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境外投资者的热捧,然而自中概股在美国遭受集体退市风波以来,中概股一度陷入诚信危机。在美中国概念股主要退市方式包括退至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或粉单市场继续交易以及完成私有化主动要求摘牌等。2010年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企业绿诺科技被摘牌退市,2011年全年退市企业达16家,2012年25家在美上市企业宣布退市计划,  相似文献   

2.
金主     
《理财》2016,(4):6
聚美优品陈欧遭遇信用危机毕业于"创业名门"斯坦福大学,以一则"我为自己代言"广告进入公众视野的聚美优品CEO陈欧,曾经是集帅气、阳光、正能量于一身的青年代表,如今因聚美优品私有化价格问题,成为中小股东控诉的众矢之的。其实,在股价低迷时选择私有化的中概股并不少见,但像聚美优品这样面临大规模中小股东集体抵制和抗议,甚至机构投资者加入的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一向高调宣传的陈欧在此事上始终保持缄默,回避投资者质疑,让公司形象跌至谷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退市,分为被动退市和主动退市。更有一些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私有化,并成功借壳回归中国市场。中概股大量私有化回归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从而来判断是否应该制止或者约束私有化。本文回顾了2015年美国中概股私有化的进展情况。并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原因。本文分别选择分众传媒和完美世界来研究,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概股私有化与其股价被低估以及盈利能力降低有关,私有化退市是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有部分中概股私有化是为了赚取利差。  相似文献   

4.
近期,有新闻报道爆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中摘牌,中概股应声下跌,引发股市震荡。随后美财政部虽对该消息进行了否定,但在中美贸易争端前景不明的形势下,不能完全排除美政府日后强迫中国企业退市、在金融领域升级紧张局势的可能性。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企业在美股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依据美国主要交易所退市规则与依据美国金融制裁法律框架两类常规与特殊途径出发,推测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制裁措施与情景,分析中概股退市后出路,为我国制定后续应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频遭做空,股票市值普遍走低,被迫退市或者主动进行私有化现象日趋常见,中概股在美上市进入冰封期,而伴随这场危机所引发的中概股证券集体诉讼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优质企业一直热衷赴美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但最近风向突转,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概股私有化的公司达20多家,金额超过了230亿美元。中概股私有化是由大股东及其战略投资者收购上市流通的所有股份,从美国的纳斯达克或纽交所退市,成为一家非上市企业。在发布私有化的公司中,既有奇虎360这样的巨无霸型企业,也有陌陌这样的刚上市半年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卢轶 《会计师》2016,(4):78-79
2010年以来,由于中概股股价走低、企业价值被低估、海外融资闭塞、上市成本过高或企业想重新整合等原因,很多中概股公司前赴后继的追逐着私有化的潮流。但是,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本土后又面临一定的风险,如私有化时的资金需求过大、私有化要约价过低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再上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等。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到底是一念天堂还是一念地狱,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5年以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掀起了一股退市浪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私有化退市的道路。奇虎360于2016年在纽交所正式摘牌,完成私有化,2017年在国内借壳江南嘉捷成功上市。本文以奇虎360为例,分析奇虎360私有化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好转,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创出12年来的历史新高,但“中国概念股”(以下简称“中概股”)的表现差强人意。据美国罗仕证券统计,2011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该机构还预计,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价值被严重低估,资本市场失去再融资功能,是此次中概股集体退1h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产业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副教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4,(10)
近年来许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退市的浪潮,比如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在国内许多企业还在排队等待IPO之时,这些好不容易上市了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以分众传媒的退市案例来解读企业选择退市的原因以及海外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钟园  李铌 《会计师》2014,(5X):3-4
近年来许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退市的浪潮,比如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在国内许多企业还在排队等待IPO之时,这些好不容易上市了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以分众传媒的退市案例来解读企业选择退市的原因以及海外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近期境外中概股遭遇股价暴跌和诚信危机的背景,认为这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亦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此次危机将引发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洪卫东,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清华大学工学学士、EMBA,曾荣获"2012优秀董事长"、"十大金融科技企业杰出人物奖"、"IT渠道十大年度人物"、"中国金融IT企业精英人物"等奖项。由于部分在美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风波,美国中介机构借机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等原因,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退市,形成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热潮。  相似文献   

14.
人物     
《投资与理财》2014,(11):16-16
最年轻的造富者陈欧 “严重时差,起床千活?”这是陈欧在完成聚美优品上市后.从美国回来的第二天凌晨5点钟所发的微博。聚美优品的成功上市.使得外界对陈欧的关注度达到了空间的高度。带着“80后创业”、“高富帅”等众多标签的陈欧,26岁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学位.27岁创立聚美优品.29岁荣登福布斯创业者榜,31岁聚美优品上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A股市场整体股指的持续上涨和创业板市场一批互联网+科技类公司股价的疯长,自2015年6月以来已有奇虎360、人人网络、陌陌科技、易居中国等20余家中概股公司正在谋求私有化退市,回到国内A股市场。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介绍了中概股公司积极回归A股市场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中概股公司回归国内后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晶晶 《金融博览》2014,(14):60-62
5月16日,国内知名化妆品电商网站聚美优品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报价27.25美元,较发行价22美元上涨23.86%;截至收盘聚美优品报收24.1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9.91%,市值约34.33亿美元.而这一切仅仅只用了4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王祥胜 《理财》2012,(9):24-25
2011年无疑是中国概念股的“炼狱”之年。自2011年3月开始,以浑水、香橼为代表的外国做空机构。频频针对涉嫌造假的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发布亦真亦假的调查报告。面对这些借做空牟利的神秘机构的攻击.多数“中招”的在美上市企业罕有招架之力。那些“败走麦城”的中概股,股价暴跌甚至被停牌。除几十家企业被迫退市外。据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有38家中概股股价已不足1美元。根据“1美元退市规则”,今年上半年就有十余家股价萎靡的中概股企业收到了退市警告。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概股信任危机余波未平,海外融资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盛大、阿里们的私有化是否揭示了一种趋势?私有化背后前因后果是什么?这些中概股私有化与筹划中的 A 股国际板是否有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8月13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等央企从美股退市,原因是无法满足美国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问题早在2011年中概股危机中便发生过。那么两次审计工作底稿监管有何不同?2010-2011年中概股危机中的审计工作底稿监管问题由市场主体主导,起源于美国对冲基金做空中概股企业。这一阶段中国依赖美国的金融市场,对美国有利,因此美国将其高举轻放。而2020-2022年的中概股危机由美国发起。此时中美进入金融资本竞争阶段,审计工作底稿监管成为中美竞争的着力点,影响较大。现有关于中概股审计工作底稿的研究较多采取静态视角,而本文从金融恐怖平衡的动态视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郑函 《首席财务官》2012,(3):30-34,10
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近日统计,2011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毫无疑问,上市对许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甚轻松的梦想,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最终圆梦之后,又为何要主动离开这个来之不易的舞台?与被动离开市场的公司相比,这些主动进行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更多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选择。上市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出去。在永恒的资本市场里,上市热和退市潮并不冲突。"私有化"或许是突破某种资本困局的一种双向解题法,当然必须遵循风险与收益均衡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