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受贿罪犯罪构成的事实评价因素入手,分析了受贿罪客观构成要件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确定了不同的受贿罪类型的客观方面的不同构成要件。在确定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事实评价因素后,笔者导入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价值评价因素,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导出不同的犯罪客体。最后,笔者根据对受贿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贿赂犯罪的现状,对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刑法对什么是单位犯罪虽然已经明确界定,但对单位共同犯罪中的许多问题没有明确,本人认为单位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私有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各主体应当依据刑法规定承担责任。我们在法律理论上不但应当承认单位共同犯罪,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需要确立单位共同犯罪的理论,这样才能为司法机关打击单位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直接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占一 《活力》2010,(18):59-59,61
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的主体,无特殊身份的人与特殊身份的人相勾结能够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作为受贿罪共犯的形式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构成受贿罪共犯是有严格界限的。  相似文献   

4.
马龙 《活力》2006,(6):180-180,182
受贿作为一种典型的职务经济犯罪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因而我国刑法一贯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对受贿犯罪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不但充实了受贿罪的内涵,还在吸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商业受贿罪的基础上,设立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并扩大外延,增设了单位受贿罪。  相似文献   

5.
黄海凤 《民营科技》2010,(11):125-126,138
现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共同犯罪故意展开探讨,对共同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作全面论述。界定其概念和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以此确定全文论述的方向和基础;用演绎、比较的方法,对历史和西方国家的共同犯罪故意的立法、规定上作纵向、横向的阐发,再引伸出我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主题;以上述两部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作为立论之论据,并对论点展开全面论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共同犯罪故意理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期陆续有几例反腐案件的消息见诸报端。比如,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大地因受贿罪被判刑,原广州市番禺区政协主席梁柏楠因受贿罪被判刑,江西省检察院原检察长丁鑫发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这些案件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都牵扯到一家或几家企业。由此看来,要查干部的腐败问题,往往需要从与其有权钱交易关系的商人入手,两之间肮脏关系查清了,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  相似文献   

7.
隋毅 《活力》2005,(1):103-104
受贿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罪名,颇受社会关注。尽管已经查处了大量的受贿案件,但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明明已经收受了大量的贿赂,却因为不符合法定构成要件而不能被认定为受贿罪,进而逍遥于法律之外。对此,有必要从立法角度研究受贿罪,了解其立法缺陷,从而更好的完善法律,使反贪肃贿工作能够深入地开展下去,从源头上根治腐败。基于此观点,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8.
韩冰  王颖 《英才》2004,(12):81-81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犯罪的主体不是国家公务人员,并且量刑也较轻,最高为有期徒刑15年。  相似文献   

9.
刘紫娟 《企业导报》2013,(8):165-165
在共同犯罪行为人实施过限行为时,犯罪同伙不加阻止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何在。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犯罪同伙是否负有防止过限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义务。从刑法谦抑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将犯罪同伙的犯罪阻止义务限定共同犯罪行为使得被害法益处于陷入危险状态,被害法益的保护完全依赖共同犯罪中的其他同伙的场合。  相似文献   

10.
李布琼 《企业导报》2009,(7):111-112
在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而构成受贿罪是腐败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对我国受贿罪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王凤新 《活力》2011,(8):61-61
在刑法理论之中有一个问题争议颇大,且实用价值较高,尤其是在我国近几年屡屡出现此类犯罪——身份犯共同犯罪。本文将就此类犯罪的各国立法进行比较,并对几种不同犯罪情况下的定罪量刑进行讨论,此问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钰琪 《浙江审计》2004,(12):21-21
2003年11月17日,经浦江县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一、浦江公路运输管理所犯单位受贿罪,判处罚金20万元;二、原所长赵冬庭犯私分国有资产罪、单位受贿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三、原党支部书记陈炳元犯私分国有资产罪,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万元。  相似文献   

13.
单位自首是有别于自然人自首的一种自首制度,它实质上是单位犯罪制度与自首制度的结合。众所周知,单位本身无法为任何行为,那么单位犯罪以后,如何正确区分单位自首和单位中自然人自首就成了必须要理清的问题。同时,单位共同犯罪自首、单位犯数罪自首、单位的准自首和特别自首等特殊问题也需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于结果加重犯中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的问题存在四种观点,即全面肯定说、否定说、分别决定说和分割考察说,每一种观点里面又因为细节的不同而又划分为一些小的分支。国内学者并不完全否定结果加重犯的存在,但在其存在的范围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各种学说、观点,并得出结论,即只有用危险性理论来肯定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的存在才是合理、准确地把握了结果加重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辛业江海南省人大原副主任1998年5月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陈希同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原市长1998年7月因犯贪污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姜殿武河北省原人大副主任1998年12月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徐炳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99年8月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孟庆平湖北省政府原副省长1999年12月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胡长清江西省原副省长2000年2月因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死刑,同年3月在南昌执行成克杰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2000…  相似文献   

16.
想敛财而又想不被以受贿罪追究,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谓费尽心机。岂知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7.
一将斡旋受贿犯罪规定为一个独立的罪名--翰旋受贿罪翰旋受贿犯罪是当今社会客观存在并且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它如蚂蚁毁坏千里之堤一般侵蚀着我们日益完善的立法体系,尽管在某些方面和受贿罪有相同之处,但却不是相同的关系,仍然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王颖 《英才》2004,(12):80-80
66万元的赃款,换来的是16年有期徒刑。原合肥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杨世海,因为收受承包商的贿赂,今年8月被安徽省高院二审裁决,以受贿罪、公司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6年。值得注意的是,此案被告杨世海在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时,自始至终对其涉嫌的罪行缄口不语,被称为“零口供案件”。  相似文献   

19.
王雪 《中外企业家》2009,(4X):111-111
以受贿罪为切入点浅谈其概念及特征,并与国际法律比较提出我国受贿罪立法规范的问题所在,以期通过借鉴他国法律和国际反腐败法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国受贿罪立法,使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反腐倡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宋伟 《乡镇论坛》2009,(15):20-22
“朱兵已被检察院刑拘了。”4月2日,浙江金华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朱兵涉嫌‘三宗罪’,一是受贿罪,二是骗取出境证件罪,三是赌博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