市公司债违约预警模型,抽离出相关指标权重构成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三是基于预警模型,提出加强动态监测、构建债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企业信用尤其国有企业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及其根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债券频繁违约甚至恶意违约,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体系坍塌,并释放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当地金融生态严重恶化的信号;究其原因,尽管有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市场大幅波动的外部原因,但根源还是在于这些国有企业“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情结”“重债务的融资和管控失序”和“经营恶化和现金流失控”等内部原因.为此,建议从推进国有企业债务透明度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问责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晓农  彭诗晨 《征信》2023,(2):57-6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地方性政府债务在置换债券推行之前的可持续性以及预计置换债券结束之后的规模风险两个角度讨论了地方性政府债务的风险状况。第一部分构建并证明了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约束条件,并对各省份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之前地方性政府债务的可持续状况作出客观评价;第二部分构建KMV模型,估计2018年度的地方性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并得出发债规模与违约概率得相关性,估算了2018年度置换债券完成之后的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城投公司美元债券的发行规模迅猛增长,成为了城投公司重要的融资产品之一。本文介绍了城投公司美元债券的市场现状,分析了其迅猛增长的原因;城投公司美元债券促进了我国债券市场"走出去",把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引进来",具有政策优势、融资灵活、成本优势的特点;城投公司美元债券可能会存在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万亿元,城投债(含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余额为4882.5亿元,再加上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2670亿元,地方政府公开可计算的总债务已超过8.42万亿元.中国银监会曾披露,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为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张传金 《会计师》2019,(13):5-6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发展良好的企业希望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融资。发行债券是公司多种融资渠道中相对安全、方便的一种,但是,2014年3月4日,在"11超日债"事件发生后,国内的公开募集债券市场更新了默认记录,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江泉集团债券违约的成因及经济后果,希望对类似的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提供一定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效果、作用机制及效果变化,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及超短期融资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可以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并可以通过影响投资人对于标的债务违约风险认定,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从而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融资难题.但进一步研究显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缓解效果逐渐下降,主要在于参考实体重复创设较为普遍,且向高评级发行人集中.基于此,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市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及认可度,扩大参考实体及标的的债务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债券类债务的违约概率明显低于银行贷款超过3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即将到期,地方债务正迎来一个还款高峰期。根据国家审计署数据,2011-2013年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集中到期,在欧  相似文献   

20.
谢仍明  马亚西 《银行家》2013,(1):103-105
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与解决是债务资本市场的基础事件之一,而基于信用违约事件的风险管理则是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然而纵观中国债券市场,其自诞生至今,尚未有过一例实质的信用违约事件,市场在年年的等待、担忧中看到的是每一个信用风险事件最终都被妥善安排和解决。对此,市场的心态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既不希望债券违约造成市场冲击影响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期待有违约事件出现以推动信用债市场良性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债券直接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私募债等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