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后现代公共行政以否定和解构为其话语性,对现代公共行政不断进行批判和否定,并在后现代视角下架构多元治理的话语理论,公共性因此受到了挑战。行政公共性在后现代话语中呈现出一种虚无状态,其导致的后果映射出公共性的存在事实.即在反叛和解构的基础上建构式的存在于每一个网络中心。建构的形式和内容是在公共能量场中,通过话语的规则、取得共识的结果、达成真理的依据以及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而得以体现.它是对前现代和现代的一种超越。公共性通过建立公共能量场和确立协商程序的制度基础.以及辅以培育公共精神和转变政府角色的精神基础来实现其情境游戏。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公共行政的制度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文化是在文化的精神内核上具有整体性、公开性、公益性和一致性等公共性特征的文化形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公共文化服务的伦理价值昭示着公共行政模式的转型,构建多元参与、共生治理的文化发展机制,促进政府公共文化行政模式的现代转型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鵾  郑晓如 《黑河学刊》2015,(4):142-144
转型期的乡村文化"公共性"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遭遇着消解的命运,其在农村的社会层面表现为传统民间精神信仰的缺失、农民互助合作意识的淡漠、公共文化生活的衰微和社区共同体的解体;在农民精神层面表现为宗教信仰的增加以及农村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发展。针对农村文化"公共性"消解带来的基督教文化蔓延趋势,我们面临着双重任务:在解构乡村文化"公共性"消解及其带来的基督教蔓延的同时,实现现代乡村文化"公共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阅读推荐     
你在意你周围的公共文化吗?怎样的公共文化才能让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公民们应该如何在民族国家内的公共生活中维护人类的共同尊严?本书以公共文化为文化批评的具体对象,通过全球化和民族认同的一些议题,来关注公共文化的核心问题--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不仅涉及直接可见的生活现象,更触及背后的制度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孟迪 《魅力中国》2011,(11):253-253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和复杂心理流程的展现,是物质本体和精神本体的神秘集合;艺术是人类精神结构有价值的自由象征,艺术的社会功能指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影响,也称“艺术的价值”或“艺术的社会作用”。本文即从“艺术的价值结构”、“艺术的社会功能”出发来对“艺术的现代价值”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冰 《改革与战略》2010,26(10):91-93,176
农业与工业等其他产业的性质不同,农业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会导致把农业推向市场让其自由发展的政策的制订。文章指出,农业公共性有其特殊特征,建立在这种特殊公共性基础上的农村公共财政与城市公共财政政策是有差别的。文章认为,探讨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途径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及其公共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走出现实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从治理理论的兴起看公共性的现代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琳 《理论观察》2009,(2):39-40
公共性作为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它昭示着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和恒常价值。但是在西方,由于主流理论“管理主义”的盛行,“公共性”曾一度呈现了衰微的趋势。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的兴起,其所倡导分权、公民参与、多中心治理之道都从一个新的层面展示了公共性的现代回归,这些对于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我国实现善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公共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的时代精神。自觉代言着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理论气质。发掘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内蕴的公共性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需要,也是走出人类社会公共领域危机和困境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国家治理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公共精神的构建则是这一系统良性运行的"润滑剂"。公共精神是一种综合品质,涉及方方面面,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则需要我们了解公共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公共精神的价值追求,从而探讨公共精神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是为公共所作的政策安排,公共政策必须体现公共性、公正性、合法性的伦理诉求.公共政策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为公共利益而作.公共利益的诉求体现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正性、合法性,因而是公共政策伦理精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