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智慧 《新西部(上)》2014,(1):113-113,110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智力、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并提出了体育锻炼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指出了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提高智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协调好人际关系。因此,体育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健康快乐地开展好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希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岳涛 《西部大开发》2011,(1):108-108,1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影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健康的理念和自我心理耗竭等原因是制约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锻炼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冬钧 《新西部(上)》2010,(5):240-240,230
本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在"健身"的同时"健心",体育锻炼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敏感化,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消除焦虑、自卑、偏执、孤僻、胆怯等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了解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阐述体育运动对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响 《魅力中国》2014,(10):175-175
作为中国的新生代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发挥心理咨询、学生组织等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各个方面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顺利成长。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增强团队意识、培养意志品质、提高认知能力、减轻和消除疲劳等。因此,高校应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在体育健康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  相似文献   

9.
刘涛 《黑河学刊》2010,(4):118-119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高飞 《魅力中国》2010,(22):203-203
体育锻炼是促进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各种矛盾的激化,美好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冲突,致使人类疾病开始步入心理疾病时代.特别是大学生人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普及趋势,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和采取心理支持与干预,一些学生有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这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不利,也将对未来国家发展建设不利.作者根据一些时事资料并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和关注心理异常、心理脆弱的学.并通过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以调节和改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功用.供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尚书 《理论观察》2014,(10):176-176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是中学生接受教育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情绪、情感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可以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能改善中学生人际关系,从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14.
姜志勇 《新西部(上)》2010,(8):245-245,249
本文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体现在多方面: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智力功能;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袁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16.
杨志渊 《魅力中国》2013,(32):273-273
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锻炼意志力的过程,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晓 《魅力中国》2011,(17):350-350
考研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考研期间的体育锻炼、身心状况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对云南省高校考研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高校考研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其为更多的考研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假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孟红玉  李国东 《魅力中国》2011,(17):351-351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据整理等方法,对山西省榆次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系统了解榆次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榆次城区老年人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体育消费、健身时间、项目、场所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转变观念,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导向工作;建立妇女体育活动中心或体育辅导站;促进女性生活方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16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中发现了潜在的体育锻炼认知、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锻炼环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对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做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